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革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鑑別染色法,2023年由丹麥醫師gram創立
細菌先經鹼性染料結晶染色,而經碘液媒染後,用酒精脫色,在一定條件下有的細菌此色不被脫去,有的可被脫去,因此可把細菌分為兩大類,前者叫做革蘭氏陽性菌(g+),後者為革蘭氏陰性菌(g—)。為觀察方便,脫色後再用一種紅色染料如鹼性蕃紅等進行復染。陽性菌仍帶紫色,陰性菌則被染上紅色。
有芽胞的桿菌和絕大多數和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線菌和真菌都呈革蘭氏正反應;弧菌,螺旋體和大多數致病性的無芽胞桿菌都呈現負反應。
[原理]:革蘭氏染色目前有三種觀點:等電點學說、化學學說和滲透學說。
1. 等電點學說,革蘭氏陽性菌的等電點在ph2-3,比陰性菌(ph4-5)低,加之碘為弱氧化劑,可降低革蘭氏陽性菌的等電點,致使兩類菌的等電點差異擴大,因此陽性菌和鹼性染料的結合力比陰性菌更強。
2.化學學說,碘液在菌體內與結晶紫結合後又和菌體核心糖核酸鎂鹽-蛋白質複合物結合,此結合物不易被丙酮酒精脫掉,呈革蘭氏染色陽性。因革蘭氏陰性菌缺乏核糖核酸鎂鹽,故對碘與結晶紫結合物攝取少,且不牢固,易被丙酮酒精脫色而呈革蘭氏染色陰性。
3.滲透學說,乙醇使陽性菌所含粘肽多糖脫水而致細胞壁間隙縮小,通透性降低,在菌體內保留了染料-碘複合物,呈紫色。陰性菌含粘肽少,細胞壁變化不大,通透性不受影響,菌體內的染料-碘複合物較易透出,失去紫色,被複染成為紅色。
[試劑]:crystal violet(結晶紫)、gram iodine(碘液)、decolourizer(丙酮酒精)、safranin(稀釋沙黃)
[操作]:
1.標本處理:(1).有菌部位的標本,如痰液、糞便、各種拭子、創面等可直接塗片。
(2).無菌部位的標本,如腦脊液、胸水、腹水、膽汁、尿液、關節液等,應取適量標本(最高可達5-7ml),經3000rpm 離心10min.,取沉渣塗片染色。
2.塗片製作:菌液塗片時,用接種環沾取菌液點在載玻片上,標本可直接在玻片上塗布;菌落塗片時,先取生理鹽水一滴,置玻片上,用接種針挑取菌落在鹽水中塗布。製作的塗片應自然乾燥,並經火焰固定,固定的溫度不宜過高,以玻片背面接觸手背不燙為準,否則可能使細菌形態改變。
將固定後的塗片進行染色。
3. 染色方法:
(1).加上crystal violet(結晶紫)後,染色3-5秒或更久,之後用自來水沖洗之。
(2).加上gram iodine(碘液)後染色3-5秒或更久,之後用自來水沖洗之。
(3).以decolourizer(丙酮酒精)脫色約5-10秒,並用自來水沖洗之。
(4).加上safranin(稀釋沙黃)後,染色3-5秒或更久,之後用自來水沖洗之。
(5).吸乾或在空氣中涼幹後,置油鏡鏡檢。
4.結果觀察:紫色為革蘭氏陽性,紅色為革蘭氏陰性。
[報告方式]:革蘭氏染色:檢出革蘭氏陽性球菌 ;革蘭氏陰性球菌
檢出革蘭氏陽性桿菌 ;革蘭氏陰性桿菌
[注意事項]:
1.標本塗片不能太厚,嚴格按操作要求進行。
2.玻片通過火焰溫度不能太高。
3.若塗片較厚,應延長脫色時間,直至不在出現紫色為止。
[臨床意義]:通過革蘭氏染色,將細菌分為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便於臨床**。
[附]1 沙黃(番紅)safranine t [c20h19cln4=350.85]
紅棕色粉末;鹼基性染料。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易溶。
2 碘液配製:0.01mol/l碘液——稱取1.
3g碘,置於50mol燒杯中,加入2.5g碘化鉀及25毫升蒸餾水,不斷攪拌之,使其溶解均勻。再加0.
2mol濃鹽酸(體積質量1.19g/cm3),再加蒸餾水稀釋到1000mol。溶液應貯藏在棕色試劑瓶中,儲於低溫暗櫥內。
有效期為一個月左右
革蘭氏陰性菌,以[大腸桿菌]為代表。大腸桿菌為兼氣性菌種,一般生存於腸道中及厭氧的還境中。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的特徵為有一層out member 與陽性菌種不同。
目前對大腸桿菌的研究很多,除了它是一般食物中是否有被汙染的指標外,很多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皆需要使用到大腸桿菌當作實驗宿主。
2樓:北納生物
革蘭氏染色與顯微鏡檢查法
3樓:匿名使用者
革蘭氏染色法(gram stain)不僅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而且還可將所有細菌區分為兩大類:染色反應呈藍紫色的稱為革蘭氏陽性細菌,用g+表示;染色反應呈紅色(復染顏色)的稱為革蘭氏陰性細菌,用g-表示。細菌對革蘭氏染色的不同反應,是由於它們細胞壁的成分和結構不同而造成的。
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細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網狀結構組成的,在染色過程中,當用乙醇處理時,由於脫水而引起網狀結構中的孔徑變小,通透性降低,使結晶紫-碘複合物被保留在細胞內而不易脫色,因此,呈現藍紫色;革蘭氏陰性細菌的細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類物質含量高,當用乙醇處理時,脂類物質溶解,細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結晶紫-碘複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脫色,然後又被染上了復染液(番紅)的顏色,因此呈現紅色。
4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複製貼上的。怎麼可能錯
革蘭氏染色的步驟和原理
5樓:江南蜜汁
原理:革蘭氏染色法可將所有的細菌區分為革蘭氏陽性菌(g+)和革蘭氏陰性菌(g-)兩大類,是細菌學上最常用的鑑別染色法。該染色法之所以能將細菌分為g+菌和g-菌,是因為一般認為革蘭氏染色是基於細菌細胞壁特殊化學組分進行染色的。
步驟:(一)塗片固定
在乾淨的載玻片**滴加一滴蒸餾水,用接種環進行無菌操作,挑取培養物少許,置載玻片的水滴中,與水混合做成菌懸液並塗布成直徑約1cm的薄層。
(二)染色
在固定過的塗片菌膜上滴加草酸銨結晶紫染液,染色液應完全覆蓋整個菌膜,染色1min。
(三)水洗
染色到一定的時間,拿住玻片使之成450角,用細小的水流把多餘的染料沖洗掉,被菌體吸附的染料則保留。
(四)媒染
加碘液覆蓋塗面染1 min。在媒染處理時,媒染劑與染料形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可增加染料和細菌的親和力。
(五)水洗,用吸水紙吸去水分
用細小的水流緩慢沖洗塗片上的染色液,用吸水紙吸乾。
(六)脫色
加95%酒精數滴,並輕輕搖動進行脫色, 20 s~30 s後再進行水洗,吸去水分。
(七)復染
蕃紅染色液染色10 s後, 自來水沖洗。
(八)乾燥,鏡檢
染色的結果,革蘭氏正反應菌體都呈紫色,負反應菌體都呈紅色。
擴充套件資料
標本乾燥後即進行固定,固定的目的有三個:
(1)殺死微生物,固定細胞結構。
(2)保證菌體能更牢固的粘附在載玻片上,防止標本水洗時被水沖洗掉。
(3)改變染料對細胞的通透性,因為死的原生質比活的原生質易於染色。
6樓:鵝子野心
操作步驟:
1 .塗片
將培養的不同菌分別作塗片(注意塗片切不可過於濃厚),乾燥、固定。固定時通過火焰1一2 次即可,不可過熱,以載玻片不燙手為宜。
2 .染色
( 1 )初染加草酸鉸結晶紫一滴,約一分鐘,水洗。
( 2 )媒染滴加碘液衝去殘水,並覆蓋約一分鐘,水洗。
( 3 )脫色將載玻片上面的水甩淨,並襯以白背景,用95 %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剛剛不出現紫色時為止,約20 一30 秒鐘,立即用水衝淨酒精。
( 4 )復染用番紅液染1 一2 分鐘,水洗。
( 5 )鏡檢乾燥後,置油鏡觀察.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革蘭氏陽性菌呈紫色。以分散開的細菌的革蘭氏染色反應為準,過於密集的細菌,常常呈假陽性。
( 6 ) 同法在一載玻片上以大腸桿菌與枯草芽孢桿菌混合製片,作革蘭氏染色對比。
革蘭氏染色的關鍵在於嚴格掌握酒精脫色程度,如脫色過度,則陽性菌可被誤染為陰性菌;而脫色不夠時,陰性菌可被誤染為陽性菌。此外,菌齡也影響染色結果,如陽性菌培養時間過長,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陰性反應。
原理:革蘭氏染色反應是細菌分類和鑑定的重要性狀。它是1884 年由丹麥醫師gr 二創立的。
革蘭氏染色法(gram stain )不僅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而且還可將所有細菌區分為兩大類:染色反應呈藍紫色的稱為革蘭氏陽性細菌,用g+表示:染色反應呈紅色(復染顏色)的稱為革蘭氏陰性細菌,用g 一表示。
細菌對於革蘭氏染色的不同反應,是由於它們細胞壁的成分和結構不同而造成的。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細胞壁主要是由膚聚糖形成的網狀結構組成的,在染色過程中,當用乙醇處理時,由於脫水而引起網狀結構中的孔徑變小,通透性降低,使結晶紫一碘複合物被保留在細胞內而不易脫色,因此,呈現藍紫色;革蘭氏陰性細菌的細胞壁中膚聚糖含量低,而脂類物質含量高,當用乙醇處理時,脂類物質溶解,細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結晶紫一碘複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脫色,然後又被染上了復染液(番紅)的顏色,因此呈現紅色。
革蘭氏染色需用四種不同的溶液:鹼性染料(basic dye )初染液;媒染劑(mordant ) ;脫色劑( decolorising agent )和復染液(counter stain )。鹼性染料初染液的作用象在細菌的單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樣,而用於革蘭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結晶紫(crystal violet )。
媒染劑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細胞之間的親和性或附著力,即以某種方式幫助染料固定在細胞上,使不易脫落,碘(iodine ) 是常用的媒染劑。脫色劑是將被染色的細胞進行脫色,不同型別的細胞脫色反應不同,有的能被脫色,有的則不能,脫色劑常用95 %的酒精(ethanol )。復染液也是一種鹼性染料,其顏色不同於初染液,復染的目的是使被脫色的細胞染上不同於初染液的顏色,而未被脫色的細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顏色,從而將細胞區分成g +和g 一兩大類群,常用的復染液是番紅。
7樓:林與潘
一、 目的:在細胞發放之前,利用標準的革蘭氏染色法對即將發放的細胞懸液進行檢測,判斷細胞懸液中是否含有革蘭氏陽性菌或革蘭氏陰性菌。
二、 原理:
8樓:張鈺濤
步驟:包括初染、媒染、脫色、復染等四個步驟。
原理:染色後細菌與環境形成鮮明對比,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細菌的形態、排列及某些結構特徵,而用以分類鑑定。
革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鑑別染色法,2023年由丹麥醫師gram創立。未經染色之細菌,由於其與周圍環境折光率差別甚小,故在顯微鏡下極難觀察。染色後細菌與環境形成鮮明對比,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細菌的形態、排列及某些結構特徵,而用以分類鑑定。
革蘭氏染色屬復染法。
革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鑑別染色法,這種染色法是由一位丹麥醫生漢斯·克里斯蒂安·革蘭(hans christian gram,2023年-2023年)於2023年所發明,最初是用來鑑別肺炎球菌與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間的關係。
未經染色之細菌,由於其與周圍環境折光率差別甚小,故在顯微鏡下極難觀察陽性紫色陰性紅色。染色後細菌與環境形成鮮明對比,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細菌的形態、排列及某些結構特徵,而用以分類鑑定。
革蘭氏染色原理及步驟,革蘭氏染色的步驟和原理
革蘭氏染色反應是細菌分類和鑑定的重要性狀。它是1884 年由丹麥醫師gr 二創立的。革蘭氏染色法不僅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而且還可將所有細菌區分為兩大類 染色反應呈藍紫色的稱為革蘭氏陽性細菌,用g 表示 染色反應呈紅色 復染顏色 的稱為革蘭氏陰性細菌,用g 一表示。細菌對於革蘭氏染色的不同反應,是由於它...
革蘭氏染色法染大腸桿菌和枯草桿菌後各得什麼結果
因為大腸桿菌革蘭氏陰性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格蘭氏陽 所以別的菌的染色都可以拿它們作對照啊 大腸桿菌是革蘭氏陰性菌,染色後為紅色,細菌形態為短桿狀。枯草桿菌是革蘭氏陽性菌,染色後為紫色,細菌形態為短桿狀,有橢圓芽孢。革蘭氏染色屬復染法,即將標本固定後,先用結晶紫染色1分鐘後水洗,然後加革蘭碘液媒染一分鐘後...
革蘭氏染色在進行細菌塗片時應注意哪些環節
塗片時取菌量要適宜且要塗抹均勻,避免造成菌體堆積而難以看清細胞個體形態,同時,也應該避免菌體太少而難以在顯微鏡視野中找到細胞 革蘭氏陽性菌染成紫色 陰性菌染成紅色 簡述革蘭氏染色的操作步驟 革蘭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 媒染 脫色 復染等四個步驟,具體操作方法是 1 塗片固定。2 草酸銨結晶紫染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