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記》的寫作特點有哪些,《登泰山記》的寫作特色

2021-12-20 10:10:27 字數 2153 閱讀 2291

1樓:文似花海

抓住特徵巧妙烘托。本文描寫景物很少直接寫出,而是採用側面烘托的辦法。例如寫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級七千有餘」暗暗點出,然後借山頂俯視所見「半山居霧」和在日觀亭時「足下皆雲漫」的圖景從側面加以烘托。

又如寫雪,除「冰雪」「雪與人膝齊」等正面描寫外,又以「明燭天南」「白若」「絳皓駁色」等作側面烘托,給人以想像,又生動有趣。

語言簡潔、生動。這篇文章全文只有**百字,卻充分表現出雪後登山的特殊情趣。比如從京師到泰安,只用「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簡潔生動地點出了季節、路程,並照應了第一段的古長城。

又如寫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不僅簡潔,而且生動形象。最後一段介紹泰山的自然景觀最能體現這個特點,寥寥幾句,就把它的多石、多鬆、冰雪覆蓋的景色描寫出來了。

《登泰山記》的寫作特色?

2樓:dreamcatcher茗

《登泰山記》抓住特徵巧妙烘托,描寫景物很少直接寫出,而是採用側面烘托的辦法;

語言簡潔、生動,這篇文章全文只有**百字,卻充分表現出雪後登山的特殊情趣。

《登泰山記》 描寫好處

3樓:匿名使用者

這樣寫是為了作者從地理環境著筆,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濟水東去,名山傍水,分外壯觀。作者巧妙的利用介紹山谷而引出齊國修築的古長城,從古長城又引出「最高日觀峰」的所在位置。為下文描寫登山所見,做好了必要的準備。

作者胸有成竹,把山、水和長城置於廣闊的天地之中。從大處著眼,高屋建瓴。接著,作者寫自己由京師至泰安的沿途經歷,交代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他動身起程那天,「乘風雪」出發,氣候十分惡劣,這似乎是一巧合,其實這正是作者的匠心獨運之處。他悄悄的埋下一條貫穿全文的伏線,以便為描寫登山的艱難、遊覽的豪興而創造出有利條件。接著他記敘丁未(二十八日)那天,由南面山腳處登山,誰知那山竟高達四十五里,石階竟有七千餘級,這用數字來顯示峰巒險峻的手法實在高明。

作者選擇的路線是循中谷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顛」。看似輕描淡寫,但讀至下文,「所經中嶺及山顛崖限當道」,「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頓有「成如容易卻艱辛」之感。登上山顛,廣闊的視野中,山、水、城郭盡收眼底,座座青峰身披皚皚白雪,照亮南天,鳥瞰泰安城,汶水和徂徠山,沐浴在夕照中;環繞山間的雲霧,就像輕柔的腰帶。

從寫作手法上看,《登泰山記》與《湖心亭看雪》有何不同

4樓:

<登泰山記>的寫作手法是側面烘托,<湖心亭看雪>使用的寫作手法是白描

登泰山記的修辭手法在表現景物特點上有什麼作用

5樓:艿萌伳冢

3.比喻和擬人的運用

本文有幾處使用比喻和擬人手法,各具特點。

「蒼山負雪,明燭天南。」這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揹負著雪,賦予靜態的青山以人的動態,用語新穎、傳神。

進而說蒼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這是在山頂上遠望和俯視所得的畫面。作者縱目遠眺,夕陽照耀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畫,而山腰間停留著的雲霧好像飄帶一般。

「半山居霧」,不僅把動態的物寫成靜態,使人感受到那種特有的寧靜氣息,而且設喻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

「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或得日,或否」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態卻是相同的,所謂「皆若僂」。這一比喻,寫出了西南諸峰的特點,更顯出日觀峰的雄峻,且賦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動。

登泰山記第四段與湖心亭看雪的寫作手法有什麼不同

6樓:匿名使用者

文段採用工筆描繪,《湖心亭看雪》採用白描手法。

《登泰山記》的第三段寫泰山日出,是文章一重點,它的描寫好在哪些地方?

7樓:小旋風妮婭

按時間順序

待日出——山間風大霧濃山高(俯瞰眺望)

日將出——寫景(突出作者全神貫注)

日正出——充分想象,生動描繪日色

日出後——極目遠眺,大好江山一覽無餘

全文刻畫生動傳神,使讀者身臨其境,充分地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讚美之情。

登泰山記姚鼐的有完整解釋的沒

姚鼐原文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 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 長清,穿泰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

杜甫有什麼傳世詩句,登泰山杜甫傳世詩句

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這裡選取他的傳世詩詞名句 1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2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3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4 大江東流去,遊子日月長。5 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6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7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8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孟子《盡心上》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泰山是

泰山岩巖,魯邦所瞻 這是孔子晚年刪定的 詩經 中對泰山的讚歎。孔子臨終,孔鯉,顏回 子路相繼死去,自知已日薄西山,遂唱出 泰山其頹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 的最後歌聲,把自己的生死與泰山聯在一起.泰山在春秋時期是齊魯兩國的交界之地,在泰山頂遠眺齊國 孔子小天下處,即瞻魯臺是孔子登山眺望魯國的地方。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