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無慾無求我是這樣理解的,人沒有慾望了就沒有什麼去渴望得到的了,是一種比較平和或者帶一點消極的心態。反過來說,你想要得到的就是你所要去爭取前進的腳步。其實人類就是因為慾望才能發展到現在或者以後。
2樓:鬆至天空
什麼都不想要,不喜歡玩遊戲,不想吃好的,誰都不喜歡,通俗的講就是這個意思
3樓:賀藍媽
簡單說,佛教說的無慾無求不是拒絕和消極,而是不執著和知足,反而是快樂和積極的。
實際上,佛教只對一件事感興趣,就是洞見真理。擺脫慾望並不是佛教的終極目標,佛教的終極目標是獲得對真理的證悟。如果慾望是你洞見真理的障礙,那麼,你需要放棄慾望;如果慾望並不構成障礙,那就沒有關係。
處理慾望和情緒的過程,也是引導你洞見真理的過程。
佛教跟世俗生活並不衝突,世俗生活從來不是問題,對它的執著才是問題。假如你有1000公斤的**,但你並不執著於它,那沒有任何問題;假如你有一塊餅乾,但你的注意力都在如何守住它、不失去它,那即使只是一塊餅乾,也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你太執著。
佛教說的無慾無求到底指的什麼意思沒有慾望還有什麼進步還是更高的境界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無慾無求,就是指對修行者自己來說,沒有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了,只求能幫助別人,做善事。
5樓:漣漪
世間名抄利,從福慧中來:
不修善業,但造眾惡,惡果成熟,福慧不具,業報隨身,便諸煩惱生,受眾苦惱、所求不得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善果成熟,業障不臨,福慧具足,便一切圓滿自在!
佛子修福慧,是為解脫具足善法,成就道業,利益眾生,令眾生得安樂,出離生死大海,不為求名聞利養……
《佛說八大人覺經》雲: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一切苦受皆是過去造作諸惡業因因果成熟的顯現,一切福報皆是過去造作善業因果成熟的顯現;
眾生在生死六道間輪迴了無量劫,現身所的處一切只是無量劫的一小段,不過短短幾十年!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雲:一切有位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法:即一切有造作因緣合和的法)
福報用盡,錢財、富貴、美色、名譽、權利、人緣盡失,便一無所有;
業報受盡,貧窮、下賤、愛離別、怨憎恚、欺辱、失利、衰敗皆去,便得安樂,
一切皆是因緣生滅法,放下,便得解脫,身心自在,貪愛執著,便是煩惱,輪轉六道……
6樓:味之膄大廚
就是不要自尋煩惱的意思
你喜歡做的事,就不是煩惱,是開心的事情,那就去努力,去奮鬥。
你不喜歡的事情,不要為了錢啊什麼的苦苦掙扎。
7樓:匿名使用者
你所謂來的進步
指的是外物的進自步,例如以前騎馬,現在開車。所謂外物,就是人意識以外的事物,用佛教的話說是通過感覺器官感受到的。
佛教修行是向內的,也就是修心,心就是我們常說的意識。心理學上把意識分為顯意識和潛意識,顯意識就是佛教的第六識別---意,潛意識暫且可以認為就是佛教所說的佛性(不精確,但比較複雜,暫不詳說)。
所以,你說的進步和佛教一個是向外,一個是向內,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佛教的概念,外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是會生滅的,而你的佛性則是永恆的。佛教最終的目的就是通過修心讓人達到永恆安樂的境界,這顯然是追求外物達不到的。
如何修心呢?你說的無慾無求就是一種近似描述。當然如果完全無慾無求那就是死人了,你會不會餓?
餓了吃不吃飯?無慾無求的意思是你要把心從現在的追逐外物改變成不追逐外物而追求內心的清淨,也就是對外物無慾無求。更精確的描述應該是金剛經所說的無所住,餓了我就吃飯,不餓的時候我不會去胡思亂想自己吃點什麼好的。
吃的時候我就專心吃飯,不會分別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等等。
佛教內容博大精深,上述都是很粗淺而且不精確的描述,有興趣的話自己下功夫系統的學習一下。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8樓:匿名使用者
且不說佛法的教理,只是中國還有句「無欲則剛」,多看好書,還要用心去體會,體會到的跟字面理解的還是有差距的。
9樓:相忘於江湖之中
無慾無求指的是你能看透本質,不再執著,一切隨緣而不攀緣,並不是說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做,如果是這樣,那和一塊石頭有何區別?
佛教說的無慾無求到底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是一種隨心所欲的,覺醒的、自在的狀態。在現實當中,「無慾無求」指的是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毫無生氣、毫無所求像個枯木一樣的存在狀態。但佛學所追求的恰恰相反,也就是說佛學的本身是非常鮮活的、超覺靈動的,在《金剛經》中即有闡述,即「無我、利他、專
一、守信」。
佛教所強調的不執、不住,並不是什麼都不做,更不是逃避,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去面對,只有做到與實相不相違背,才是真正的「無慾無求」。佛教之中所說的無慾,強調的是不為感官慾望所驅使或快感,而是「踐行佛法、不受後有」的欲求、修菩薩果的人可以有「渡盡眾生,但卻不執著一切結果和回報現象」的欲求。
擴充套件資料
說一切世間事物為認知的客體,實相者即是非相;主張離一切諸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以愛住其心,以無愛住其心,以般若智慧契證空性,破除一切名相,從而達到不執著於任何一物而體認諸法實相空性的境地。
常人和外道都以此為常為我;般若無住行皆所對治,這是《金剛經》處處離想的意義。想統述為人法各四共八種:人四是我、有情、受者、補特伽羅,由暫時我至於相續補特伽羅;法四是即、非、有、無。
唯識家以不住此想為所謂的空義,所以《金剛經》不談空。
11樓:左手半夏右手花
滿足於當前的現狀,沒有任何的慾望和要求 。無慾,不對任何事、物抱很大的希望,甚至不抱希望,走到哪兒算到哪兒,不被環境所左右。得而不喜,失亦不憂。無求,不追求名與利,放下慾望。
出自:老子《道德經》
原文:無為則無心,無心則無慾,無慾則無求。
意思是:不折騰,順應事物的自然本性。如此,人就沒有私心,沒有私心,就產生不了私慾,沒有私慾就沒有需求。
擴充套件資料
《道德經》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範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
「道」與「法」在規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於西方自然法。「法」應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揮其作用。
哲學上,「道」是天地萬物之始之母,陰陽對立與統一是萬物的本質體現,物極必反是萬物演化的規律。倫理上,老子之道主張純樸、無私、清靜、謙讓、貴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12樓:冰和柏楊
把不好的慾望轉化為了好的慾望吧
13樓:有水酵素
沒有自私心理不生任何想法,
14樓:果猛
沒有慾望。不貪財,貪色,貪這貪那。知是常樂。能維持生活即可。
佛教的消極意義佛說無慾無求是不是什麼都不幹
15樓:一池秋水皺
所謂無慾無求,並非什麼都不幹,也算不得消極。
這裡的欲求,實際上是非分的欲求。如何把握是否非分的度,就靠修行靜悟。
如果無慾無求,必定能尊重自然、隨遇而安、不妄爭執,保持良好心態。
16樓:東山無人
無慾無求的是心 什麼都不幹 有人供養 這是天大的福報 沒這個信心 還是要乾點什麼的
17樓:寸釘鑄劍
什麼都不幹的話,那佛怎麼修成正果的?修行道路的艱辛從古至今的記載看到的只是一斑,尤其是佛祖修行的年代,修行者更是不計其數,成正果者幾人?佛祖成正果前更是發大誓於菩提樹下坐49天方悟得正道,所有這些是消極者能做的到麼?
接觸佛教瞭解到消極只能說錯誤的認識體會,佛教講的是不著相,所謂的無慾無求等等諸經的說法,是希望通過這種說法讓修行者能體會「不著相」,人只有在體會不著相,才會衝破自己肉體自主意識等的束縛體會到更高層次的真理,破了才算是入門,而不什麼不都不做,相反要做的很多,而且要做對。
18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無慾無求,是指不過欲求不多,但飯還是要吃的,只是不多吃。不求是對自己,但對他人還是要幫助,所以不能什麼也不幹。
19樓:茅津渡口
說無慾無求是因為有求皆苦,讓自己懂得怎樣才會有清淨心。佛菩薩不捨眾生,以清淨心攝取眾生,所以有各種難行能行的菩薩,菩薩以「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無量心,超越有欲有求的凡夫之心,所以能夠自度度人。
佛法是講究無慾無求嗎?
20樓:空淨緣
我的生活就是佛法,佛法沒有說過不讓你工作,養活家,正相反,教你如何工作,如果養家。會讓你更努力的工作,在工作中體會修心。 平常心來面對事,菩提心對眾生。
你就慢慢的發現工作也變快了。說個故事,佛讓他的**放下,他的**把左手的東西放下了,之後佛搖搖頭說,放下,他**又把右手的東西放下了,佛又搖搖頭,又說放下,他**疑惑,我都放下了,老師讓我放下什麼了,哦是心裡的煩惱放下。、剛想到這裡他微微一笑。
佛點點頭。就是這個道理,老師教我們心理放下 貪 嗔 痴 工作還要繼續工作,努力去做一心在事上,不要想的回報什麼,你努力過了。後果咋樣這是你的因緣。
說到這裡因該你能體會一點而又糊塗了,建議看一本書《了凡四訓》看白話文,它會解開你今天的疑惑。明白道理後你就會向孩子一樣簡單快了了。
2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所有的宗教都是教人對現實名利的慾望要淡薄。
佛法,是讓人們認識思想、擺脫思想束縛、進行自由創造的教學觀照體系。
包括各種教義及教義所表達之佛教真理。成實論卷一舉出六種『佛法』之同義語,稱為佛法六名,即:
(一)善說,如實而說。
(二)現報,使人於現世得果報。
(三)無時,不待星宿吉凶而隨時得修道。
(四)能將,以正行教化眾生至菩提。
(五)來嘗,應當自身證悟。
(六)智者自知,智慧者自能信解。
22樓:匿名使用者
講無慾無求,也講無無慾無求。這才是佛法。
23樓:百度使用者
不要害怕挫折失敗,要越來越勇敢
24樓:獨愛拉姆
講究看破紅塵,我個人的理解是看破紅塵即為紅塵之事不過分留戀,但是任何人都有所求,活著就必定有所求!
25樓:慈悲圓滿
佛法講般若空性;
意思是說,當你看到滿屋都是金磚開心不已的時候,突然意識到這是夢;
雖然看得到,摸得到,但是這些金磚沒有實體;
所以,得到也不會格外快樂;失去也不會格外痛苦;
至於你說的什麼也得不到,活著就沒意思;
我是這麼看的,如果得到就是快樂,那麼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老闆就是世界最快樂的五百個人;
但是,前段時期,某某富翁家中爆出子女奪財產的事情,有了解吧;
你說,他還沒死,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親生子女搶奪自己的財產,而不在乎自己,他快樂嗎?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
26樓:機械唯物論者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27樓:唯梅子
佛教最求的是:普度眾生。
所謂的「無慾無求」是指:對於貪婪,嫉妒,憤怒,傲慢等世間法,絕不追求。
而對於:涅磐,菩提,證果,成佛,普度眾生。應該努力追求。
這叫做:發菩提心。
女人說出心如止水無慾無求是什麼意思
第一,玩夠了 第二,裝b 第三,看不上你 依本廚來看,目測第二第三的可能性最大,心如止水?她去當尼姑沒?出家沒?隱居沒?沒有吧,那心如止水個屁,還不是整天盼著能開上瑪莎拉蒂,能有吳彥祖來追她。祝你順利 心如止水是什麼意思 心如止水的意思 心志不為外物所動,如靜止不流動的水。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典...
佛教說的沒有慾望是指不好慾望,佛教說的無慾無求到底指的什麼意思沒有慾望還有什麼進步還是更高的境界
你理解有誤 眾生的本性都是佛,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可成佛。本性沒有執著於世事的慾望和雜念,故稱無慾 無念。佛家講無慾無求,清淨無為。好的壞的慾望都不要有 皆是造業。一切皆在敦倫盡份,閒邪存誠。如此方能業消智朗,障盡福崇。方能安享世間的福報 佛說讓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佛教說的無慾無求到底指的什麼意思沒...
沒有慾望人類怎麼進步佛教說的無慾無求指的是什麼
無慾無求應該是不奢望不奢求吧,有夢想是可以的,但要控制貪慾,適可而止,凡事不要過分追求完美,傳統文化有好有壞,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看待。佛教說的無慾無求指的是淡泊慾望,不過分追求財 色 名 食 睡,命裡無時莫強求。人到無求品自高,不必貪慾,保持清淨心和平等心,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並非說要掐死慾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