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石鐘山記怎麼翻譯辨石鐘山記翻譯

2021-03-07 00:37:09 字數 5660 閱讀 9165

1樓:春春_李宇春

石鐘山記

【原文】

作者簡介:

2樓:漂流瓶的流浪

《水經》上說:「鄱陽湖口有座石鐘山。」酈道元認為,這山下面臨深潭,微風掀起波浪時,水和石互相撞擊,發出的聲音象大鐘一樣。

這種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現在把鍾和磬放在水裡,即使大風浪也不能使它發出聲音,何況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尋訪了它的遺蹟,在潭邊上找到兩座山石,敲著聽聽它的聲音,南邊的山石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的山石聲音清脆而響亮。

鼓槌的敲擊停止以後,聲音還在傳播,餘音慢慢消失。他自己認為找到了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了。然而這種說法,我更加懷疑。

能敲得發出鏗鏘作響的山石。到處都有,可是唯獨這座山用鍾來命名,這是為什麼呢?

元豐七年農曆六月丁丑那天,我從齊安乘船到臨汝去,正好大兒子蘇邁將要到饒州德興縣做縣尉,送他到湖口,因此能夠看到這座叫做「石鍾」的山。廟裡的和尚叫小童拿一柄斧頭,在雜亂的石壁中間選擇一兩處敲打它,發出硿硿的響聲,我仍舊笑笑,並不相信。到了晚上,月色明亮,我單獨和邁兒坐小船,到絕壁下面。

大石壁在旁邊斜立著,高達千尺,活象凶猛的野獸、奇怪的鬼物,陰森森的想要撲過來抓人似的;山上棲息的鶻鳥,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在高空中磔磔地叫著;還有象老頭子在山谷中咳著笑著的聲音,有的人說:「這就是鸛鶴。」我正心中驚恐想要回去。

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出,噌吰的聲音象擊鼓敲鐘一樣不停。船伕非常害怕。我仔細地觀察,原來山下都是石頭的洞穴和裂縫,不知它的深淺,微微的水波進入裡面,衝蕩撞擊,便形成這種聲音。

船劃回到兩山中間,快要進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擋在水流中心,上面可以坐百來人,中間是空的,有很多窟窿,風吹浪打吞進吐出,發出窾坎鏜鞳的聲音,跟先前噌吰的聲音互相應和,好象**演奏起來一樣。我因而笑著對邁兒說:「你明白嗎?

發出噌吰響聲的,那是周景王的無射鍾,發出窾坎鏜鞳響聲的,那是魏莊子的歌鐘。古人沒有欺騙我們啊!」

事情沒有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卻主觀地推斷它的有無,能行嗎?酈道元見到和聽到的,大概和我的見聞相同,可是說得不夠詳盡;一般做官讀書的人又總不願夜晚乘小船停靠在絕壁下面,所以沒有誰能瞭解真相;而漁夫船工,雖然知道卻又不能用口說出用筆寫出來。這就是這座山(命名的真實原由)在世上沒能流傳下來的緣故啊。

而淺陋的人竟用斧頭敲擊來尋求用鍾命名的原由,還自己認為得到了它的真相。我因此把上面的情況記載下來,嘆息酈道元記敘的簡略,而笑李渤見識的淺陋。

辨石鐘山記 翻譯

3樓:吹條魚

水經注上面說:「洞庭湖的出口處,有山名石鐘山。」酈道元認為下面對著深潭,微風鼓動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聲音響亮好像是大鐘一般,於是授予它這個稱呼。

有隱居的人,在湖東釣魚,沿著水流走到盡頭(到了)這個地方。於是登巖過嶺,穿越石洞,探訪它的遺蹟。在南隅臨時住宿,忽然發現兩塊石頭,橫斜在水潭邊上,影子倒映在水中,向住在水邊的人詢問(原因),才說:

「這就是石鍾啊,有銅鐵一樣奇異的聲音啊。」敲打它們,聆聽它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含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敲擊,響聲還在傳揚,餘音慢慢地消失。依照酈道元的說法,那麼瀕臨水流眾多的山峰,都可以用這個名字來稱呼它。

姑且修訂過去的錯誤說法,以留給將來的人。貞元戊寅歲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記。

4樓:匿名使用者

①「《水經》雲:『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此句與下句合為第一層,為下文質疑張本。按:

湖口縣有石鐘山二座:上鐘山在城西,下鐘山在城東。下鐘山即蘇軾作記處。

作者引《水經》而不釋,筆法何等簡潔。

②「酈元以為……聲如洪鐘」——這是轉述酈元的話,「水石相搏」一語耐人尋味,下文寫作者的發現,可謂道盡「相搏」之狀,但世人不親臨其境,便無法想象。由此匯出第二層。

③「是說也……而況石乎」——這是第二層。「也」字作一頓,以示將有所論。「人常疑」,作者未必疑,恨無證耳。

「以鐘磬置水中」是「常人」的類比之法。「疑」之所由生也,亦「不耳聞目見」之過。

④「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於潭上」——敘事何等簡潔。由此句至段末為第三層。

⑤「扣而聆之……餘韻徐歇」——作者如此描寫,頗有譏李之意。李文《辨石鐘山記》今已不可見(《文苑英華》不收),估計是作者轉述,有意作誇張描寫。

⑥「自以為得之矣」——他人未必信,一句話寫盡俗人情態。為下文「笑陋」張本。

⑦「然是說也,餘尤疑之」——「餘尤疑」三字為一篇之骨。全文重在「笑李渤之陋」。

⑧「石之鏗然有聲音……何哉」——駁得有力。

誰有《石鐘山記》全文+翻譯+註釋

5樓:雙劍趟江湖

原文:《水經》雲:「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餘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餘尤疑之。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鍾者。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餘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

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

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

古之人不餘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餘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譯文《水經》說:「鄱陽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鐘山在那裡。」酈道元認為石鐘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風振動波浪,水和石頭互相拍打,發出的聲音好像大鐘一般。

這個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如果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出聲響,何況是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訪求石鐘山的舊址。

在深潭邊找到兩塊山石,敲擊它們,聆聽它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餘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認為找到了這個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但是這個說法,我更加懷疑。

敲擊後能發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可唯獨這座山用鍾來命名,這是為什麼呢?

元豐七年六月初九,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大兒子蘇邁將要去就任饒州的德興縣的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夠看到所說的石鐘山。廟裡的和尚讓小童拿著斧頭,在亂石中間選一兩處敲打它,硿硿地發出聲響,我當然覺得很好笑並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蘇邁坐著小船到斷壁下面。

巨大的山石傾斜地立著,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獸和奇異的鬼怪,陰森森地想要攻擊人;山上宿巢的老鷹,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來,在雲霄間發出磔磔聲響;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並且大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我正心驚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出,聲音洪亮像不斷地敲鐘擊鼓。船伕很驚恐。

我慢慢地觀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縫隙,不知它們有多深,細微的水波湧進那裡面,水波激盪因而發出這種聲音。船回到兩山之間,將要進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正對著水的**,上面可坐百來個人,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把清風水波吞進去又吐出來,發出窾坎鏜鞳的聲音,同先前噌吰的聲音相互應和,好像**演奏。於是我笑著對蘇邁說:

「你知道那些典故嗎?那噌吰的響聲,是周景王無射鐘的聲音,窾坎鏜鞳的響聲,是魏莊子歌鐘的聲音。古人沒有欺騙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聽,只憑主觀臆斷去猜測它的有或沒有,可以嗎?酈道元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但是描述它不詳細;士大夫終究不願用小船在夜裡在懸崖絕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沒有誰能知道;漁人和船伕,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相卻不能用文字記載。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

然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石鐘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記下以上的經過,嘆惜酈道元的簡略,嘲笑李渤的淺陋。

註釋1.石鐘山,在江西湖口鄱陽湖東岸,有南、北二山,在縣城南邊的叫上鐘山,在縣城北邊的叫下鐘山。明清時有人認為蘇軾關於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也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是:

「蓋全山皆空,如鍾覆地,故得鍾名。」今人經過考察,認為石鐘山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具有鍾之「聲」,又具有鍾之「形」。

2.彭蠡:鄱陽湖的又一名稱。

3.酈元:即酈道元,《水經注》的作者。

4.鼓:振動。

5.搏:擊,拍。

6.洪鐘:大鐘。

7.是說:這個說法。

8.磬(qìng):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製成。

9.李渤:唐朝洛陽人,寫過一篇《辨石鐘山記》。

10.遺蹤:舊址,陳跡。這裡指所在地。

11.南聲函胡: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函胡,通「含糊」。

12.北音清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越,高揚。

13.桴(fú)止響騰: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騰,傳播。

14.餘韻徐歇:餘音慢慢消失。韻,這裡指聲音。徐,慢。

15.得之:找到了這個(原因)。之,指石鐘山命名的原因。

16.尤:更加。

17.鏗(kēng)然:敲擊金石所發出的響亮的聲音。

18.所在皆是:到處都(是)這樣。是,這樣。

19.元豐:宋神宗的年號。

20.六月丁丑:農曆六月初九。

21.齊安:在今湖北黃州。

22.臨汝:即汝州(今河南臨汝)。

23.赴:這裡是赴任、就職的意思。

24.湖口:今江西湖口。

25.硿(kōng)硿焉:硿硿地(發出響聲)。焉,相當於「然」。

26.莫(mù)夜:晚上。莫,通「暮」。

27.森然:形容繁密直立。

28.搏人:捉人,打人。

29.棲鶻(hú):宿巢的老鷹。鶻,鷹的一種。

30.磔(zhé)磔:鳥鳴聲。

31.鸛鶴:水鳥名,似鶴而頂不紅,頸和嘴都比鶴長。

32.心動:這裡是心驚的意思。

33.噌吰(chēnghóng):這裡形容鐘聲洪亮。

34.舟人:船伕。

35.罅(xià):裂縫。

36.涵澹澎湃:波浪激盪。涵澹,水波動盪。澎湃,波浪相激。

37.為此:形成這種聲音。

38.中流:水流的中心。

39.空中:中間是空的。

40.竅:窟窿。

41.窾(kuǎn)坎鏜(táng)鞳(tà):窾坎,擊物聲。鏜鞳,鐘鼓聲。

42.汝識(zhì)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嗎?識,知道。

43.周景王之無射(yì):《國語》記載,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鑄成「無射」鍾。

44.魏莊子之歌鐘:《左傳》記載,魯襄公十一年(前561)鄭人以歌鐘和其他樂器獻給晉侯,晉侯分一半賜給晉大夫魏絳。莊子,魏絳的諡號。歌鐘,古樂器。

45.古之人不餘欺也:古人(稱這山為「石鐘山」)沒有欺騙我啊!不餘欺,就是「不欺餘」。

46.臆斷:根據主觀猜測來判斷。臆,胸。

47.殆:大概。

48.終:終究。

49.漁工水師:漁人(和)船工。

50.言:指用文字表述、記載。

51.此世所以不傳也: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緣故。

52.陋者:淺陋的人。

53.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用斧頭敲打石頭的辦法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考,敲擊。

54.實:指事情的真相。

誰有《石鐘山記》全文翻譯註釋

原文 水經 雲 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餘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餘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

石鐘山雁中最後大雁死了張家夫婦的心情是什麼

他們殘酷的一bai面 du 我的雁蛋啊.我的雁肉啊.這些zhi該死的dao東西,寧願死也專不給我們留下點什麼,屬我要把你們分開埋了,讓你們死後都不能在一起。他們悔過的一面 他們的命運本來掌握在自己手中,與愛人比翼齊飛,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際邊,冬南春北,和和美美地度過一生,這或許對他們來說是最簡單最幸...

ysl包包怎麼驗真假ysl包怎麼辨真假

1 小釘子 ysl的金屬標識上有一個凸起的小釘子,logo上面的的釘子飽滿而圓潤,凸起的比較明顯,相對比之下,假貨的凸起則沒有 那麼飽滿!2 刻字 包包上的刻字字型清晰.沒有水波痕!而假貨則完全相反 水波痕嚴重.且字型模糊!大家眯眼看看吧!3 logo 這款黑色牛皮logo流蘇屬於精仿了,雖然皮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