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點滴乙個你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解放後出土的東漢文物「鑊鬥」,即為火鍋。
唐朝白居易的《問列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當時食火鍋的情景。到宋朝,火鍋的食法在民間已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元朝,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
至清朝,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宮御膳食譜上有「野味火鍋」,用料是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他曾多次遊江南,每到一地,都備有火鍋。相傳,他於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鍋盛宴。
2樓:明義學長
火鍋歷史: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魏文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鬥」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中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火鍋業的產業鏈條已具雛形。
四川、重慶、內蒙古、山東、河北、河南等地農牧業面向全國火鍋餐飲市場,組建了辣椒、花椒、羊肉、香油、芝麻醬、粉絲、固體酒精等火鍋常用原料、調料、燃料生產、加工、銷售基地。
火鍋文化火鍋不僅是美食,而且蘊含著飲食文化的內涵,為人們品嚐倍添雅趣。吃火鍋時,男女老少、親朋好友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把臂共話,舉箸大啖,溫情盪漾,洋溢著熱烈融洽的氣氛,適合了家庭大團圓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在東北,人們招待客人時,火鍋裡的菜擺放頗有規矩:
前飛後走,左魚右蝦,四周輕撒菜花,即飛禽類肉放在火鍋對爐口的前方,走獸類肉放於火鍋後邊,左邊是魚類,右邊是蝦類,各種菜絲稍許放一些,宛若「眾星捧月」以示尊敬。若對待不速之客,則把兩個特大肉丸子放在火鍋前邊,後邊是走獸類肉,示意你離去。在四川,吃火鍋也有講究,調料一般選用最基本的蔥薑蒜和香油,這樣才能吃出火鍋的原汁原味。
燙菜有有規矩,先吃毛肚鴨腸一類的食材,燙法是:七上八下,這樣燙出來的菜才最嫩。招待客人或是和朋友聚餐,一頓火鍋再配上啤酒白酒,才最能符合四川人熱情好客的性格。
臺灣多在大年初七這天吃火鍋,火鍋用料有七樣是少不了的,即芹菜、蒜、蔥、芫菜、韭菜、魚、肉,這分別寓意:「勤快、會算、聰明、人緣好、長久幸福、有餘、富足」。
3樓:琪琪位元
火鍋的名字是由於食物投放通知中發出咕咚聲來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魏文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
4樓:網友
火鍋起源於重慶那邊,當時重慶的船工們為了驅寒而發明了當今這種邊煮邊吃的食用方式,後來有人又將牛下水加到了裡面,慢慢的成為當今火鍋的鼻祖。
5樓:延穩痘
火鍋起源於我國,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現在國內比較有名的火鍋城市就是重慶。
6樓:別愛我
魏書記載,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但當時並不流行。
7樓:小馬先生
有人說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隋煬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
還有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鬥就是指火鍋。
可見火鍋在中國最少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
火鍋的起源?
8樓:小樂學姐
關於火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魏文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
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鬥」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中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成都火鍋早在左思的《三都賦》之《蜀都賦》中有記錄。可見其歷史在1700年以上。
魏書》記載,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但當時並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使用火鍋煮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後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日益發達,烹調技術進一步的發展。
9樓:沙蒙牟涵忍
火鍋是中國的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民間,歷史悠久。
今日火鍋的容器、製法和調味等,雖然已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但乙個共同點未變,就是用火燒鍋,以水(湯)導熱,煮(涮)食物。這種烹調方法早在商周時期已經出現,可以說是火鍋的雛形。《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的周邊,將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就是火鍋的萌芽。
歷經秦、漢、唐代的演變,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鍋的記載。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鍋之事,即其所稱的「撥霞供」。他談到在遊五夷山、訪師道時,在雪地裡得一兔子,無廚師烹製。
師雲,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桌上,用水半銚,候湯響一杯後,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熟,啖之,乃隨意各以汁供隨意沾食。」從吃法上看,它類似現在的「涮兔肉火鍋」。
直到明清,火鍋才真正興盛起來。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其盛況可謂是當時中國火鍋之最。清嘉慶皇帝登基時,曾擺「千叟宴」,所用火鍋達到1550個,規模堪稱登峰造極,令人驚歎。
火鍋的起源
10樓:歧夢易
關於火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魏文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鬥」的器皿就是指火鍋。
漢代的火鍋,已經比較接近現代火鍋了。在漢代,絲綢之路的開通,帶動了長安和西域地區的交流,外來的香菜和蔥已經作為一種調味品,出現在了王侯貴族們的餐桌上。
火鍋發展到唐代,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飲食,富人設家宴的時候,一般都會備用火鍋。唐朝的火鍋,多是用陶燒成的,叫「暖鍋」。
到了宋朝,火鍋已經很常見了。到了明清,火鍋成了全民皆愛的冬日佳餚,能吃的東西都可以涮。
火鍋的來歷
11樓:福慧廣
關於火鍋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魏文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法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鬥」就是指火鍋。
可見火鍋在中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
12樓:票琅
關於火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隋煬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鬥」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中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
而重慶火鍋早在左思的《三都賦》中有記錄。
重慶火鍋又稱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是中國傳統飲食方式之一,其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該菜式也是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縴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其主要原料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2016年5月,「重慶火鍋」當選為「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首,本次評選是按文化含量、知名度、美譽度、代表性、獨特性、地域性、時代性7大標準進行評選。
火鍋的起源和歷史是什麼
火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魏文帝時代,那時的 銅鼎 就是火鍋的前身 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 鬥 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中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魏書 記載,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但當時並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使用火鍋煮用來涮...
火鍋什麼時候開始的,火鍋的起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火鍋,應該是沒有明確的記載開始時間,因起源於民間,傳說是重慶一帶的船工廉價的普通食物。所以何時開始就很難說清了。但真正傳播開來應是上世紀7 8十年代社會開放後,逐步被其人接受的。火鍋的起源,目前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是在三國時期或隋煬帝時代,那時的 銅鼎 就是火鍋的前身 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
火鍋的做法,魚片火鍋怎麼做好吃,魚片火鍋的家常做法
1將魚洗淨,去頭去尾,並順著魚骨把魚肉取下來切成連刀片 魚頭魚骨用作熬湯,片魚片的方法網上有詳細介紹,這裡就不作介紹了 2炒鍋內倒入少許油將魚骨煎至變白,放入一顆大料,少許白酒和蔥姜白胡椒粉,新增開水並大火燒煮,直至魚湯變白,然後小火繼續燒煮。3製作小料 將青紅椒 香菜 蒜 香蔥切成碎末備用。4炒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