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旭堯航
漢武帝之前,秦代、漢代都是以法家思想為政權的統治思想
。先秦儒家沒有為當時的統治者所接受甚至還遭到了秦始皇毀滅性的打擊,這是由先秦儒家初創時自身的理論缺陷導致的。先秦儒學的內容體系充滿著濃重的、溫柔淳樸的倫理親**彩,顯得「迂遠而闊於事情」。
例如,孔子的「仁學」,目的在於通過「正名」恢復「周禮」所代表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所以孔子的思想不會為新興地主勢力所青睞。
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加之漢字還處於雛形,不具備準確表達的功能,正統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孟子的「仁政」說,雖已轉到新興地主勢力的立場上,但其「仁政」說是建立在「民為貴」、「君為輕」的基礎上的,過分突出了小農利益,因而也不會得到統治者的讚賞。歷史發展到漢武帝時期,封建國家強盛,這給封建統治穩定創立了前提。
為維護大一統的局面,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思想體系,儒學隨之有了恢復生機的條件。
漢興以來,除黃老之學外,儒家思想也一直比較活躍並有所發展,景武之際的董仲舒便是西漢儒學的代表人物。前134年(元光元年),董仲舒以賢良對策。他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思想統治,也應遵循「大一統」的「常經通誼」,而「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因此他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董仲舒從理論上闡明尊崇儒學的思想統治原則,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系,受到漢武帝賞識,他的主張被漢武帝採納。
前136年(建元五年),漢武帝設定儒學五經博士,同時罷免其他諸子博士,把儒學以外的百家之學排斥出官學,史稱「抑黜百家,表彰六經」。前124年(元朔五年),漢武帝下詔批董仲舒、公孫弘建議,在長安興辦太學,用儒家經書教育青年子弟,從此儒學成為官辦學校的主體內容。漢武帝改造選官制度,規定博士**成績優異者可任為郎官,吏有通一藝者可選拔擔任重要職務,還打破常規起用布衣儒生公孫弘為丞相。
這樣隨著儒學地位的上升,封建政治與儒學密切結合起來,西漢皇帝詔令和廷議中多稱引儒家理論,司法過程中以《春秋》義例決獄。武帝時遵循儒家思想,舉行封禪、改正朔、修郊祀、定歷數等重大禮制活動,初步形成儒家政治的歷史傳統。
儒家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斷於法」,實行法治,強調暴力統治;道家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補性。經過秦、西漢初年的治國實踐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在動盪年代,軍閥割據,難以用儒家路線實行全國大一統,而法家路線卻能收到這樣的效果;在動盪結束之初,人口凋弊,生產破壞,應該實行道家無為政治,與民休息,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當國家穩定,走上正常執行軌道之後,不能再實行嚴刑峻法的暴力統治,而以儒家路線為宜。
三者之間表現出了互相融合趨勢。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對儒學進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權神授」和大一統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家思想,這在客觀上有利於封建**集權的加強,也利於社會的穩定,和鞏固儒家思想,從此以儒家倫理道德為中心,以法家的嚴刑峻法為輔助,以道家權術政治為手段的治國模式基本上符合中國古代的國情,成為歷代統治階級奉行不變的治國圭臬,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正統思想。
在漢代的儒家思想普及過程中,很多社會問題的到解決。儒家思想傾向於施用仁政管理國家,政治家們以此為根據,限制土地過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體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綱五常」,等政策。
漢武帝這一政策使得官學獨尊後其它思想學派並未被禁止,所提倡的儒學本身也廣泛吸收了法家、陰陽家等各家學說,統一的思想帶有一定的綜合傾向,因而獲得了成功。儒家興學,把教育、考試與選官結合起來,是漢武帝的創造,在客觀上促成了重視知識、重視教育的社會風尚,儒家思想逐漸滲透到社會各方面,造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正規化。但從本質上看,這仍是一種封建**主義文化政策。
漢武帝運用皇權干預思想學術,抑制了民族思想的自由發展,禁錮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違悖了思想統一於真理的規律,有明顯的消極作用。
2樓:墓鳴祭血
國家的統一,漢族的形成,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容性,適應統治者治理國家的需要
封建統治階級為什麼把儒家學說定為正統思想?
3樓:山巔之鼠
儒家思想立足點是統治階級,強調君君臣臣,有利於統治.封建統治階級為什麼把儒家學說定為正統思想,是因為儒家思想是為封建社會服務的,儒家思想簡單來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偶像崇拜,講究前世,來生!只有儒家,才在當下!
儒學本身的作用: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復禮,利於統治者統治。
董仲舒的作用:提出春秋大一統,將儒學與法家、陰陽五行家結合。
歷史的必然趨勢:春秋爭霸、百家爭鳴;秦始皇焚書坑儒、思想混亂。
漢武帝的作用:漢初無為而治,漢武帝想做一番事業。
4樓:foggy金牛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核心,是中華文明的優秀文化遺產。這一思想對鞏固封建統治,維護國家統一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封建統治者為了控制人們的思想而推行愚昧政策,阻礙了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歷史發展產生過消極影響。但是,儒家思想中的勤政愛民、任人唯賢、和睦相處、以仁為核心的道德規範、合理的教育方法,具有積極意義。
春秋晚期,孔子創立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主張「禮」,即貴賤有「序」;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取信於民,正身律已;主張改良,與時俱進。以仁為核心的道德規範,有利於調解人際關係,緩和社會矛盾。②戰國時期的孟子發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為貴」、「君為輕」,主張「仁政」,即不誤農時、放寬刑罰、輕徭薄賦,讓農民有一定土地。
③董仲舒吸收了法、道等學派的長處,結合**主義**集權制的需要,對儒家學說加以改造。他宣揚「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和「大一統」的思想主張,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並被漢武帝採納,光大了儒學,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④唐安史之亂後,儒學的正統地位受到削弱。
兩宋時期,朱熹等對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某些思想,形成新儒學,即理學。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慾」,實際上是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⑤明朝時期,為了嚴厲控制士人的思想,創立了八股取士制度,規定科舉試卷僅從儒家經典中命題,不許發揮個人見解,這使儒學的地位空前強化。
⑥十九世紀末,康有為著《孔子改制考》和《新學偽經考》,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與儒家思想結合起來,強調託古改制,為維新變法尋找理論依據,將儒家思想賦予了新的內容。⑦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將矛頭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將儒家思想維護的封建禮教喻為「吃人」的魔鬼。新文化運動嚴重動搖了以儒學為代表的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但儒學的統治地位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孔子的大同社會怎麼理解
5樓:希望村村長
在《禮記》「禮運」篇中,記載了孔子這樣一段話: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
意思是說,在實行「大道」的時代,天下都是公共的。人們做事都為天下公共利益著想,社會管理一定推舉賢德和能幹的人來主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定講求信用,保持和睦友善,所以大家不單是以自己的雙親為雙親,不單是以自己的子女為子女;這樣使老年人都能善終,壯年人都有事幹,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長,鰥、寡、孤、獨和殘疾人都能得到撫養;男人都有分內的工作,女人都有如意的歸宿。財物討厭地把它扔在地上,而不一定收藏到自己家裡;力氣都恨它不是自己身上使出來的,但不一定是為了自己。
因此,為了一己之私搞陰謀詭計和**之事的人就沒有了市場,就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害人的事。所以家家戶戶門戶大開,不用關閉,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又是這樣,我查了那麼久資料,你說跳過就跳過,體驗到過我們回答問題的人的辛苦嗎?
參考資料
6樓:小田看天下
曾仕強教授:孔子提出的世界大同是什麼意思?看完我瞬間長見識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是維護封建君主**統治的理論基礎。儒家思想、君主**制度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史的兩大主體內容。
1.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8樓:你不是人
所謂的「天下為公」指當時奴隸社會的公田制度,「選賢與能」翻譯過來是「選舉出有才幹的人」,這有才幹的人即是指奴隸主,而這「大同社會」自然就是孔老二對奴隸社會的美其名曰了
9樓:匿名使用者
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見於《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
翻譯: 在上古所遵行的社會準則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德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養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夠終其天年,中年人能夠為社會效力,幼童能夠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
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卻不是為獨自享用;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
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所以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
儒家思想的當代社會價值,儒家思想的當代社會價值
儒家思想中社會和諧的理念,是最符合中國目前的發展需要。儒家文化對當代社會的現實意義,在於其道德價值,教育價值和政治價值三方面 儒家思想對當今社會的現實意義 儒家文化對當代社會的現實意義,在於其道德價值,教育價值和政治價值三方面。首先,儒家文化對當代社會的現實意義在於它的道德價值。眾所周知,亞當?斯密...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儒家思想核心,就個體而言,是仁義禮智聖德性論 五行 思想 就社會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愛 厚生,公平 涵蓋 中 正義 涵蓋 正 誠實 守信,革故 鼎新,文明 和諧,民主 法治等,它是我們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石。仁 大家耳熟能詳,是儒家最核心的思想之一,在 論語 中 仁 字出現次數高達109次,是出現頻...
儒家思想是如何發展的,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經過漢代思想家的改造和完善,儒家思想發展成漢代的經學。經學的代表人物,首推西漢著名的哲學家董仲舒。他建立了一套 天人感應 的神學目的論體系,提出了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建議,開以後兩千多年中國社會以儒家為正統的先聲。董仲舒主張的 天不變,道亦不變 和 三綱五常 性三品說 等思想,為後世統治者所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