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來跟你談談情
大學生自身就業觀念,具體而言就是指大學生由於就業觀指導就業行為的表現對於時間空間及行業的矛盾,例如許多大學生渴望去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工作,二三線城市根本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問題是人為地改變了就業壓力的分佈,大量的大學畢業生集中到一線城市,增大了一線城市的就業壓力,而與此同時,一些相對欠發達的城市可能面臨招不到人的情況。
此外,對於行業而言,不同行業的就業情況及問題大不相同,類似於大學專業也有熱門與冷門之分,許多畢業生渴望去銀行或者其他國有企業或者**部門工作,而一些民營企業就處於招工劣勢,據調查顯示,金融、會計、計算機等相關工作的就業意願強,而例如基建工程、給排水等相關工作就業意願弱。
供給和需求不匹配,就業問題的最關鍵問題,可以說是供需不平衡,進一步說是結構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部分專業人才供給不足。這是由於專業設定與國家巨集觀產業結構、經濟結構不匹配,高校提供給市場的就業者與市場需要的就業者不匹配,這就是典型的結構性缺失;
第二是熱門專業就業者供給過剩。前文提到的金融、計算機、會計,可以說是遍地開花,待就業人數遠遠超過市場可提供的崗位;
第三則是人才素質難以保證。畢業生缺乏核心競爭力,難以適應社會與市場需求,從「學生派」過渡到「社會人」的成本太高、週期太長。
擴充套件資料
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關鍵是解決供需關係,進行就業的供給側改革,立體來看則需要**、高校、個人、社會全方位發力,具體如下:
(一)**:引導就業供給側改革,調整就業市場需求與高校人才供給矛盾。首先,制定政策法規,完善就業市場體系。
各級**要從規範就業市場著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畢業生工作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
還應繼續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消除就業歧視,深化人事、戶籍等相關就業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於戶籍制度造成的市場分割問題,規範就業市場;其次,加強巨集觀調控,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國家應採取必要的巨集觀調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經濟手段來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
(二)高校:進行專業設定調整及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立足專業人才培養,積極建立高校與企業的聯絡,使得專業與就業,學生與社會緊密結合。同時,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將就業指導鋪陳於平時教育。
最後,作為高校也可以對大學畢業生創業進行學校方面的支援,對就業、面試等環節進行專業培訓。
(三)個人: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正確合適的就業觀念,使得自己「學有所長,學有所用,積極就業,自主創業」,面對如今就業的巨大壓力,提升自身才是關鍵所在,在學習上,無論是基礎課程還是專業課程,務必學得仔細踏實,在提升自身文化素養的同時,多開闊眼界,多進行實踐,提升自己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和本領。
學習之餘,多進行思考和鍛鍊,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以便在接觸一份新工作新任務的過程中,儘快適應需求,實現突破。
2樓:聆聽生活
一是技能與崗位不匹配,勞動力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由於地方製造業的快速發展,企業用工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逐年遞增態勢,但城鎮失業人員和農村牧區勞動力的技能素質相對偏低,就業領域較窄,而新成長勞動力存在知識結構和技能水平不能與市場良好對接問題,造成用工難,就業也難。
二是創業意識和氛圍不夠,不少就業者存在等、靠思想。由於缺乏創新、創造意識和承擔風險能力,不少就業者不是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主動尋找創業機會,闖蕩市場,而是等**扶持,靠關係就業,有的甚至寧願吃救濟、吃父母也不積極就業,更談不上創業。
三是就業工作重點不斷變化,就業援助政策的調整跟不上形勢。當前,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等人群已成為就業重點扶持物件,但有的就業援助政策還停留在過去,跟不上發展需求。如地方反映公益性崗位補貼政策三年到期後,對部分就業困難人員面臨因政策到期而重新失業的風險沒有後續援助政策。
四是就業資金使用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資金使用上,支出進度較慢。在資金用途上,兩類資金在促進就業方面的功能定位不清晰,各自的側重點不夠明確,協同促進就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3樓:藺小夕
調整心態,能上能下大學畢業生在面對工作崗位的時候,應該有一種理性的態度。首先,要看自己身上具備什麼樣的素質,能夠勝任什麼樣的工作,擺脫傳統精英教育思維模式的德影響。
不要先在頭腦裡有類似這樣的想法:待遇低於幾千不幹,工作職業太基礎不幹。這樣的人,往往是眼高手低,缺少一種從小事做起的實幹精神。
大學畢業生應該在清醒認識自己能力的基礎上,從力所能及的工作崗位做起,逐步地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然後才能實現自己從基層工作崗位向上層工作崗位的發展。
要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要認識到基礎性工作的價值,並把它作為完善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基地;不要消極地在工作崗位上無所事事,而是要立足於基層崗位,積極向上,使自己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在奮鬥和總結中過程中成長。
4樓:給力
就業困難主要針對本身沒技術,不好學,不吃苦的人,只要肯多努力一點,其實不難
5樓:匿名使用者
觀察人士認為,此舉不僅對實現農村勞動力獲得平等就業權利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將對緩解中國當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產生積極影響。
種種情況顯示,中國目前的就業再就業工作正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勞動力供給量的迅猛增長正成為當前就業工作中的最大「心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資料顯示,在經過多年的高速增擴之後,近期中國新成長勞動力的供給將升至峰值,加上現存的下崗失業人員,預計今年城鎮需要就業的勞動力將達到2400萬人。
與迅猛增長的供給量相比,就業崗位的增加卻顯得「步履沉重」。資料顯示,在過去的25年中,由於經濟的增長平均每年增加1370萬個工作崗位,但由於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正逐步實現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已明顯減弱。權威人士估計,按今年經濟增長保持在7%,在現有的經濟結構下,新增的就業崗位僅為800萬個左右。
供求的巨大缺口遠不是惟一的挑戰。專家指出,從勞動力結構上看,一方面傳統行業出現大量下崗失業人員,另一方面,新興產業、行業和技術性職業卻人才短缺,勞動力素質與崗位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規模龐大的農民就業「大軍」更構成了考驗。而數字顯示,目前農村富餘勞動力超過1.5億,隨著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村勞動力向非農領域、向城市「進軍」的規模將越來越大。
4.3%,這是今年一季度和去年底中國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儘管這一數字尚未超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但解讀這一數字可以發現,一方面,這一數字相對於以往3%左右的數字已經呈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另一方面,這一數字尚未包括與原單位「藕斷絲連」的國有、集體企業下崗職工以及數目龐大的農民工。
在種種顯性壓力面前,中國目前緩解就業壓力的潛力也不容低估。專家指出,從當前情況看,解決就業問題仍有諸多有利條件,首先是高層對就業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制定了一整套積極的就業政策,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巨集觀調控目標。就業問題專家認為,這種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充分運用政策手段來促進就業的方法在去年直接促成了三項就業目標的實現,並將在今後發揮巨大效應。
學者認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財政收入增長較快,企業經濟效益好轉以及第三產業發展加快等必將對就業形成有力拉動。國家實施的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西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的促進地區協調發展戰略,以及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將為解決就業問題帶來新的機遇。
「更為重要的是,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國解決就業問題的大政方針已定,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初步形成。」就業問題專家於法鳴說,「隨著各項政策的深入落實和完善,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釋放。」
據鄭斯林在「中國就業論壇」上透露,有關方面已根據目前就業再就業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包括對城鎮失業源頭進行調控等,全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就業和創業環境。(
如何正確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
如何認識當前就業形勢
6樓:匿名使用者
又到了應屆大學畢業生的求職高峰季節,不期而至的全球金融風暴無疑加大了他們的就業難度。記者日前在教育部門、高校、招聘會採訪時發現,隨著我國一批中小企業停產倒閉,部分企業為縮減成本減招、不招新人,大學生就業面臨嚴重的「擠出效應」。幫助大學生度過「就業寒冬」已然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擠出效應」使大學生就業「雪上加霜」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今年又爆發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大學畢業生求職「雪上加霜」,這與眼下火熱的「考研」和「考碗」風潮形成鮮明的對比。 寧夏教育廳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史興家處長說,全球經濟危機對於我國大學生就業影響將會很大,就業市場可能會出現萎縮現象。寧夏大學黨委副書記撒承賢說,中小企業是我國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而隨著經濟危機在全球蔓延及對我國產生影響,東南沿海大批出口型中小企業停產、關閉,中西部部分中小企業生存形勢不容樂觀,大學生將因此失去不少就業機會。
同時隨著利潤下滑,部分企業將可能停招、少招新人甚至裁員以縮減成本,這無疑將進一步減少就業崗位。 採訪中,教育界有關人士分析認為,在就業崗位減少的同時,大學生就業將面臨「擠出效應」。首先,由於經濟危機重創歐美經濟,一些留學生將因國外就業機會減少而回國,他們將擠佔部分就業崗位。
其次,新經濟形勢下,一些企業將裁員,這些裁員中有學歷有就業經驗者的再次就業也將擠佔部分新增崗位。再次,名校好專業學生為實現就業將降低其就業期望值,他們將往下擠佔就業崗位。 「在就業崗位減少或相對往年就業崗位增幅減少的情況下,留學生、企業裁員、名校好專業學生將使得原本一些可實現就業的非名校非熱門專業大學畢業生被擠出就業範圍。
」北方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李曉寧說。 一直負責學生工作的寧夏大學美術學院輔導員靳永雄告訴記者,面對金融危機,一些與經濟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將首先受到衝擊。目前,從08級金融、保險等相關專業報考人數有所減少的現象中已經得到印證。
高校提前謀劃應對 學生危機意識增強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教育部門和高校多已意識到經濟危機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並已提前謀劃。寧夏大學學生就業中心孫建軍副處長說,學生就業處的老師已多次討論此次全球經濟危機給大學生就業帶來的影響,雖然不知道最終影響有多大,但大家一致認為,新經濟形勢將使得大學生就業更難。 因此,幫助學生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成為各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的共識。
李曉寧說,經歷了前幾年的就業難,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已有極大改變,大學畢業生已調低其就業期望值。但09屆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學校計劃加強畢業生的先就業再擇業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進一步調低就業期望值。 史興家說,新經濟形勢下,教育部門和高校要及早打算,不能等,不能靠。
寧夏已組織各高校就業部門負責人到各地就業市場考察,同時將畢業生資訊傳播出去,讓有意向到寧夏招聘的單位及早掌握。 「我們還將加強學生面向基層就業教育,通過邀請基層就業成功人士回校講座,使更多學生樹立到基層就業的信心。」撒承賢說。
隨著各地招聘會的,高校畢業生對於經濟危機對就業帶來的影響的認識也不斷增強。北方民族大學國際**專業大四學生常林說,由於江浙一帶外貿中小企業較多,往屆不少學生都到江浙就業,而現在聽說江浙一帶很多中小企業停產倒閉了,今年要再到這一帶找工作估計要難多了。 在10月底舉辦的寧夏首場校園招聘會上,來自全區11所大中專院校的3500多名大中專技校畢業生「爭搶」2558個崗位,而根據統計,當天進行意向性洽談的只有1580人。
「參加了幾次招聘會才發現今年就業難已經超乎預想,現在已經調低求職期望值,希望能夠先找份工作積累經驗,再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09屆畢業生朱媛媛告訴記者。 多措聯動幫助大學生度過「就業寒冬」 如何才能緩解新經濟形勢對大學生的就業衝擊,幫助他們度過這個「就業寒冬」?
據瞭解,目前,我國已經採取相應措施,盡力減少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其中措施之一就是啟動 「全國2009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現場招聘會和網路招聘會擬招聘人數逾50萬人。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表示,幫助高校畢業生解決就業難題,是關係全社會穩定的重要任務。目前,相關部門正在部署一些政策措施,例如,國家將繼續為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和中西部地區就業開闢更多途徑。
怎樣正確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應如何科學發展自己,全面提高能力和綜合素質
就業現狀及形式 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就業再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壓力仍然較大,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仍很突出。主要表現在 1.城鎮新增就業壓力不斷加大。今後幾年,城鎮每年需要就業的人數仍將保持在2400萬人以上,而新增崗位和補充自然減員大約只有1200萬人左右,供大於求的缺口約在120...
如何正確認識佛教,如何學習佛教
一 認識佛教 一般宗教講神權 佛家講因果,能自己做主,自己創造。哲學講內心思辨 佛家講實踐,心物一體,又有不同。科學是傾向於物質以及在物質上的研究,佛法講心物總和,講心就有物,講物就有心,講中道實相,所以與科學也有所不同。上個世紀初曾經有個爭辯,一派認為 佛教非宗教 非科學 非哲學 另一派認為 佛教...
如何正確認識自卑與自信
1 我信任自卑者遠遠超過信任自信者。據我所見,自卑者多是兩個極端。其一的確是弱者,並且知道自己的弱,於是自卑。這種人至少有自知之明,因而值得我們尊重。其二是具有某種異常天賦的人,他隱約感覺到卻不敢相信自己有這樣的天賦,於是自卑。這種人往往極其敏感,容易受挫乃至夭折,其幸運者則會成為成功的天才。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