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家討論」」」愚公移山愚不愚

2025-01-31 12:30:06 字數 1130 閱讀 1014

1樓:網友

呵呵 反正我是不會幹這件事的。

2樓:芨草子

學的是持之以恆的精神。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到底愚不愚??

3樓:班門弄斧

愚公不愚,客觀上是可行的,智叟卻是違反客觀規律的,智叟才是愚蠢的,無法實現的。

愚公要移山,不是頭腦一時發熱,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確。「懲北山之塞,出入之迂」,說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

懲,苦。這裡是意動用法。塞,閉塞,堵塞,指阻礙交通。

迂,繞遠道兒。全句是說苦於北山擋道,出來進去要繞遠,很不方便。這句話說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體會,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們的共同感受。

因汪兆毀此,愚公「聚室而謀」,立即得到熱烈的贊同。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從積極方面說,對於搬掉兩座山會給人們帶來什麼好處,愚公心中也是有數的。

指通豫南,直達漢陰」,說的就是移山之利。這裡的「指通」「直達」都有筆直地來往的意思,與上文「塞」「迂」相對應。可見愚公對移山的利害關係,早已考慮再三了。

其次,對於山能夠移走這一點,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困備在批駁猜祥智叟的一段話裡,就說得十分清楚。這段話是用「頂針」的修辭方法寫的,一句頂著一句,層層緊扣,充分說明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道理。

最後用「無窮匱也」做結束,肯定了人力的無窮無盡,很有說服力。接著用「而」字一轉,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會「更增高」。這樣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結論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

這說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對人力和自然的發展變化關係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不愚原因

4樓:乾萊資訊諮詢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不愚原因是通過「智叟」與「愚公」的對話,展現出了「智叟」之愚與「愚公」之智,告訴人們做事要持之以恆,才有可能成功。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頑強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對人們有很大的啟發。

另外,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觀意義。首先,它具有人定勝天的思想,在天人關係上,重人輕天的傾向十分鮮明。其次,愚公在批駁智叟時,關於山與人的關係的分析,實際上蘊含著進步的哲學思想,講的是在一定條件下事物之間的關係可以發生轉化的道理。

關於愚公移山,關於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也有我們應該注意的地方.當然,愚公那中堅韌不拔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這一點,很多人都明白,但是,為什麼愚公非要移動那一座山呢,就算移了,又怎樣,自己方便了,卻給人家代來了麻煩,把山移到人家屋附近,這也未免太自私了吧,還有,愚公不一定非要移山不可啊,搬家不就行了嘛,又何...

成語接龍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怎麼成語接龍

山字打頭成語,非常之多,我給你開出來十幾個 山珍海味 山高水長 山高水低 山高水險 山光水色 山清水秀 山窮水斷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愚公移山怎麼成語接龍 山字打頭成語,非常之多,我給你開出來十幾個 山珍海味 山高水長 山高水低 山高水險 山光水色 山清水秀 山窮水斷 山窮水盡 山窮水絕 山容海納 ...

語文 愚公移山)

1從文中找出與下列句子中括號的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 1 投諸渤海 之 尾,隱土之北。答 運於渤海之尾 2 面山 而 居。答 何苦而不平?2比較分析 其妻獻疑 與 智叟笑而止之曰 內容,然後回答。1 其妻對愚公的舉動是從 角度說的,話語中帶有 嘲諷 的語氣,其目的是 說,愚公是不可能移山。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