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中的忠實和對等的區別

2025-04-22 10:56:51 字數 5301 閱讀 9369

1樓:網友

翻譯的標準——忠實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傳統的翻譯理論都強調乙個『信』字,即忠實標準。 翻譯是在理解了別人用某種語言表達的意思之後,把同樣的意思用另外一種語言表達出來。 也就是說,譯者的任務就是要表達別人的意思,就要力求準確的表達原作者的意思。

人們一直認同嚴復提出「信達雅」的標準,要求忠實的傳達原文的意義,這一標準流傳至今,自有其意義。 但忠實並非機械式的對等,絕對的忠實不可能達到。 忠實也允許譯者在可解釋性限度內對文字進行創造性的解釋。

對「忠實」這一標準的不同表達: a.所謂「忠實」,首先是指譯文必須準確如實的傳達原文的內容,對原文的意思既不能隨意歪曲,也不能任意增減。

內容除了指原文中所敘述的事實,說明的道理,描寫的景物以外,也包括作者在敘述、說明和描寫過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觀兄銀點、立場和感情。 b.「忠實」還指對原文風格的如實傳達。

譯者者不能隨意改動原作的風格面貌,如原作是口語體,就不能譯做書面體;原作是粗俗的文體,就不能譯成高雅的格調,也就是說,譯者不能用自己的風格去代替原文的風格 2.另外,忠實的含義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忠實於原文。 首先譯者的工作是「一僕侍二主」,他不僅要忠實於原文(原作者),還要忠實譯文的讀者,即要讓讀者看得懂可接受,因為翻譯是原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中介,如果翻譯出來的東西讀者看不懂,也就無法真正瞭解原作、原作者,也就達不到交流銀信的目的。

其次,就忠於原作而言,忠於原作的內容僅僅是其中的乙個方面,它還包括忠於原文的形式、風格、效果等各個方面 3.忠實的另一理解就是說把組成一部文學作品的包括從內容到形式、從內涵到外延在內的一切因素都儘可能在譯作中全面忠實地加以再現,既是譯者在文學翻譯實踐中追求的目標, 翻譯中「忠實」原則與「準確」原則的區別 翻譯中的忠實原則指的是在翻譯過程中不改變句子本身的意思,不能省去與本句有關或新增過多的內容,如果有修辭的話也要翻出同樣的修辭準確原則則是在忠實的原則基本上更高要求的乙個原則,準確性應是在用詞或更高用法(修辭上)的準確性。 忠實原則是乙個全域性大概的角度來看的,而準確原則則是從乙個部分來看的感覺。

所以總的看來有點整體與羨搏宴部分或細微的前提的關係 正確把握翻譯的標準--忠實與通順的關係 翻譯標準是翻譯實踐的準繩和衡量譯文好壞的尺度。 在前面我們已簡要地談了嚴復提出的翻譯標準「信、達、雅」。

2樓:網友

翻譯的標準禪肢耐——忠實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傳統的翻譯理論都強調乙個『信』字,即忠實標準。 翻譯是在理解了別人用某種語言表達的意思飢尺之後,把同樣的意思用另外一種語言表達出來。 也就是說,譯者的賀春任務就是要表達別人的意思,就要力求準確的表達原作者的意思。

3樓:網友

翻譯的標準—忠實畝旦燃。

翻譯的標準——忠實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傳統的翻譯理論都強調乙個『信』字,即忠實標準。 翻譯是在理解了別人用某種語言表達的意思之後,遲枝把同樣的意思用另外一迅虛種語言表達出來。

翻譯的忠實性原則分析

4樓:日久生情

忠實性是所有翻譯中最基本的指導原則,那麼何為忠實性呢?它是指用一種語言(target language, tl)表達另一種語言(source language, sl)時,保持與原文的對等(equivalence)。

忠實性內涵包含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形式上的忠實(formal correspondence)。它指只從形式上考慮,為了使表達再現資訊(reproduced message)的tl與表達資訊的sl形式相似,力求做到詞詞對應,結構、比喻與原作相似。

其二是意義上的忠實(equivalence in terms of meaning)。它要求譯文的思想內容與原文一致,在意義上沒有增刪更改現象。翻譯作品,忠實當然是一項指導原則;但絕對忠實實乃不可能之事,任何翻譯都會與原文存在著一些差距,尤其是詩詞的翻譯。

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sl與tl本身的差異。各種語言都有很大的差異性,包括語音、拼寫、語法等方面,不過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其中的有力殺手是語言方式、習慣的不同,包括用詞不同、比喻不同、聯想不同等等。

由於這些不同,使翻譯時很難,有時甚至根本不可能原文資訊所表達的內容、思想、感情完全地、毫釐不差地移植到譯文資訊中去。所以原文與譯文不可能完全一樣。

西方人認為"狐狸"是一種可愛聰明的動物,所以在英語中,用"fox"來描寫人時,它形容人的"聰明、機靈"。而在中國,人們都認為"狐狸"是一種狡猾陰險的動物,所以當我們使用"fox"一詞時,多用來指人"陰險、狡猾",這正是由文化傳統背景的差異所造成的資訊接收產生偏差,從而有可能導致翻譯的不忠實。

民族心理特徵的差異。各個民族有各自的文化傳統,因而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心理狀態。西方人寫作時風格直率、坦誠,不繞圈子,這也與他們豁達的性格有關。

而中國人則偏向於細膩、委婉的風格,作品耐人尋味。因而要把兩種不同的心理特徵溶合起來,絕非一件易事。

詩詞翻譯的獨有特點決定不可能恪守忠實性。

5樓:微言悚聽

在古今中外的翻譯活動中,「忠實性」始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法國著名翻譯家和翻譯理論家愛德蒙·加里說過,翻譯的「忠實性」問題像一條主線貫穿了數千年的翻譯歷史,有關翻譯的種種爭論都是因「忠實性」而起的。當今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奈達就曾經說過,翻譯的實質在於用最貼切最自然的語言等效地傳達原語的資訊;首先是內容,其次是形式。

在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嚴復在《天演論》譯著中提出了「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從以上的例子不難看出,翻譯理論家或者翻譯家,無論中西,都遵循著「忠實性」的原則。因此,忠實性原則在翻譯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直譯與意譯。

直譯和意譯是兩種基本的翻譯方法,其目的都是為了忠實地表達原作的思想內容,再現原作的藝術效果。所謂直譯就是既保持原文內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或翻譯文字。所謂意譯,就是隻保持原文內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或翻譯文字。

如果譯文的語言與原文的語言常常擁有相同的形式來體現同樣的內容,並能產生同樣的效果,這樣的情況下采用直譯好些。

二、功能的忠實性。

功能的忠實性就是要使譯文忠實於原文,關鍵要在功能上忠實於原文,即原文具有什麼樣的功能,譯作也儘量具有這種功能。英國位元·紐馬克認為語言有六種功能:(1)表情功能,表達資訊源(作者、說話者)的思想感情;(2)資訊功能,反映語言以外的現實世界;(3)祈使功能,使讀者去感受、思索、行動,換言之,它使讀者作出文字所期望的反映;(4)美感功能,使感官愉悅;(5)應酬功能,使交際者之間保持接觸,也反映交際者之間的關係;(6)原語音功能,指語言解釋或命名自身特點的功能。

三、文體的忠實性。

不同文體對於忠實性的要求其含義是不同的。如在科技翻譯中,忠實性是指譯文完全準確再現原文的意思,而在文學翻譯中,忠實性是指譯文除了要準確再現原文的意思還要再現原文的風格(包括修辭、選詞、造句、韻律等)。

什麼是翻譯的忠實原則?

6樓:賺錢

一、目的法則。

翻譯「目的論」認為目的性原則是翻譯的首要原則。在翻譯過程中起主襲散要作用的是譯文在譯語文化中所要達到的交際目的。目的性原則要求翻譯的過程應該以譯文在譯語文化中達到它預期的功能為標準,翻譯只是以原語文字為基礎的一種翻譯行為。

譯者在整個翻譯過程中不再以對等理論所強調的原文及其功能為標準,而是注重譯文在譯語文化環境中所要實現的一種或幾種交際功能。目的性原則是決定翻譯過程的根本原則。

二、連貫性原則。

譯文必須語內連貫,換言之,譯文必須對於具有目的語交際環境和知識背景的接受者是可理解的。也就是說「譯文必須能讓接受者理拍消氏解,並在目的語交際環境和文化中有意義」。

三、忠實原則。

在目的論中橋謹,忠實性法則僅僅是指原文和譯文中應該存在某種對應關係,並不要求原文和譯文在內容上一字不差。忠實的程度與形式取決於譯者對原文的理解及翻譯的目的。 諾德認為,「在能夠達到譯文預期功能的情況下,譯者應儘可能保持譯文與原文在語言特色上的一致。」

翻譯忠實性原則的缺點

7樓:閆少舉

你好!忠實性原則的缺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忠實性原則可能會導致翻譯的文字變得過於死板,缺乏原文的表達力和靈活性。

2. 忠實性原則可能會導致翻譯的文字變得過於繁瑣,而且可能會把原文的意思改變。

3. 忠實性原則可能會導致翻譯的文字變得過於抽象,而且可能會把原文的意思改變。

4. 忠實性原則可能會導致翻譯的文字變得過於複雜,而且可能會把原文的意思改變。

此外,忠實性原則還可能會導致翻譯的文字變得過於冗長,從而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另外,忠實性原則也可能會使翻譯的文字變得過於正式,從而失去原文的表達力和感染力。

忠實性原則的翻譯方法是??

8樓:

摘要。親,您好,忠實性原則的翻譯方法有詞彙語義的忠實、資訊內容的忠實和目的需求的忠實。

忠實性原則的翻譯方法是??

目的論中的,忠實性原則翻譯方法有哪些?

親,您好,忠實性原則的翻譯方法有詞彙語義的忠實、資訊內容的忠實和目的需求的忠實。

我寫了這個,不是。

翻譯目的論三模念原鎮信則包括:目的原則、連貫性原則、忠實性原則。目的論認為,所有翻譯活動遵循的首要原則是」御碼輪目的原則」,即翻譯應能在譯入語情境和文化中,按譯入語接受者期待的方式發生作用。

那就是這三個。

目的原則、連貫性原則、忠實性原則。

我知道這三個原則。就是忠實原則細分下有哪幾個。

忠實性原則指原文與譯文之間應該存在語際連貫一致這相嫌段鎮當於其他翻譯理論所調的忠實於原文,但與原文忠芹粗實的程度和形式燃肢取決於譯文的目的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

比如目的原則:直譯,意譯之類的。這種。

吸吸粉的只有目的原則。

我發給你。目的論認為,所有翻譯活動遵循的首要原則是「目的原則」,即翻譯應能在譯入語情境和文化中,按譯入語接受搏猜者期待的方式發生作用。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即結果決定方法。

但翻譯活動可以有多個目的,這些目的進一步劃分為三類:1、譯者的基本目的(如謀生):2、譯文的交際目的(如啟迪讀者):

3、使用某種待殊的翻譯手段所要達到的目的(如為了說明某種語言中的語念銀卜法結構的特殊之處採用按其結構直譯的方式)。但是,通常情況下,「目的」指的是譯文的交際目的,即「譯文在譯入語社會文化語境中對譯入語讀者產生的交際功能」。因此,譯者應在給定的翻譯語境中明確其特定目的,並根據這一目的來決定採用何種翻譯方法—直仔穗譯、意譯或介於兩者之間。

我寫開題報告,然後寫目的論這三大原則。寫不出忠實性原則下有什麼。

連貫性原則連貫性指譯文必須符合語內連貫的標準,即譯文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能夠使接受者理解並在譯入語文化及使用譯文的交際語境中有意義。忠實性原則忠實性原則指原文與譯文之間應該存在語際連貫一致。這相當於其他翻譯理論所謂的忠實於原文,但與原文忠實的程度和形式取決於譯文戚陪的目的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

總之,這三大原則構成了翻譯目的論的基本原則,但是連貫晌仔鬧性原則、忠實性原則必須服從於目的原則,這是目的論的首要宴罩原則。

畢業**麼?什麼專業的,什麼級別的,多少字?寫多少了。

英語翻譯中的語篇連貫和忠實的統一

分析 這個bai句子翻譯的難du點是統一zhi,以及連貫和忠實這dao2個品質詞版 匯.with the unification of continuity and faithful of language.laguage翻譯權為語篇 翻譯目的論三原則的詳細介紹。5 翻譯目的論的三原則為 目的原則 ...

基因轉錄 翻譯和基因表達的區別,基因轉錄 翻譯和基因表達的區別

一 指代不同 1 基因轉錄 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的過程。2 翻譯 是根據遺傳密碼的中心法則,將成熟的信使rna分子 由dna通過轉錄而生成 中 鹼基的排列順序 核苷酸序列 解碼,並生成對應的特定氨基酸序列的過程。3 基因表達 將來自基因的遺傳資訊合成功能性基因產物...

日語中祈願的區別,日語中 祈 和 願 的區別

祈 是禱告,祈禱。向神,佛求。也表示衷心的祝願,盼望,期望。願 除了以上意思之外還有懇求,請求跟要求的意思。二者在祈禱祝願這個方面意思相近,但願 一般講的是自己的事情,祈 除了自己的事情,還可以包括周圍其他人.因為這種祈禱一般是向神明祈禱的,所以祈 的宗教色彩會比願 要重一些,願 歸根結底還是在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