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的說法.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
古人品茶講究六境:擇茶、選水、侯火、配具、環境和品飲者的修養,其一招一式有極嚴格的要求和相應的規範。
宋代品茶有一條法則,叫做「三點」: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景色宜人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明代品茶要求更為嚴格細緻,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吟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賞鑑,十三文僮。
「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點不得法;二惡具,茶具不清潔;三主客不韻,主人,客人舉止粗俗;四冠裳苛禮,過於拘束禮儀;五葷餚雜陳,茶貴清,一案葷腥,不能辨味;六忙,沒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間案頭多惡趣,環境佈置俗不可耐。
2樓:醉狂飲
中國茶道是修身養性,追尋自我之道。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由途徑。如何從小小的茶壺中去體悟宇宙的奧祕?
如何從淡淡的茶湯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動中明心見性?如何通過茶道的修習來澡雪精神,鍛鍊人格,超越自我?
答案只有一個——靜。
老子說:「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莊子說:「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
水靜伏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老子和莊子所啟示的「虛靜觀復法」是人們明心見性,洞察自然,反觀自我,體悟道德的無上妙法。
道家的「虛靜觀復法」在中國的茶道中演化為「茶須靜品」的理論實踐。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寫道:「茶之為物,……沖淡閒潔,韻高致靜。」徐禎卿《秋夜試茶》詩云:
靜院涼生冷燭花,風吹翠竹月光華。
悶來無伴傾雲液,銅葉閒嘗字筍茶。
中國茶道正是通過茶事創造一種寧靜的氛圍和一個空靈虛靜的心境,當茶的清香靜靜地浸潤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個角落的時候,你的心靈便在虛靜中顯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虛靜昇華淨化,你將在虛靜中與大自然融涵玄會,達到「天人和一」的「天樂」境界。
在茶道中,靜與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來,無論是羽士還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歸地把「靜」作為茶道修習的必經大道。因為靜則明,靜則虛,靜可虛懷若谷,靜課內斂含藏,靜可洞察明激,體道入微。
可以說:「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
中國四大茶道流派
貴族茶道
由貢茶而演化為貴族茶道,達官貴人、富商大賈、豪門鄉紳於茶、水、火、器無不借權方和金錢求其極,很違情背理,其用心在於炫耀權力和富有。源於明清的潮閩工夫茶即貴族茶道。
雅士茶道
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緣,他們有機會得到名茶,有條件品茗,是他們最先培養起對茶的精細感覺;茶助文思,又最先體會茶之神韻。是他們雅化茶事並創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響此後相繼形成茶道各流派。
可以說,沒有中國古代的士便無中國茶道。
禪宗茶道
僧人飲茶歷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於叢林修持,由「茶之德」生髮出禪宗茶道。僧人種茶、製茶、飲茶並研製名茶,為中國茶葉生產的發展、茶學的發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勞。日本茶道基本上歸屬禪宗茶道。
世俗茶道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進入世俗社會,行於官場,染幾分官氣。行於江湖,染幾分江湖氣;行於商場,染幾分銅臭;行於清場,雜幾分脂粉氣;行於社群,染幾分市儈氣;行於家庭,染幾分小家子氣。
薰得幾分人間煙火,焉能不帶煙火氣。這便是生髮於「茶之味」以「享樂人生」為宗旨的。
3樓:匿名使用者
茶作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顏的飲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後茶的時尚習俗,稱茶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
」在法國人眼裡,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茶不僅被視為是「萬病之藥」,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範圍,發展昇華為一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使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茶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藥,提神的飲料,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徵。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備茶品飲之道,即備茶的技藝、規範和品飲方法;二是思想內涵。
即通過飲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為規範寓於飲茶的活動之中。這兩個基本點,在唐人陸羽 《茶經》中都明顯得到體現。
古代眾多的茶道專著,儘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飲技藝上卻有一個共同點,即一切外部表現形式都是為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鮮香甘醇」,絕非為表演而表演。因此中國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須清洗潔淨;(二)主張用輕清之水煎茶,有條件時用泉水、江水,甚至用鬆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講求水沸適度。
(四)要求使用名貴優質茶具,並規定首先要將茶碗燙熱或烤熱,以便於茶湯香氣充分升揚。
茶俗是民間風俗的一種,它是 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澱,也是人們心態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動為中心貫穿 於人們的生活中,並且在傳統的 基礎上不斷演變,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內容豐富,各呈風 採:①茶與婚禮:茶與婚禮的關係,簡單來說,就是在婚禮中應用茶 作為禮儀的一部分。
由於茶性不二移,開花時籽尚在,稱為母子 見面,表示忠貞不移。
②茶與祭醃:我國以茶為祭,大致是在南北朝時逐漸興起的。古代用茶作祭,一 般有這樣三種形式:
在茶碗、茶盞中注以茶水;不煮泡只放以幹茶; 不放茶,久置茶壺、茶盅作象徵。 祭祀活動中的以茶作祭品,可以說是茶文化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來 的一種帶封建迷信的副文化。但真實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現象。
③飲茶習俗: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民族眾多,其飲茶習俗 千姿百態,各呈風采。
「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它說明茶與水的關係至深,談茶就要論水。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
「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清代張大覆在《梅花草堂筆談》中也說:「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說在茶與水的結合體中,水的作用往往會超過茶,這不僅因為水是茶的色、香、味的載體;而且飲茶時,茶中各種物質的體現,愉悅快感的產生,無窮意會的回味,都是通過水來實現的;還有茶的各種營養成分和藥理功能,最終也是通過水的沖泡,經眼看、鼻聞、口嘗的方式來達到的。如果水質欠佳,茶葉中的許多內含物質受到汙染,人們飲茶時既聞不到茶的清香,又嘗不到茶味的甘醇,還看不到茶湯的晶瑩,也就失去了飲茶帶來的好處,尤其是品茶給人帶來的物質、精神和文化享受。 近代,不少茶學工作者曾對宜茶水品作過分析測定和試驗比較。
以浙江杭州為例,經理化檢測和開湯審評,結果表明: 以虎跑泉水和雲棲水最好,西湖水、錢塘江水次之;城市天落水和自來水再次之,城市井水最差.
4樓:金業
大無酒精飲料之一,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顏的飲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後茶的時尚習俗,稱茶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
」在法國人眼裡,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茶不僅被視為是「萬病之藥」,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範圍,發展昇華為一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使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茶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藥,提神的飲料,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徵。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備茶品飲之道,即備茶的技藝、規範和品飲方法;二是思想內涵。
即通過飲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為規範寓於飲茶的活動之中。這兩個基本點,在唐人陸羽 《茶經》中都明顯得到體現。
古代眾多的茶道專著,儘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飲技藝上卻有一個共同點,即一切外部表現形式都是為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鮮香甘醇」,絕非為表演而表演。因此中國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須清洗潔淨;(二)主張用輕清之水煎茶,有條件時用泉水、江水,甚至用鬆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講求水沸適度。
(四)要求使用名貴優質茶具,並規定首先要將茶碗燙熱或烤熱,以便於茶湯香氣充分升揚。
茶道中各個茶具的作用。很感興趣 10
5樓:文創造物精工局
泡茶的器具從古代開始,不斷改進,功能越來越精準細化,各司其職。
(一)、電隨手泡。用來烹煮活水。隨手泡就是電水壺,現代人大多沒條件在家裡實現什麼「竹爐湯沸火初紅」,隨手泡方便又幹淨。
(二)、茶海。用來盛放茶具。茶海是一種適應茶的衝飲流程,與古老的根藝傢俱相結合,既能方便烹茶、品茶,又具有根藝或根雕類審美意識的獨特茶具。
(三)、茶道組(茶道六君子)其中包括茶筒、茶則、茶夾、茶撥、茶針、茶漏。茶道六君子的材質一般是用竹木,因為其氣質比較符合,比如竹製的會體現清雅的氣質,木質的則是天然質感,能夠融入茶香的氣質。愛茶之人要了解好以上茶道六君子使用**,細微之處見真章,每個環節都不能疏忽。
1. 茶筒:用來盛放茶道子。茶筒是用好木料特製而成的配有攪動木棍的木筒。茶筒是用山裡成熟的老青竹製作的。茶道六君子使用**
一、以上**,類似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筆筒」。其實它是盛放其他茶藝用品的一種器皿,被稱為「茶筒」,也有人稱之為「茶道瓶」或者是「收納筒」。
2. 茶則:用來量取茶葉。
在茶道當中,有將茶從茶罐中取出放在茶壺的過程,而在置入之前,需要進行量取,「茶則」就起到了量取的作用,用它來盛茶入壺最合適。就像一個微型的簸箕,也像小型半遮型茶筒。
3. 茶夾:用來夾洗品飲對杯。
不懂茶但與人在茶館喝過茶的人都會有印象,當泡茶的人需要洗杯子時,一般不會用手來拿杯子,而是用鑷子一樣的東西夾著杯子來洗,這種工具就叫做「茶夾」。它可以防燙而且比較衛生。當然,茶夾其實還有一個功能,就是與茶匙那樣,可以夾出茶壺當中的渣葉。
4. 茶撥:用來撥取茶葉。
喝湯需要湯匙,喝茶也需要茶匙。但是「茶匙」的並不是用來舀茶水喝的,它又稱「茶扒」,作用則是代替手指,去挖取茶壺中泡過了的茶葉。這樣既方便又衛生。
5. 茶針:用來疏通壺嘴。
在茶壺中,一般有內網也就是「蜂巢」,當內網被茶葉堵住的時候,需要用工具來進行疏通,從而保證壺內水流通暢。這時候,就需要用到「茶針」。茶針還有一個任務,就是撥勻放在茶壺的茶葉,讓整茶至於上部,碎茶在下面。
6. 茶漏:用來防止茶葉外漏。茶壺一般口小,怎樣可以讓茶葉入壺而不會掉落在壺外面呢?茶道六君子中「茶漏」就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只要將茶漏放在壺口上就可以了。
(四)、茶葉罐。如其名,就是用來盛放茶葉。
(五)、茶荷。用來展示幹茶。承裝茶葉後,供人欣賞茶葉的色澤和形狀,並據此評估沖泡方法及茶葉量多寡,之後才將茶葉倒入壺中。
(六)、蓋碗。又名三才杯,明清時廣為流傳即蓋為天、託為地、杯為人,合起來曰天地人合一。多用來沖泡普洱茶。使用時既可以用來泡茶後分飲,也可一人一套,當作茶杯直接飲茶用。
(七)、聞香杯。品好茶,講究一嗅二聞三品味。因為聞香杯只是用於聞香氣,最好用瓷的材質。
(八)、品茗杯。品茗杯,用於品茶及觀賞茶的湯色的專用茶杯。故此品茗杯多為白瓷、紫砂或者玻璃所制。
(九)、茶荷。茶荷經常用來欣賞幹茶,觀賞性很高。在用茶荷盛放茶葉時,泡茶者的手不能碰到茶荷的缺口部位,用手拿茶荷時,拇指和食指及中指捏住茶荷兩側。
(十)、杯墊。用於放置品茗杯,在茶禮儀中,一般主人放置好杯墊後,客人不應對杯墊進行移動,客人喝茶後放回杯墊,以方便主人再次斟茶使用。
中國茶道文化有關書籍,推薦幾本關於茶道方面的書籍
中國茶道作者 來 林治 編著 目錄源 序 陳學榮 第一章 中國茶道溯源 第二章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 第三章 中國茶道與佛教 第四章 中國茶道與道家 第五章 中國茶道與儒學 第六章 中國茶道與養生 第七章 中國茶道與美學 第八章 中國茶道與品茗藝術 第九章 紅袍茶藝 第十章 附錄 後記 林治 茶經 茶...
中國茶道有什麼講究,中國泡茶都有什麼講究嗎?
中國茶道講究 清 敬 怡 真 釋義如下 清 清潔 清廉 清靜 及 清寂 之清。茶藝 的真諦,不僅求事物外表之清潔,更須求心境之清寂 寧靜 明廉 知恥在靜寂的境界中,飲水清見底之純潔茶湯,方能體味 飲茶 之奧妙。英文似purity與tranquility表之為宜。敬 敬者萬物之本,無敵之道也。敬乃對人...
中國公民與澳大利亞公民在中國註冊結婚後中國公民何時才能移民澳大利亞
結婚後即可以提出配偶移民申請,批准後取得永久居留權,俗稱p.r.審理過程約需18個月,如果在澳洲境內申請,時間會稍短。你p.r.成功就取得全時工作權利和可以邀請父母到澳洲探訪。至於入籍,就要等你在澳洲居住滿三年後 未p.r.前的合法居留期也可以算上,但其中一定要有一年的p.r.後的居留期 才可以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