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佛法,醉心於藝術是否屬於迷誤慾望

2022-05-18 11:25:01 字數 4554 閱讀 6415

1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醉心於任何事物,都是迷誤慾望,包括醉心於佛法。

我們對於事物的迷戀,都是我們無量劫來貪慾習氣的現行,與對財色名利的貪慾是一樣的。

學佛就是要放下貪嗔痴慢。貪放在首位,說明它的重要性,也說明貪是最難放下的煩惱。有貪,才會引發嗔痴慢,貪不到則嗔,貪得到則慢,貪求錯誤的利益即痴。所以,斷除貪慾,自然就出三界。

醉心於藝術,是修行的一種障礙。古時有一位法師,醉心於詩詞書畫,整日武風弄月,許久不開悟。後來,被大師訓斥說:

「縱吟恆沙偈,不能了生死,大千自爾爾,何勞賦新意」。有一天,法師在作畫的時候,墨水不小心滴到紙上,恍然大悟,說到:「爾爾即大千,新賦何曾意」。

從此不再寫詩作畫。

2樓:靈助

也對也不對,對在你對於自己想要問的問題形容的比較精確,不對在於還是沒有把自己想問的問出來。能感覺到自己執迷於某件事情就是一種覺悟,語言已經不及是因為覺悟得不夠。

推薦看一下淨空老法師的《什麼是佛教》,裡面的內容把佛法二字的含義與生活的現實意義連線了起來,能夠幫你徹底解決所遇到的問題,靜心**是關鍵。

阿彌陀佛

3樓:煩惱即菩提

好像是的。

但從藝術入道也是有的。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心迷,皆非佛法。心無所著,才是佛道。

5樓:心理諮詢***

迷是修行的一個階段,從迷中醒悟。這是一個過程。

6樓:

每個人的心願不同,心趣不同。不可同一。

7樓:匿名使用者

藝術屬於外在的東東,有個畫馬的名家,一生畫馬無數,有高人指點,你死後會投生馬腹。因為心裡總想著馬。

要是心裡總想著佛就好了。

藝術的追求是不究竟的,你寫字再好,又能怎樣?當然,也不要寫的太醜,適當就可以了。

8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心」才是你的「心」。

慾望,在佛教中指的是什麼。。。

9樓:

慾望是引起人們貪愛的心。欲有正欲和邪欲,正欲是追求真理,邪欲是貪愛五欲。這下該知道怎樣對待慾望了。

10樓:何君之

不論印度還是日本,中原還是藏地的佛教,傳承源流都是印度,教主唯是釋迦牟尼佛,慾望也沒有多種解釋,是指貪慾,貪慾是三毒之一,是一切眾生流轉於六道不能解脫的原因。佛教就是修戒、定、慧,斷貪、嗔、痴,使本具佛性顯露,達到究竟解脫。

11樓:引導者

慾望在世界各國的佛法來講都是一樣的。就是我們無端的在覺性上升起了能覺的我和所覺的世界,把我和世界對立起來,用一個侷限的我來感受世界,所以不斷向外追求,產生了慾望,卻不知內而身心外泊山河大地悉是妙明真心中物。只有真正感受到我們所有眾生和世界本來是一體的,一切本來具足,才會停止攀緣的心。

12樓:蓮池海會

佛法裡講的五欲六塵

五欲指財、色、名、食、睡等五種慾望。五欲如逆風舉火把,風吹焚自身。

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等六種境界,是能引起感官與心靈感覺、眼觀色,耳聞聲,鼻嗅香,口嘗味,身緣處。因為它們具有汙染情識的作用,有如塵埃一般,所以稱為「六塵」。

佛教那個宗派講的慾望都是一樣的,知道對治方法各有不同,目標也是一致的

13樓:大團團與小圓圓

除了可以裹腹的食,除了可以遮體的衣.

其它所有所有的要求都是慾望或者說貪慾!!!

人因為有慾望,有想要的各種各樣的東東,所以活的很痛苦!!

想要的,得到了,又怎樣呢!!!!

14樓:內蒙古孫強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15樓:匿名使用者

貪嗔痴中的貪;嗔是憤怒;痴是愚鈍

16樓:

意業 貪嗔痴

慾望屬於 「痴」 吧

17樓:無量壽莊嚴清淨

貪嗔痴慢疑。

清淨之,熄滅之。

轉化煩惱為菩提。

南無阿彌陀佛!

什麼是執著?佛法中的「執著」是什麼意思?

18樓:無情_非眾

「執著」,原為佛教語,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泛指固執或拘泥,亦指對某種事物追求不捨。

19樓:白衣由天下

按老百姓的話就是不要擰不要一條道走到黑不要認死理因為它是無常

20樓:匿名使用者

執著就是:對慾望的執著,對妄想的執著。

人的慾望有:安全慾望、食慾、情感慾望、物質慾望、精神慾望、智力慾望、創造慾望,這些慾望,都是執著、妄想造成的。

執著於慾望,就是執著於自私的想法,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或者通過滿足別人的慾望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只為滿足自己的慾望,叫自私,會產生惡業;為滿足別人的慾望,叫行善,會產生善業;惡業會產生惡報,善業會產生善報。

但是,只要和慾望相關,就都是執著,脫離慾望,修的就是淨業了。修淨業就可以成佛,獲得無上智慧和無邊法力。

痛苦,關於佛教和藝術,我該怎麼辦?

21樓:泥頌

愛有很多種。

地藏經裡光母女救母的感人故事。佛教最提倡孝道。

現實中真摯的愛。經常感動人心。不要宣傳過分的愛或者慾望。

正面的宣傳愛與親情。

佛法即是出世間法也是世間法。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出世的願望。

那麼對於迷戀世間的眾生,就要靠您的筆引導他們如何珍惜親情與愛情。

現在不孝父母的行為很多,如何引導人們迴歸孝道。

遊戲愛情的人,如何教誨他們珍惜。

站在教育與引導的位置是健康向上的。沒有罪過。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學會珍惜家人,珍惜愛情,是功德一件。

阿彌陀佛 讓您的筆成為教育世人的工具。

我初學佛時看到地藏經裡光目女的孝順,被深深的觸動。

現實中真摯的愛情親情總是打動人心。現在世人對情很冷漠。如果能夠呼籲眾生迴歸孝道與責任。無疑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22樓:

你是否覺得佛性便只能擁有對眾生的博愛之情呢,連自己故事中的美麗愛情都不敢去追,又如何能夠放手去追尋對眾生的博愛之情呢。

23樓:匿名使用者

你正在度過一個刻骨銘心的矛盾時期。

說的很好啊。出世世間難兩全,不負如來不負卿。

藝術,作為職業的藝術,是要迎合世俗需求的,當然也必須是反映生活或者反映社會某一個階層需求的。藝術本身,甚至可以引導這方面的需求。所以,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的藝術家,是不可以隨心所欲地創作,而你,更要顧忌佛教的教義,那麼創作就更加困難。

如果尋求藝術與佛教的交集,那麼就是佛教藝術。儘管佛教藝術富於極大想象力,充滿智慧和靈氣,充滿催人奮進的力量,但是,畢竟創作難度也非常大,沒有深刻的領會和實證的修行者,創作出來的只是藝術形象,而沒有精神。而世俗的漫畫藝術,對精神內涵追求就很少。

實話說,我對於藝術的瞭解,並不深入。不過,表面上的瞭解,還是有一點。創作也是如此,我以前也幻想寫什麼東西,學佛以後,覺得創作的一切,比如金庸武俠之類,只不過是文字垃圾而已。

更別說其他型別了。但是,垃圾是很有市場的,日本的動漫,不是佔領了全世界嗎?在成年人看來,有不少真的是垃圾啊。

當然也有些好的。

漫畫的消費群體,很大部分是思想沒有成熟的青少年,有名氣的作品對他們以後的成長,有很大作用,而且他們的需求,藝術成分並不多,他們更需要的是宣洩暴力、情感、驚悚等等。對於你來說,職業,意味著養家。而且你更渴望獲得一定的成功,獲得名氣。

如果要迎合這種需求,正如你所擔心的,你的社會責任良心很難過。

很抱歉啊,藝術和佛法,兩方面我都不精通,沒好辦法開導或者說指引。其實佛教藝術,也是很有前途的,價值無可估量,只不過對於普通的藝術家,恐怕望塵莫及吧。但願有一天能看到你創作的佛教藝術品,到時候,我雖然沒錢買,欣賞還是可以不花錢的。

24樓:匿名使用者

佛是不管善惡的,你殺人或救人在佛理看來沒有什麼區別,所謂佛導人行善那是中國人臆造的。

佛教如何闡述控制慾望,不可盡興

25樓:引導者

一方面要靠智慧看破,明白慾望的虛妄,最終只會帶來痛苦,另一方面增加定力,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被慾望左右。

26樓:

《八大人覺經》: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注:慾望過多是痛苦的,人生在世許多痛苦都是因食慾而起的。相反,如果慾望少,身心則常得自在。因為有慾望,人心不足,在對外物的不斷索取中,生起諸多苦痛,智者少欲無求,所以身心自在。

27樓:身是青燈心是佛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佛教如何面對慾望是如同枯草嗎

28樓:匿名使用者

這要到一定境界。用心智克服。就是外道能到「橫陳時,味如嚼蠟」。能生欲界五天。

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區別,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有什麼區別

佛道一來乘,本無大中小之分。只自 是末道眾生業bai力深重,難於覺悟,致使du如來慈悲方便zhi,假一為三,即是大dao中小乘的 小乘,即以自利自覺自立為基,生死解脫自度為起點。大乘以利人覺他度他普度眾生為念,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佛報智慧為目標方向。小乘是大乘的基礎條件,大乘是小乘的目的方向,二者成為不...

佛法與遊戲,小乘佛法的遊戲技能

殺人會遭到果報,這是必然的。但是,現實中殺人在現實中受報,語言裡殺人在語言裡受報,夢中殺人在夢裡受報,遊戲裡殺人在遊戲裡受報。不同境界之間是相互隔離的,原則上不存在遊戲裡殺人在現實中受報的可能。可是,從培養習氣的角度來說,無論在哪種境界下殺人,內心都會逐漸養成殺人的習慣,對殺人這一做法越來越熟練,以...

為什麼修行佛法會很累,怎樣修行佛法

昨天在居士林悟全法師來告訴我,他生慚愧心。他說我們廿四小時念佛,年輕人不如居士林許多的老太婆,年輕人唸到半夜疲倦了,全身都不對勁,支援不下去了。可是老太婆還繼續在那裡繞佛,還在那裡念,唸到天亮她也沒有疲倦,天亮之後她還去掃地,還去打掃環境。看到之後,他的心裡很難過,我們不如她。你為什麼不如她?你有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