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用善哉復斯言
善哉的解釋:
①贊制美之詞,有誇獎的意思。即「好啊」。
②古人經常在他人說了某句有道理的句子時說,來表示他的贊同。
③僧人用作表示驚歎的口頭語,既可以表示讚許,又可以表示不滿。
④僧人用作當做「罪過」後的贖罪。
出處: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左傳·昭公十六年》
在古文中 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2樓:行了我
在古文中「是」有以下意思:
一、作名詞
1、商業、職業或**的事務、業務或國務 [affairs]
「國是」並不是一般的國事,而是治國的大政大策。「是,則也」(《爾雅·釋言》),而「則,常也」,「法也」(《爾雅·釋詁》)。
2、姓目前姓氏在中國人口普查中,總數非常少,已屬極其稀有的姓氏。例如:是灝亮
二、代詞
1、此,這 [this;that]
是謂伐德。——《詩·小雅·賓之初筵》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三、形容詞
概括之詞。凡是,任何 [every;any]。如:是人(猶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處(到處;處處)
四、副詞
1、表示肯定 [certainly;really]。如:是必(一定要;務必);是須(必須,務須);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買的票;他手藝是高明,做出來的東西就是不一樣。
2、很,非常 [very]。如:是處(極為緊張處;到處)
3樓:天涯牛蛙
除了現代漢語中的是的意思外,常作 指示代詞,這。比如說,是寡人之過也 這句話的翻譯,應該是 這是我的過錯啊。。注意,原文第一個字是的翻譯是這,而翻譯中的"是「字只因為這句話是」也「引導的判斷句。
4樓:為正義而奮鬥者
在古文中,不同語境「是」有事務、正確、此、遵從、表示肯定判斷等多種含義。
(一)事務或國務。范曄《後漢書》曾曰「君臣不合,則國是無從定矣」。即是說君臣意見不一致的話,治理國家事務的大政大策就沒辦法很好的確定。這裡的「是」,即國事或國家事務的大政方針。
(二)對的或正確的。《淮南子·脩務》曾曰「立是廢非,善也」。也就是說,弘揚對的,廢除不正確的,才是好做法。這裡的「是」,就是指正確的。
(三) 此、這。《孟子·告子下》雲「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裡面的是人,就是指此人或這個人。此外,古文中常用,是日、是夕、是處等詞語,代表這一天、這一夜、這個地方等。
(四)遵從。《荀子》篇章,曾曰「不法先王,不是禮義」,即不效法先王,不遵從禮儀。裡面的「是」即取遵從之意。
(五)關係詞,表示肯定判斷之詞。《詩·曹風·鳲鳩》中的「正是四國」,《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的「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其中所用的「是」都是表示肯定判斷的關係詞。
5樓:說出來嚇死人
字義 〈動〉 1. (象形。象蛇形。
一說原與「子」同字。本義:停止) 2.
同本義 [cease;stop] 雞鳴不已。——《詩·鄭風·風雨》。傳:
「已,止也。」 德音不已。——《詩·小雅·南山有臺》。
傳:「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
——《史記·項羽本紀》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列子·湯問》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後漢書·列女傳》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3. 又如:
不已 4. 完成,完畢 [finish] 已,成也。——《廣雅》 已事遄往。
——《易·損》。注:「竟也。
」 且曰吾已。——《左傳·昭公十三年》。注:
』猶決竟也。」 有司已於事而竣。——《國語·齊語》。
注:「畢也。」 5.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6. ** [cure] 已大風、攣踠、瘻癘**大風、攣踠、瘻、癘(等重病)。
大風,麻風病。攣踠,手腳彎曲不能伸展。瘻,脖子腫。
癘,惡瘡]。——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副〉 1. 已經 [already]——表示動作變化達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 如:已裝不卸(喻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3.
以前 [before]。如...
6樓:俊朗如晴
1,這,如:是人
2,因此 是以
3,正確 是也
7樓:皮魯艾特
『是什麼』,古文裡有這句??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有點奇怪 是問「是什麼」是什麼意思? 「是什麼」是「這是什麼」的意思
「突然」在古文中怎麼說
9樓:心曲之羽
1、卒,拼音:cù
意思:突然
例如《漢書·辛慶忌傳》:則亡以應卒。
釋義:那麼沒有應付突然。
2、忽,拼音:hū
意思:忽然;突然
例如晉代陶淵明《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
釋義: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3、驀地,拼音:mò di
意思:出乎意料地;突然, 陡然地,讓人感到意外。
例如宋代無名氏《題壁》:一團茅草亂蓬蓬,驀地燒天驀地空。
釋義:一團亂蓬蓬的茅草點著火後,突然間烈焰沖天,又頃刻間煙消火滅。
4、突,拼音:tū
意思:忽然;猝然
例如《易·離》: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釋義:敵人突然襲擊,燒的,死亡的,丟棄的。
5、遽然,拼音:jù rán
意思:驟然,突然
例如宋代蘇洵《幾策·審勢》:「如風雨雷電,遽然而至,截然而下。」
釋義:風雨雷電,突然來了,截然下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文言文中,倏忽,忽,倏爾, 倏,驟然,驟,兀,突 ,猝, 驀地, 驀然 等詞都有突然的意思 。
倏然、乍然、陡然都可以表述
具體用哪一個詞,要根據文言文中當時的情況來選擇。
11樓:zjc**座
「突然」
「暴」。
忽然;猝然;猛然 ,驟然,倏地,猛然、驀地、忽地、乍然、倏忽、驟然、卒然。
12樓:匿名使用者
卒:同猝」,突然
倏爾:忽然忽:突然兀 :突然 驟 :突然
13樓:匿名使用者
卒:同猝」,突然。《赤壁之戰》:「五萬兵難卒合。」
倏爾:忽然。《灌園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爾又變了?」
14樓:隆浚圭仙
歲:年。《捕蛇者說》:「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
期年:滿一年。《鄒忌諷齊王納諫》:「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積年:好幾年。《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曩:從前。《捕蛇者說》:「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
向:先前。《捕蛇者說》:「向吾不為斯役.」
久之:很久。《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良久:很久。《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異日:將來。《黃生借書說》:「日姑俟異日觀云爾。」
旦旦:天天。《捕蛇者說》:「豈若吾鄉鄰旦旦有是哉?」
旦日:第二天。《陳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日:一天天。《捕蛇者說》:「而鄉鄰之生日蹙。」
翼曰:明天。《促織》:「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指南錄)後序》:「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
旦:早晨。《術蘭詩》:「旦辭爺孃去,暮至黃河邊。」
質明:天剛亮。《(指南錄)後序》:「質明避哨竹林中。」
亭午:正午。《古風》:「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宵:晚上。《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
暝:天黑了。《夢遊天姥吟留別》:「迷花倚石忽已暝。」
即日:當天。《鴻門宴》:「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中夜:半夜。《祖逖傳》:「中夜聞雞鳴。」
失時:過時。《論積貯疏》:「失時不雨,民且狼藉。」
無何:沒有多久。《促織》:「無何,宰以卓異聞。」
』爾來:從那時以來。《蜀道難》:「爾來四萬八幹歲。」
嘗:曾經』。《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
素:一向,平素。《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既:已經。《曹劌論戰》:「既克,公問其故。」
既望:陰曆十六。《觀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適:剛才。《孔雀東南飛》:「適得府君書。」
幾:將近。《論積貯疏》:「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
初:剛開始。《赤壁之戰》:「初一交戰。」
未幾:沒多久。《**》:「未幾,夫駒聲起。」
尋:不久。《桃花源記》:「未果,尋病終。」
已而:不久。《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遽:立刻、馬上。《察今》:「遽契其舟。」
瞬息:一眨眼。《活板》:「瞬息可就。」
頃刻:一會兒。《狼》:「頃刻兩斃。」
少頃:一會兒。《**》:『『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食頃:一頓飯工夫。《促織》:「食頃,簾動..片紙拋落。」
卒:同猝」,突然。《赤壁之戰》:「五萬兵難卒合。」
倏爾:忽然。《灌園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爾又變了?」
秋:時候。《出師表》:「此誠危急哿亡之秋也。」
朔:陰曆每月初一。《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
望:陰曆每月十五日。《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晦:陰曆每月最後一天。《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
今者:現在。《齊桓晉文之事》:「今者,有人語此,力足以舉千鈞。」
夜闌:夜深。《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
薄暮:傍晚。《岳陽樓記》:「薄暮冥冥。」
「是」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15樓:仍然空空如也
與」在古文中的意思有:
(1)賜予。
例句: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白話譯文:我帶著一對白璧,準備獻給項羽大王,一對玉斗,準備獻給亞父范增,,剛好遇上他生氣,以不給獻給他,請你代我獻給他吧.
(2)給予。
例句:取與者,義之表也。——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白話譯文:一個人如何取捨,是體會他道義的標誌。
(3)結交。
例句: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北宋·蘇洵《六國論》
白話譯文: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
(4)黨與;朋黨;同類。
例句: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宋·張載《西銘
白話譯文: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萬物皆與我為同類。
(5)跟;和;及。
例句:與臣而將四矣。——戰國 劉向《戰國策·魏策》
白話譯文:和我在一起的有四個將士。
(6)與多用於輕微的疑問。
例句:求之與?抑與之與?——春秋 孔子《論語·學而》
白話譯文:孔子的請求,是不是與別人的請求不一樣呢?
(7)參與。
例句:蹇叔之子與師。——戰國 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白話譯文:蹇叔的孩子一同參軍作戰。
(8)同「歟」,作疑問。
例句:其可怪也與?——唐 韓愈《師說》
白話譯文:難道值得奇怪嗎。
(9)通「舉」,推舉,選舉。
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先秦 戴聖《禮記》
白話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
「家」在古文中能怎麼說,愛家在古文中是怎麼說的
家 在古文中能怎麼說?家 名 古通 姑 如 阿家 稱婆婆 阿家阿翁 家 助 用在修飾語後,相當於 地 的 如 成年家 整天家 家 名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 宀 mi n 表示與室家有關,下面是 豕 即豬。古代生產力低下,人們多在屋子裡養豬,所以房子裡有豬就成了人家的標誌。本義 屋內,住所 家 j...
古文中教育怎麼說
古文中表示 教育bai 的詞語有 訓 du 風 戒 教 誨 zhi 育 教迪dao 教管 教澤 誥教內 誨化容 誨育 豫教 教治 培育 埏埴 喻教等。1 訓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好了歌注 清代 曹雪芹 釋義 雖然對兒子教導有方,也不能保證他將來不會做土匪強盜 為女兒攀...
在古文中, 天才 這個詞怎麼說,在古文中, 天才 這個詞怎麼說
天縱奇才,神人,天賦極高 才高八斗 學富五車 這些都可以表示一個人很天才。1.古文無完全對應項。2.另補 不世之材。見唐韓愈 送許郢州序 中 於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 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治大國若烹小鮮,治國棟樑,匡世之才。印象中沒有形容這個的,只有具體方面的,比如夢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