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曹褒傳,曹褒,字叔抄通,魯國薛人。父親曹充,堅持學習《慶氏禮》,建武年間做了博士,跟隨皇上巡狩泰山,定封禪禮,回來後,受詔議立七郊(五帝及天地)、三雍(辟雍、明堂、靈臺)、大射(古射禮之一)、養老等禮儀。顯宗即位,曹充上言道:
「漢朝再受天命,仍有封禪之事,可是禮樂殘缺,不可作後代的榜樣。五帝不相互繼承**,三王不互相因襲舊禮,大漢應自己制定禮儀,用來給百代子孫作典範。」帝問:
「禮樂怎麼製法?」充答道:「《河圖括地象》說:
『有漢世禮樂文雅出。』《尚書·機鈐》說:『有帝漢出,德洽作樂,名予』。
」皇帝很讚賞,下詔書道:「現在改太樂官叫太予樂,歌詩曲操,等以後的君子來補充。」拜曹充作侍中。
作章句辯難,於是就有了《慶氏學》問世。曹褒年少時有大志,氣量大,二十歲時繼承父親的學業,學問廣博,尤其愛好禮事。常覺得朝廷制度不完備,羨慕叔孫通替漢朝制立禮儀,於是早晚研究,潛心思考,睡覺時懷中抱著書札,走路時也誦習文書,當他想得入迷時,竟忘記自己該往哪方走 記的採納哦
2樓:匿名使用者
曹褒字叔通,魯國薛地人。他的父親曹充,掌握《慶氏禮》,建武中期任博士版,跟從皇帝巡視泰山,制定封
權禪禮儀,回來後,受詔命商議確立七郊、三雍、大射、養老禮儀。顯宗即位後,曹充向皇帝進言說:「漢朝再次臨受天命,仍有封禪之事,可是禮樂敗壞缺損,不能讓後代效仿。
五帝不互相沿襲樂法,三王不相互沿襲禮儀,所以大漢應當制定自己的禮制,用以傳示給百世後代。」帝問道:「制禮樂叫什麼?
」曹充回答說:「《河圖括地象》上說:『漢代禮樂技藝文學出現』。
《尚書旋機鈐》說:『有帝漢代出現,道德融洽作樂,起名為予』。」帝認為不錯,於是下詔說:
「如今姑且改太樂官為太予樂,唱歌賦詩作曲,以此等待君子。」然後拜曹充為侍中。曹充創作章句論辯反駁,於是便有了慶氏學。
曹褒年少志向專一,豁達有氣度,童年時就開始繼承曹充的學業,為人淵博儒雅通達,尤其喜好禮儀之的參研。常常感嘆朝廷制度還沒有完備,仰慕叔孫通為漢制定禮儀以她為榜樣,所以經常不分白天黑夜地鑽研,反覆深入地進行思考,睡覺時也懷抱著筆和記綠本,走路時則會背誦文章,由於心神專一投入,所以常常會有忘記該去到什麼地方。 問題已解決可以採納。
求文言文翻譯
3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我大葫蘆
種子,我將它培植起來後,結出的果實有五石容積。用大葫蘆去盛水漿,可是它的堅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壓力。把它剖開做瓢,卻因太大而沒有適於它容納的東西。
這個葫蘆不是不大呀,我因為它沒有什麼用處而砸爛了它。」
莊子說:「先生實在是不善於使用大東西啊!宋國有一善於調製不皸手藥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職業。
有個遊客聽說了這件事,願意用百金的**收買他的藥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們世世代代在河水裡漂洗絲絮,所得不過數金,如今一下子就可賣得百金。
還是把藥方賣給他吧。』
遊客得到藥方,來遊說吳王。正巧越國發難,吳王派他統率部隊,冬天跟越軍在水上交戰,大敗越軍,吳王劃割土地封賞他。能使手不皸裂,藥方是同樣的,有的人用它來獲得封賞,有的人卻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絲絮,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4樓:吾道以一貫之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給我一個大瓠的種子,種了之後結了一個大五石的葫蘆,想用來盛水,卻太軟,用來做瓢,太大,不是它不好,只是我用不了。
莊子說:你太執著於用大東西了。有個宋國人有家傳治凍手的祕方,有人聽說就想用了百兩**買下方子,宋國人就全家一起商量:
一輩子也賣不了這麼多錢,賣給他更好。於是這個人就得到祕方,然後獻給吳王。越國來攻打吳國,吳王讓他做大將,冬天與越人水戰時,因為己方不凍手,打敗了越國,吳王封了一塊地給他。
這麼一個方子,有人可以得到封地,有人只能窮困於街頭,這就是方法不同,結果不同。
自作翻譯。
5樓:匿名使用者
惠子謂莊子曰①:「魏王貽我大瓠之種②,我樹之成③,而實五石④。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⑤。
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⑥。非不呺然大也⑦,吾為其無用而掊之⑧。」莊子曰:
「夫子固拙於用大矣⑨。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⑩,世世以洴澼絖為事(11)。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12)。
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13),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14)。
越有難(15),吳王使之將(15),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17)。能不龜手一也(18),或以封(19),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我大葫蘆種子,我將它培植起來後,結出的果實中間可容納五石的東西。用大葫蘆去盛水漿,可是它的堅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壓力。
把它剖開做瓢,過分大而且很平淺,無法容納東西。這個葫蘆不是不大呀,我因為它大而無用,就砸爛了它。」莊子說:
「先生實在是不善於使用大東西啊!宋國有一善於製造預防龜裂凍瘡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棉絮為職業。有個遊客聽說了這件事,願意用百金的**收買他的藥方。
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們世世代代在河水裡漂洗絲絮,所得不過數金,如今一下子就可賣得百金。還是把藥方賣給他吧。
』遊客得到藥方,來遊說吳王。正巧越國發難,入侵吳國,吳王派他統率部隊,冬天跟越軍在水上交戰,大敗越軍,吳王劃割土地封賞他。能使手不皸裂,藥方是同樣的,有的人用它來獲得封賞,有的人卻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絲絮,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①惠子:宋國人,姓惠名施,做過梁惠王的相。惠施本是莊子的朋友,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許多篇章中所寫惠施與莊子的故事,多為寓言性質,並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②魏王:即梁惠王。貽(yí):贈送。瓠(hù):葫蘆。
③樹:種植、培育。 ④實:結的葫蘆。石(dàn):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
⑤舉:拿起來。
⑥瓠落:又寫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樣子。
⑦呺(xiāo)然:龐大而又中空的樣子。
⑧為(wèi):因為。掊(pǒu):砸破。
⑨固:實在,確實。
⑩龜(jūn):通作「皸」,**受凍開裂。
(11)洴(píng):浮。澼(pí):在水中漂洗。?絖(kuàng):絲絮。
(12)方:藥方。
(13)鬻(yù):賣,**。
(14)說(shuì):勸說,遊說。
(15)難:發難,這裡指越國對吳國有軍事行動。
(16)將(jiàng):統帥部隊。
(17)裂:劃分出。
(18)一:同一,一樣的。
(19)或:無定代詞,這裡指有的人。以:憑藉,其後省去賓語「不龜手之藥」。
求翻譯文言文
6樓:夢山茶叟
這是一張8百年前的關於田產訴訟的判決書。原件一定是毛筆手寫檔案。
你這抄件恐怕有錯別字,會影響準確理解。
可將原件拍清晰**傳上。我願幫你認真翻譯。
7樓:翻譯達人
是需要將這段文言文翻譯成什麼的語言?
求翻譯 文言文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兩句話出自曾鞏《瀛州
9樓:亢菊登寅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地去複習,不是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高興嗎?別人不瞭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重點字詞解釋
: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在山東曲
阜)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時常地複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
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通假字,音yuè,實意「悅」的古體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區別的:同門(師)為朋,同志為友。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瞭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瞭解自己。
(8)慍:拼音:yùn,生氣,發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補充詞解釋:
而:連詞。(可譯為並且)例:學而時習之。
轉折。(可譯為卻)
例:人不知而不慍。
亦(yì):同樣、也是。
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嗎」。
自:從。
知:瞭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
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度。「人不知」,後面省略了賓語「之」,可譯為「我」或「自己」
10樓:宋來吳冰菱
《劉基論天下》是月,吳徵青田劉基、龍泉章溢、麗水葉琛、金華宋濂至建康。
初,吳國公至婺州,召見濂。及克處州,胡大海薦基等四人,即遣使以書幣徵之。時總制孫炎先奉命聘基,使者再往反,不起。
炎為書數千言,陳天命以諭基,基乃與三人者同至。人見,吳國公甚喜,賜坐,勞之日:「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爭,何時定乎?
」基陳時務十八事,且言:「明公因天下之亂,崛起草莽間,尺土一民,無所憑藉,名號甚光明,行事甚順應,此王師也。我有兩敵:
陳友諒居西,張士誠居東。友諒包饒、信,跨荊、襄,幾天下半;而士誠僅有邊海地,南不過會稽,北不過淮揚,首鼠竄伏,陰欲背元,
陽則附之,此守虜耳,無能為也。友諒劫君而脅其下,下皆乖怨;性剽悍輕死,不難以其國嘗人之鋒,然實數戰民疲。下乖則不歡,民疲則不附,故漢易取也。
夫攫獸先猛,擒賊先強,今日之計,莫若先伐漢。漢地廣大,得漢,天下之形成矣。」
吳國公大悅,日:「先生有至計,毋惜盡言。」於是設禮賢館以處基等,寵禮甚至。
《死友》十一日,天空無雲,風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過一樣。我拄著柺杖開始攀登恆山,向東走,一路盡是低矮的土山,沒有爬山的辛勞。
走了一里,轉向北再走,所見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紅色。有盤曲的松樹並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
又走了三裡,山崖漸漸高起來,陽光透過鬆樹像過篩一樣投下陰影,這裡名叫虎風口。從此石路縈繞盤旋,開始了順著山崖藉著峭壁向上攀登。攀了三裡,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著「朔方第一山」,裡面有一間官房,有廚房,有水井。
從牌坊的右邊向東順著石階而上,崖的半腰是寢宮,寢宮的北邊是飛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嶽殿了。北嶽殿上面是絕壁,下面挨著官房,殿下很高的臺階插向雲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豎著。從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著北嶽殿構成一間屋子,叫會仙台。
臺中塑著群仙,四周排列緊密沒有空隙。我這時想著從高崖攀援登.亡絕頂。轉過北嶽殿東,望見高崖裂開的地方,中間懸垂千尺草莽,是登頂的小路。
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頭遠看山頂,還突出地懸在半空裡,然而滿山的荊棘茂密,參差的樹枝和枯竹,只是鉤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斷,不斷地努力,卻好像墜人洪流中,沒在水裡不能出來。我更加鼓足勇氣攀登,許久才鑽出荊棘,登上峰頂。
這時陽光明亮絢麗,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塊紛紛墜落,各種樹濃陰遮蔽。這山的土山沒有樹,而石山才有樹。北邊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樹都長在北邊。
渾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著一重山,蒼茫看不到邊際。南邊是龍泉山,西邊是五臺山,一片青蔥,和恆山為伴。
近處是向西延伸的龍山,龍山的東邊是它的支峰,好像肩並肩、袖接袖地阻擋著沙漠。
過了一會兒,從峰西下山,尋找先前進入山峽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忽然回頭向東看,見有一個人在上面飄搖,因而又上到那裡問那個人,他指著東南松柏之間,朝著那個方向走,就是上山時所見到的寢宮後面的高崖頂。不一會兒,果然有一條路。
經過鬆柏林,先前從山頂望松柏是一片蔥青,好像是蒜葉草莖,到了這裡一看卻是合抱的參天大樹,比虎風口的松柏不止百倍啊。從山崖隙縫直下,恰好到寢宮的右邊,就是飛石窟了。
文言文求翻譯,求文言文翻譯
吾生長田舍,得負耒耜足矣,何知富貴?今曰稱功,明日頌德,功德巍版 巍,自當封拜,吾不合為權璫侄,遂以袍冊加身,是稱功頌德者,以富貴逼我,我何罪也!我從小生長在農家,本來能夠耕地就已經很滿足了,會想到富貴。如今有了功勞,後來便被 起來,說我功德無量,自然是應該受嘉賞和封拜的,我不計他人的言論而提升我的...
求文言文翻譯,求翻譯文言文
孔子到鄭國去,路上和學生們走散了。於是 孔子獨自站在郭東門。有個鄭國人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 東門口站著的那個人。他的額頭像堯,他的後頸像皋陶,他的肩膀與子產類似,但是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勞得像失去主人,到處流浪的狗。子貢將實際情況告訴了孔子。孔子欣欣然地笑了,說 講我的外形像誰,是小事。然而說我類...
速求文言文翻譯,求文言文翻譯
阮孝緒傳 阮孝緒,字士宗是陳留尉氏人。孝緒七歲時,過繼給堂伯阮胤之。胤之的的母親周氏死後,有遺產一百多萬應該屬於孝緒,孝緒一點也沒要,全部給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親。聽說此事的人,都對孝緒既歎服又驚異。孝緒年幼時就非常孝順,性格沉靜。雖然也與小孩遊耍,但 經常以穿水池 築山峰為樂。十三歲的時候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