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戰曹仁被圍,曹操為什麼偏偏派于禁救援?

2025-04-25 15:50:46 字數 1693 閱讀 5017

1樓:年少時了了

于禁能力出眾深受曹操信任,而且當時曹操手中無人可用,除了夏侯惇就只有于禁這支機動部隊。

2樓:網友

當時的曹操身邊的大將雖然多鉛陸,但是有能力單獨作戰的寥寥無幾,僅有的幾名得力兆褲干將都有自己的使命在執行,此時身邊只有槐猜頃于禁可用。

3樓:深耕教育陳老師

因為當時的戰場來說,只有于禁離襄樊最近,行軍速度也最快可以儘早的解除危機,所以派他救援。

4樓:社會生活家

因為于禁沒有多少能力,再加上曹操原本就想讓關羽處於兩面夾擊的狀態,所以才沒有派太強的將領前去。

襄樊之戰曹仁為什麼不救于禁

5樓:戰爭觀察觀察

<>《襄樊之戰曹仁為什麼不救于禁。

襄樊之戰是關羽發起的,關羽的衝勁兒確實是很猛,直接將襄陽和樊城給包圍了。曹操也知道曹仁乙個人是抵擋不住關羽的,所以就派了于禁和龐德前去支援。但是後面的水淹七軍真的是證明了關羽的勇猛和指揮作戰的能力。

沒想到于禁去支援曹仁,反而被關羽給圍住了。

但是重點的就是,鎮守樊城的曹仁是看在眼裡的。但是,曹仁卻選擇了見死不救。對於曹仁的這個做法,其實關鍵的問題是,關羽水淹七軍的時候,于禁和龐德身陷險境的同時,鎮守樊城的曹仁自己也自身難保。

如果曹仁去救于禁的話,那就肯定要放棄樊城。但是樊城太重要了,如果關羽搶奪了樊城的話,那麼南陽,宛城,葉縣等地都會暴露在關羽的鋒芒之下。這樣一來就會非常危險。

所以曹仁沒有去救于禁。不然關羽大軍一馬平川,直接攻打到了許昌,如果真到這個時候,曹操估計斬殺曹仁的心都有了。

襄樊之戰時,曹仁和于禁誰的官職更高?

6樓:古今謀略

嚴格說來,曹仁的官職、地位、待遇均高於于禁。襄樊之戰時,于禁是左將軍,假節鉞,食邑500戶;曹仁是徵南將軍,假節,食邑1500戶,屯樊城,鎮守荊州之南陽郡。

于禁是左將軍,左將軍是四方將軍,與左將軍並列的是前將軍、後將軍、右將軍,在兩漢時期,四方將軍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之下,是重號將軍。並且重號將軍到四方將軍為止,四方將軍以下均是雜號將軍。而曹仁的徵南將軍,是屬於四徵將軍,與徵南將軍並列的是徵東將軍、徵西將軍、徵北將軍,在兩漢時期,四徵將軍是雜號將軍,與偏將軍和裨將軍等雜號將軍差不多的地位,四徵將軍明顯低於四方將軍,也就是說漢朝的徵南將軍官職低於左將軍。

但到了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由於連年戰亂,戰爭頻發,將軍官職不夠用,各種將軍名號品類繁雜,曹操稱公後,提高了四徵將軍的地位,四徵將軍的官職及地位逐漸超過了四方將軍。《三國志于禁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

意思是建安茄明銷24年,也就顫遊是219年,襄樊之戰前夕,曹操在長安,下令曹仁討伐關羽於樊城,然後又派于禁協助曹仁。由此可以看出:于禁是協助曹仁的,陳壽在《三國志》中用的是「助」這個詞,那麼意思很明槐彎顯,于禁是受曹仁節制的,不太可能讓官職大的去協助官職小的吧,要麼是平級,要麼是曹仁官職高於于禁。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派遣于禁協助曹仁攻擊關羽,這裡陳壽用的也是「助」,完全看不出于禁官職高於曹仁,反而是曹仁高於于禁。

在襄樊之戰前後,曹魏三大軍區負責人分別是夏侯淵、曹仁、夏侯惇,夏侯淵是徵西將軍,都督關中,曹仁是徵南將軍,都督荊州,夏侯惇是前將軍,都督居巢。三人在魏軍中,位高權重,不是外姓將領能比的。因此,曹仁的徵南將軍官職高於于禁的左將軍官職。

從襄樊之戰到夷陵之戰,劉備到底損失了多少?

根據 三國志 記載,當時劉備大概只有五六萬人左右,和東吳的守軍差不多。但是這麼多人最後都全軍覆沒了。因為在當時的這兩場戰爭當中,一共損失了將近70萬的軍隊,而且損失的兵器和糧草更是不計其數,這是劉備的轉折點。十多萬精銳士兵,五虎上將去其二,失去了荊州進攻的地方。夷陵之戰劉備最多隻損失了5萬人,為何蜀...

襄樊之戰關羽失敗原因是什麼,為何明明佔盡優勢,到最後身死地失?

被前後夾擊,關羽前方有曹操派來的援軍,後面又被東吳偷襲了荊州,所以失敗。襄樊之戰,雖然關羽佔盡優勢,但是後院 荊州被東吳給偷襲,被人前後夾擊,最後失敗。襄樊之戰失敗的原因真的是因為關羽的自傲嗎?並不是的,也是因為關羽的能力不夠,並且軍隊也不夠強大,加上關羽特別的自傲,所以才會發生失敗。不全是,當時的...

蒙古大軍對南宋的襄樊之戰,是如何又是如何結束的?

因為當時他們想要南下佔領大宋的城池,就必須先攻下這座城池。所以就召集重兵前來攻打,由於防守層次的將領有勇有謀,導致他們難以前進,最終為了維護城中百姓的生命便投降,最終結束。宋軍入營寨之後,蒙古突然從兩側衝出,宋軍陣腳大亂,一萬多將士血染當場,其餘人等丟盔卸甲大敗而歸同年十一月,蒙古國南京宣慰使劉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