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為何不學都德的《最後一課》

2025-01-22 16:30:13 字數 2799 閱讀 7481

1樓:高傲的狂戰者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蒙特內哥羅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tuò),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樓:神人目覺

法國人確實不知道這事。

戰爭時期的文章。

大家都明白。

3樓:玩轉365天

你怎麼知道法國人不學。

4樓:網友

好問題啊,我問問我的老師。

原文《最後一課》法國德都

5樓:網友

牛,那妞有愛國情懷的老師。

6樓:傑克遜

中國人都熟悉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後一課》,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法國人並不像中國人那樣學習這篇課文。法國中學課本里並沒有都德的《最後一課》,甚至許多法國人連都德是何許人也都不知道。其實,文中描述的被德國侵佔的法國領土最初就屬於德國而不是法國,當地居民本來就說德語而不是法語,也許文中的主人公小弗朗士也是如此。

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失敗,賠款25億法郎,並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都德參戰,痛心法國的慘敗,18年創作了《最後一課》。

文中說,小弗朗士逃學到野外遊玩。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婉轉地唱歌,劇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

小弗郎士後悔沒有好好學習法語,他聽得極其認真,連鎮裡的成年人也來學習。上課時,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自己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下課時,韓麥爾先生在黑板上寫下:「法蘭西萬歲」。

據悉,在今天的阿爾薩斯某些地區,許多老百姓還在說德語。因為阿爾薩斯在古代屬於德國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居民都說德語。1552年被法國佔領統治,當地居民對法語存在抵制傾向。

當普法戰爭結束,阿爾薩斯重新成為德國領土時,150萬居民中只有5萬說法語。但根據《最後一課》中,似乎全阿爾薩斯的人都將法語當母語,這顯然和歷史大相徑庭。

法國課本中沒有《最後一課》這篇課文,或許是由於法國教育部門認為課文內容和真實歷史不相符,因此不推薦給學生,也是尊重歷史的和當地居民感情的表現。

《最後一課》都德

7樓:網友

當我失去時。

失去了童年的天真,失去了少年的懵懂,失去了青春的朝氣,失去了中年的深沉,失去了老年的安詳,請你不要再失去超然物外的灑脫。

失去了春天的嫵媚,失去了夏天的熱烈,失去了秋天的豐碩,失去了冬天的清凜,請你不要再失去四季交替時那獨有的風韻。

失去了清晨的微曦,失去了上午的朝陽,失去了中午的烈日,失去了五彩的夕陽,請別再失去皎潔的夜月。

風在吹,月在行,樹影在起舞,小鳥在歌唱,我的思緒在飛揚。思想駕著馬車在千年的歲月裡穿梭,我看到了無數張在失去輝煌後懂得把握現在的臉。

當項羽持刀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天地的雲彩,面對著嗚咽的烏江,面對著悲鳴的烏鴉,他不再企求江東子弟的效死相隨,東山再起,面對著當下的失敗,他絲毫不留戀過去,而是帶著二十八個勇士去突圍,直到以自刎的方法將生命的樂章差兆奏得最響亮。他失去了江山,但他沒有失去氣節,沒有失去英雄豪氣。劉邦只是個君王,而項羽,卻是個英雄!

**榜上,偶失龍頭忘」的柳永毫不留戀浮名,而自嘲為「奉旨填詞柳三變」,尋覓煙花柳巷,偎江倚翠。浮名雖無,但有意中人堪尋訪,豈不亦是人生一件美事?如果無語長江水,能澆出一江華章,瀟之暮雨能灑出詞的天空,明代暫遺賢又何妨?

盡挹西江,紅斟北斗」則只有自虛緩租然放達的張孝祥才能誦出。面對排擠,面對貶貶謫,他不似前人的憂愁幽思,而是邀永珍為賓客,對明月而暢飲。八百里洞庭上著孤舟一葉,真讓人頓生遺世而獨立,羽化而參仙之感。

哪枯面對挫折,面對失去的一切,我們無需懊惱。上帝在關閉了一扇門時,他會開啟另一扇門。我們應該把握現在的所有,去創造另乙個世界!

8樓:網友

你說的是當自己的什麼東西失去時嗎?

到底如何評價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後一課》?

9樓:網友

最後一課》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乙個小學生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最後一課 都德

10樓:網友

以小弗郎士為第一人稱寫《下課以後》

下課後,我們並空含旦不像以前一樣像炸開了鬥擾鍋似的,反而靜的連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韓麥爾先生從椅子上起來,在教室裡走了一圈,把教室裡所有的物品以及我們每個同學的字帖都看了一遍,我們都知道的,這麼多年了,不是沒有感情的。郝叟老頭兒等人和韓麥爾先生說了一些告別的老拍話,韓麥爾的妹妹便下來了,行李收拾好了,他們就要離開這裡了,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都德的最後一課是真是假都德的《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 其實是都德不顧歷史事實顛倒黑白的編造之作。阿爾薩斯省在當時絕大部分居民都是說德語方言的,阿爾薩斯地區在過去長期屬於德意志地區。直到1648年,才成為法國的 非正式保護國 直到路易十四時期,法國佔領斯特拉斯堡,這才確立了對此地的正式統治,但阿爾薩斯依舊獲得自治的獨特地位。1871年,法國戰敗...

最後一課都德全文概括急《最後一課》的主要內容

講述的是在普法戰爭中被普魯士強行割讓的一所鄉村小學在上著告別自己母語的最後一堂課,通過一個孩子的眼光來展現整個淪陷區的屈辱和對自己故土的深切的思念。文章簡介 最後一課 是法國 家阿爾豐斯 都德所創作的一部短篇 1873年,首版於 月曜故事 最後一課 取材精煉,文字簡潔,主題明確,結構緊湊,每段每句都...

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後一課》,用簡短的幾句話概括出課文的開端發

當經常逃學的小主人公又遲到後,老師沒有責備,而是講一段發人深思的話 法語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也是最嚴謹的語言,我們應該掌握它,永遠不要忘記,因為當一個民族淪為奴隸的時候,只要好好保住自己的語言,就如同掌握了開啟自己牢房的鑰匙。當窗外傳來侵略者的軍號聲時,老師用盡全身的力氣寫下了 法蘭西萬歲!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