1樓:文以立仁
用古人習慣表示自己的年齡時需要注意三點:
1、關於自己的稱呼。
在年齡、輩分或身份高於自己的人面前要用謙稱,如:晚生、學生、不才。
小民、鄙夫等等;如果自己僅僅是年齡大於對方也用謙稱,如:愚兄、小老等等。一般情況下用文言第一人稱。
代詞,如:吾、予、餘。
2、關於數字。
十以下的,與現代漢語。
相同;兩位數的中間加「有」,如:十有。
五、三十有七等等;表示將近某個整數的,用「行將」,如:行將三十;表示已經到了某個整數用「屆」,如:年屆三旬;表示已經超過了某個整數用「逾」,如:
年逾三旬;此外,還可以用古人的慣用詞語,如:弱冠、及冠、而立、不惑、知命、耄耋。
等等。3、關於量詞的歲。跡帆。
視情況可以仍然用歲,也可以省略。
舉例:吾十有五歲、晚生已屆三旬、鄙夫行將七十,如此等等。
如果是問對方的年齡,可以用:貴庚歲神、春秋、高壽,對小孩可以乎州虧用幾歲。
2樓:陳峰工作室
您貴庚?李轎歷。
您老高壽?姑娘芳齡幾許?
小子年方几何?
施主帆虧生哪搜辰可否告知?
敢問大俠春秋幾何?
問人幾歲了文言文
3樓:愛創文化
一、嬰幼兒時期。
1、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2、孩提:兩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顏師古注:
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本詞中「提」的本義是「抓住小孩兩腋將其向上抱起」這個動作。
提攜頃喊做」等為其衍生詞。
二、少年時期。
1、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2、垂髫:髫,古時小孩下垂的頭髮。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3、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4、教數:9歲。
5、外傅:10歲,出外就學。
三、青年時期。
1、金釵之年:女子12歲;
2、舞勺:13歲。豆蔻年華:女子13歲。
3、束髮: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束髮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成童指青少年。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
4、笄:指女子15歲。「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及笄:女子15歲;
5、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
6、二八:女子16歲;
7、弱冠:指男子20歲。弱,弱小。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8、花信年華:女子24歲。
四、中年時期。
1、而立:指30歲。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2、不惑:指40歲。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
3、艾:指50歲。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髮蒼白如艾。
五、老年時期。
1、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2、黃髮:指長壽老人。
3、花甲(耳順):指60歲。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
4、古稀:指70歲。
5、喜壽:77歲;
6、耄耋:指80歲。
7、公尺壽:88歲;
8、鮐背:tái,90歲,指長壽老人。
9、白壽:雀衡99歲;
10、期頤:指百歲。
11、茶壽:108歲;
12、上壽:120歲。
13、雙滲扒稀:140歲。
古文中有關年齡的解釋?
4樓:網友
古文中有關年齡的表述有:
襁褓: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垂髫:大約歲至歲的兒童;
總角:大約歲至歲的兒童;
豆蔻年華:指女子13歲;
及笄:指女子15歲;
弱冠:指男子20歲;
而立之年:指30歲;
不惑之年:指40歲;
知天命、半百:指50歲;
花甲、耳順:指60歲;
古稀:指70歲;
耄耋之年:指歲;
公尺壽:88歲;
期頤:100歲。
用日語說你幾歲,你今年幾歲了用日語咋
比較常用 今何歳?僅限問小孩 年 聞 相對禮貌 問小孩 今何歳 問 今 o i ku tu de su ka 大 你幾歲何歳 你今年幾歲了用日語咋 何歳 日語歲數補充 一歳 專 issai 歳 nisai 三歳屬 sannsai 四歳 yonnsai 五歳 gosai 六歳 rokusai 七歳 n...
用古文描述四季的變幻,古代怎麼用古文說四季?
春夏秋冬四闋詞 春傍花隨柳,雕輪驄馬,紫陌踐香塵。巧囀黃鸝,翻飛粉蝶,風景醉人魂。笙歌勸飲垂楊下,嬌鳥喚遊春。狼藉杯盤,玉山頹倒,歸去日西沉。夏彩鴛戲水,黃鶯織柳,庭樹盡濃陰。水閣榴丹,迴廊桐碧,風過覺微薰。方床石枕清無暑,碧筒勸頻斟。瓜李冰涼,芰荷香滿,坐待月華生。秋寒蛩泣露,銀蟾吐月,萬戶搗衣聲...
別人問你你幾歲了高情傷怎麼回
別人問你幾歲了,高情商怎麼回答?你看我像多大?在你的印象中,我是多大的年齡?比一般年齡的人長的老嗎?還是好看呢。年齡不是問題,主要是你看我有沒有這份能力?我覺得我是能勝任的。我的心理年齡,永遠十八歲。我現在不是小孩,也不是老人。我現在就是正當年。首先要看對方的年紀,和自己差不多就說我們差不多一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