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恩澤的煩惱
有沒有我們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歷史是記錄一些比較重要的人,就拿《三國志》來說,趙雲現在大家是耳熟能詳,但《三國志》原著裡連個趙雲傳都沒有,那我們不能說沒趙雲這個人啊,因為其他傳記是可以體現的。後人不後人的,無關緊要的阿貓阿狗不會記錄這麼多,因為這樣記錄下去就沒完沒了了。一般記錄的人,都會說他父親或者祖上是做什麼的,叫什麼,那就可以對應上了
2樓:匿名使用者
你看到了誰沒寫到他的後人
歷史上比如帝王家族,有不少被人滅族的,那這肯定就是無後但是肯定也還有不少人,之所以沒寫他的後人,是因為他的後人不重要了,沒有出仕
比如岳飛很出名,他有個長子岳雲,和岳飛一同遇害,無後但是岳飛還有幾個兒子,有記載的,比如二子嶽雷等,他們肯定會有後人,但是史書上就沒怎麼記載了
不能說他就無後,因為清朝有個嶽鍾琪,他是岳飛的二十一世孫
3樓:情感略知
趙雲怎麼死的?
根據史書《三國志 蜀書 關張馬黃趙傳 》記載:「七年卒,追諡順平侯。」推斷,應該是病死的。
誰殺了華雄?孫堅三國志 吳書 孫破虜討逆傳 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資治通鑑 卷第六十
卓遣東郡太守胡軫督步騎五千擊之,以呂布為騎督。軫與布不相得,堅出擊,大破之,梟其都督華雄。
參考資料:三國志 資治通鑑張飛有幾個兒子,分別是誰,誰是義子,誰是親生子?
兩個兒子,沒有義子。
長子張苞很早就去世了,由次子張紹繼承張飛的爵位,官至侍中尚書僕射。張苞的兒子張遵為尚書,後來跟隨諸葛瞻在綿竹與鄧艾會戰的時候戰死
長子苞,早夭。次子紹嗣,官至侍中尚書僕射。苞子遵為尚書,隨諸葛瞻於
綿竹,與鄧艾戰,死。
三國志 蜀書 關張馬黃趙傳
列如上 說明 傳主 或其他人 都沒寫後人 因為他寫的是三國志 後面要是繼續寫下去肯定是三國志後轉了 並不是無後。 午後就沒有現在 沒有未來了!望採納
4樓:匿名使用者
史書記載的人,往往是史書編纂者認為值得記載的。如果某個人有歷史價值,史官將其載入史冊,此人死後,他的後人可能沒有必要要記載了,史書的篇幅也是有限的,要記載的東西太多,也只能記錄帝王將相和影響力比較的大的人。至於那些人的子孫,他們要讓位給新出現的重要人物。
通常一個家族的家譜,才會比較全面地記載自己家族的人。所以,史書沒有記載了,並不說明他無後了。比如孔子史書有記載,他的後人,你可見在後來的史書裡有記載?
但是孔氏是大家族,其後人辨別全國。
5樓:樟樹謝娜
無後是很正常的,
比如說 這個人生的女兒,沒有兒子,那不就等於斷後了。
古人都以子為重女為輕。更何況古代經常打仗,戰死無後的人多如繁星。
改朝換代也是常有的事,當然了,還有一個就是,即便是有後,但沒有任何作為,沒有任何英雄事蹟可寫,
6樓:荒島流年
三國志的話,他比《三國演義》更真實一點,更契合我們現在的發展,但是來說,都沒有那麼的準確,因為他這個畢竟不是真的歷史,所以說不推薦真的去相信,這是如果說你一定要看的話去看直至通鑑了。
7樓:麗麗
有可能,別說古代了現代有的人也很注重有沒有後。
8樓:
有一點點不確定,但我認為也有可能。
9樓:指尖沙
程中,遇到道路不平整,上下坡時,輪椅容易產生震動,尤其在運動幅度過大時,乘坐輪椅的人極
問一個歷史問題
10樓:匿名使用者
就很不錯可以的,哦一個照樣可以
11樓:鬼首哥
你看不到的。
大業十年是隋朝
煙花到宋朝才有的。
花炮是煙花、鞭爆的統稱。要講花爆的源流,就得先從鞭爆談起,而鞭爆又是從爆竹(又稱「爆仗」「爆竿」)演變過來的。它的整個演變過程,大致可分為燒竹期、硝磺期和焰花期三個過程來說。
一、燒竹期
所謂燒竹期,就是用火燒竹子,發出響聲,叫「爆竹」。我國「爆竹」起源很早,春秋末年政治家范蠡在《陶朱公書》中就有:「除夜燒盆爆竹與照田蠶看火色,同是夜取安靜為吉。
」的記載。(中華書局、巴蜀書社版《古今圖書整合》曆象彙編歲功典第95卷除夕部雜錄2671頁
其後三百年左右的西漢時期,文學家東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在他所著的《神異經》中西荒經條記述了一個爆竹驅山魈的故事說:「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長尺餘,袒身捕蝦蟹,性不畏人,見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蝦蟹。伺人不在,而盜人鹽以食蝦蟹。
在深山臊其音自叫。人嘗以竹著火中,爆火樸(pu-竹子爆裂聲勢而出,燥(山魈)皆驚憚……。」(見萬有文庫本《舊**》)
南北朝樑時(公元502-557),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也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燥(xiao同魈)惡鬼,」的記載。宋代李畋在他著的《該聞錄》中也記有一個爆竹驅鬼的故事:
「李岐鄰叟家,為山魈所祟,岐令除夕聚竹數十根於庭,焚之使爆裂有聲,至曉乃寂然。」(見《古今圖書整合》歲功典除夕部2670頁)以上記載說明,我國以竹燒爆的「爆竹」已有二千多年曆史,古時就已有元旦或除夕用「爆竹」驅邪的習俗。
關於爆竹的事,唐宋詩人頗多詠述,如唐劉禹錫(公元772-842)的畲田行一詩中就有:「照潭出老蛟,爆竹驚山鬼。」之句;薛逄(唐武宗會昌元年――公元841年進士有《元日樓前觀仗》二首之作;耒鵠《早春》詩中有:
「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之語。
到了宋代詩人詠及此事的就更多了。如王安石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的名句;蘇東坡有:「爆竹驚鄰鬼,驅儺逐小兒。」之語;楊萬里有:
「夜半梅花添一歲,夢中爆竹報殘更。」等等。
在《三山志》中還記載了張浚(1097――1164宋代大臣,1135任宰相)和鄭樵(1103――1162史學家)的有關趣事說:「張丞相浚為帥日,除夕,莆人鄭樵客郡中(指福州)與觀火爆,丞相命賦詩,給竿字為韻,樵即中佔雲:
駒隙光陰歲已殘,千門竹爆競團園。
燒成焰焰丹砂塊,碎盡琅琅碧玉竿。
喚轉韶光新景燠,闢除惡魅舊時寒。
主人從此佔佳瑞,再入為霖灑旱乾。
該志還說:「州人除夕以竹著火,燒爆於庭中,兒童當街燒爆相望,戲呼達旦,謂之燒火爆。」(均見《古今圖書整合》歲功典)
以真竹著火的爆竹,究競燒到什麼時候呢?南宋詩人范成大(公元1126――1193)給我們留下了詩作為證。他在《臘月村田樂府十首》《爆竹行》中雲:
歲朝爆竹傳自昔,吳儂政用前五日。
食殘豆粥掃罷塵,截筒五尺煨以薪。
節自汗流火力透,健僕取將仍疾走。
兒童卻立避其鋒,當土皆擊地雷霆吼。
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
十聲百聲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
卻拾焦頭壘床底,猶有餘威可除癘。
屏除藥裹添酒杯,晝日嬉遊夜濃睡。
詩中不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當年燒爆竹的情景,還告訴我們當時的爆竹是:「截筒五尺煨以薪」的。
這證明至少在范成大在世這段時間裡的爆竹,還是以真竹著火的爆竹。可見真竹著火爆竹子至少燒到了南宋。
二、硝磺期
竹筒充銷和捲紙裹硝的爆竹,其主要原料一是紙,二是硝磺配製而成的黑色火藥。紙是在東漢元興(公元105年)蔡倫推廣大量製造的。硝磺是什麼時候發現?又是什麼時候配製成黑色火藥?
硝在古書裡叫消石、硝石、火消、焰硝、又叫芒硝、苦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等等。《大學衍義補》火攻論中說:「硝之名見於本草,漢張仲景(張生長在東漢末,公元220年以前。
――編者)方論中已用為劑,則是漢時已有矣。」就是說硝在東漢時,公元220年以前就已發現和被人們利用了。
磺發現於何時?春秋戰國(公元前600年)時,有一個叫範子計然(越國葵兵濮上人)說過,「硫磺出漢中」西漢劉安的《淮南子》(公元前120年前後)一書中,就有硫磺的記載。東漢的《神農本草經》也記有「能化金銀銅鐵奇物」(磺)之說,許會林在《中國火藥火器史話》中說:
「大約在西漢年間(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湖南就發現了豐富的硫磺礦,以後在山西、河南等省也陸續發現。」從這些歷史記載中,足以說明我國的硫磺在漢朝就已發現了。
但是,這只是天然硫磺,要煉成製造火藥的硫磺,還要有一個過程。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江西奉新人公元2023年)有《天工開物》一書中說:「硫磺是在焙鍊鐵礦時,分解後冷凝而得到的液體,再凝固時,便成硫磺。
」這就是說,硫磺礦物,要經過高溫冶煉,才能成為製造火藥的硫磺,而火藥的發明是來自道家煉丹術士的系統。
我國煉丹術起源很早,自戰國到漢初,就很盛行。到兩晉南北朝時,就出現了煉丹術士葛洪、陶弘景等人。葛洪(公元284年至364年)在他的《抱朴子》一書中,就有三篇專門講煉丹的蓍作。
隋末唐初有名的醫學家孫思邈(公元581年至682年)也是有名的煉丹家。蓍有《丹經》一書,人們認為火藥是他發明的(後有人考證,該書是孫思邈死後七十六年才成書,懷疑不是他的著作)。中唐(公元850年前後)鄭思遠在他的《真元妙道要略》一書中,就提到了火藥。
其後此宋曾公亮、丁度等人在康定元年(公元2023年)開始編纂的《武經總要》一書中,記載了三個火藥西文配方。
上述這些記載,充分證明,火藥是中唐(公元750年前後)發明的,也就是說從硝磺的發現到配製成火藥,這個過程至少在五百年以上。至於以紙筒裹硝製成的鞭爆煙花,那是以後的事了。不過根據《武林舊事》的記載,我國的爆竹,到南宋已由燒竹進入到竹筒充硝,再進入紙卷裹硝的硝磺期了。
隨著火藥的發明煙火不久問世,使爆竹進入了煙火期。
三、煙火期
煙火也稱「焰火」、「煙花」,現在有的又稱「禮花」。中國的煙火發明也較早,恩格斯說:「在中國,還在很早的時期就用消石和其他引火劑混合製成了煙火劑,並把它使用在軍事上和盛大的典禮中。
」(見2023年版《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十四卷193頁《炮兵》一文)
據《乾淳歲時記》和《武林舊事》的記載:「宮漏既深,.始宣放煙火百餘架,於是樂四起,燭影縱橫,而駕始還矣。」
《後武林舊事》也記有宋孝宗觀海潮放煙火的情景說:「淳熙十年(公元2023年)八月十八日,上詣德壽宮,共請兩殿往浙江觀潮……管軍命於江面分佈五陣,乘騎弄旗,標槍舞刀,如履平地。點放五色煙炮滿江、及煙收、炮息,則諸船盡藏,不見一隻。
」宋理宗(公元2023年至2023年)時,周密在《齊東野語》中也記載了當時皇宮**煙花的故事:「穆陵(即理宗)初年,嘗於上元日(正月十五日)在清燕殿排當,恭請聖太后,既而燒煙火於庭,有所謂「地老鼠」(一種花爆名)者,徑至太母聖座下,太母為之尺惶,拂衣徑起,意頗疑怒,為之罷宴。穆陵恐甚不自安,遂將排辦藝巨王當(負責的宦官)陳詢盡監繫聽命。
黎明,穆陵至陳朝謝罪,且言內臣排辦不謹,取自行遣。恭聖笑曰:「終不成他特地來尺我,想是誤耳,可以赦罪。
「於是子母如初焉。」
這說明南宋時爆竹、煙火已很盛行,併成為皇親貴族的娛樂用品,進入市場交易了。
到元、明年間,許多詩人、文學家都有有關鞭爆煙花這方面的記述。如元朝有名的書法家趙孟曾有過贈產煙火者的詩章:
人時巧藝奪天工,練藥燃燈清晝同。
柳絮飛殘鋪地白,桃花落盡滿階紅。
紛紛燦爛如星隕,耀耀喧灰似火攻。
後夜再翻花上錦,不愁零亂向東風。
明人劉若愚在《酌中志略》中也記述了當年宮中放煙火情況:「乾清宮丹墀內,自二十四日起至次年正月十七日止,每日晝間放炮,遇風暫止一日半日。遇聖駕升座,伺候花炮。
」**引自《古今圖書整合》歲功典)
到了清朝中期鞭爆煙花就更加普遍了。
問歷史問題問一個歷史問題
我個人認為 這個就跟咱們對日本的態度差不多。捱打了能舒服嗎?中印之戰中,中國大勝,印度大敗。今天印度人是想精神上的復仇雪恥。其實我覺得如果再來一次得話,他們還得接受與上次一樣的苦果。仇視是正常的,一個國家吃了敗仗對領一個國家能不仇視嗎?何況它還是有其它國家支援的。印度有自己的軍事戰略目標,即稱霸南亞...
問歷史問題,問一個歷史問題
1,唐太宗李世民。理解 自古以來的統治者,都重視中原的漢族,而輕視那些少數民族,而我 朕 卻對他們一視同仁!2,虛心納諫。在法律與道德關係問題上,強調 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 即主張以儒家的 德治 禮教 作為治理國家的根本方法,以法律 刑罰作為實行 德治 推行 禮教 的輔助工具。這種主張是儒...
關於歷史問題極大的不解,關於歷史問題一個極大的不解
世間很多東西都是在現場殘存了一鱗半爪的,因而流傳出來,被古今說書藝人進行加工,是指更生動,更刺激,從而吸引茶客的注意.比如流傳至今的鴻門宴之類典故,除了當時在場者事後複述或者記錄外,更有可能的是人們在流傳這些典故時,自己多多少少增添了主觀臆想的成分,導致這些歷史更豐富更完整.所有的歷史資料,都有其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