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認識事物要全面的詩句
1樓:得書文化
蘇軾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讓我們懂得認識事物要全面不要犯當局者迷的錯誤。
該句出自宋代蘇軾《題西林壁》
題西林壁》宋代 蘇軾。
原文: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己人身處在廬山當中啊!
擴充套件資料:題西林壁》創作背景:
蘇軾於神宗元豐七年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美麗的山水觸發詩意,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就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據南宋。
施宿《東坡先生年譜》
記載可知此詩約作於元豐七年五月間。
題西林壁》作者簡介:
蘇軾,字子瞻。
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
世稱蘇東坡。
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
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
東坡易傳》、《東坡樂府》
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蘇軾《題西林壁》)冊清灶鋒:「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州辯前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乙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全面認識事物,才能不犯當局者迷的錯誤。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專利檔案中,「進一步地更進一步地再進一步地」的英
further,even still further,even still further more 更進一步和再進一步好像在中文上沒啥區別吧,你可以考慮 優選地,更優選地,進一步優選地 更進一步地說 用英文如何表達?你可以說,what s more或者to be more important as...
更進一步的表達意思叫做什麼詞更進一步的表達一個意思叫做什麼詞
表示更進一步的意思 大意是 學問 成績等達到一定高度後繼續努力提高。回 相關成語有 答更進一竿,百尺竿頭,一日千里,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等。更進一竿 g ng j n y g n 解釋 更 再,又 竿 竹竿。又前進了一步。出處 宋 釋道原 景德傳燈錄 卷十 師示一偈曰 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
簡述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進一步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
徵友 女 32 夫因腐敗被雙規入獄子女自殺身亡 現孤生一人 長相靚麗年輕有氣質 存款2500萬 別野一棟 欲尋誠實男為伴 以託終生 時事政治是什麼 1 時政是時事政治的簡稱。就是某個時間段發生的國際新聞,從國際局勢出發縱覽全域性,概括性比較強從大局出發的事件。2 時政新聞則是關於國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