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秦 趙長平之戰,為何秦軍完勝,趙國卻輸得那麼慘?

2025-02-05 23:00:16 字數 1774 閱讀 1198

1樓:網友

一方面是因為主帥的原因。在一開始趙國的將軍是廉頗,廉頗深諳用兵之道,一直不出兵,所以秦國就放出風聲說廉頗不善於用兵,趙國的趙括非常厲害,最終趙王將廉頗換下,使用了趙括而慘敗;另一方面也與趙軍的士氣有關,秦國一向所向披靡,而這時的趙國已是在舉全國之力來與秦國打這一仗,所以在士氣上就弱於秦國。

2樓:二丁目木木木

因為趙國將趙括作為大將軍,趙括軍事才能並不強,他的紙上談兵戰術直接導致了這場戰役中秦軍完勝,趙國輸得非常慘。

3樓:社會生活家

主要是因為趙國將廉頗換下之後,趙括太過於急功近利,中了白起的埋伏才會導致慘敗。

長平之戰中趙國為什麼會輸給秦國?是因為實力相差太大嗎?

4樓:韓公子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趙國當時糧草不足,所以不得不急於求勝,當時秦國的主帥白起推測到了趙國的情況,所以就根據趙國的打仗心理制定了佯敗的作戰計劃。

結果趙國的主帥趙括真的中計了,白起就獲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而趙國就成了戰敗國。

在長平之戰開始之前,秦國共有六十多萬將士,而趙國才有四十多萬,光是兵力的差距都是非常大的。

而且之前趙國都是有廉頗來當主帥,但是廉頗擅長防守,在面對秦國的士兵的時候,廉頗雖然沒有失去領土,但是也是多次敗仗,趙國國王覺得如果繼續讓廉頗當主帥的話,可能會耗費更多的人力財力,所以就換了主帥,讓趙括擔任廉頗的主帥位置。

在此之前因廉頗多次失敗,所以導致趙國的糧草不足,剛上任的趙括肯定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就有點想要速戰速決,不僅僅是趙括這樣想,趙國國王也想早點結束戰爭。

但是這時候趙國士兵士氣低迷,根本沒有打仗的動力,所以就算是換了個主帥也是這樣,因此在面對秦國強烈的攻打的時候,他們很快就潰不成軍。

而秦國與趙國糧草不足的局面恰恰相反,秦國當時因為商鞅變法經濟有了很大的提公升,而且將士也非常的有士氣,他們在面對戰爭的時候都非常的有信心。

而且秦國的主帥已經分析清楚了趙國當前的局勢,所以說取得勝仗是勢在必得。

5樓:earth魔術

主要是因為秦國有乙個白起,這個將軍可是百戰百勝的,相當狠的乙個角色;又因為趙國供給不足,所以亂了陣腳!

6樓:阿公尺家的小果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將領不一樣,乙個是讓人聞風喪膽的白起,乙個是紙上談兵的趙括,作戰經驗不一樣,趙括也是亂了陣腳。

7樓:梁二胖胖

長平之戰是一場很殘酷的戰役,趙國輸給秦國也是情理之中,秦國大將白起謀略過人,令人聞風喪膽。

8樓:蔣靜陽的水鶴

首先還是因為秦國有白起,白起在那個時候是讓人聞風喪膽的,所以士氣上已經輸了,再加上趙括沒有實戰經驗更加不可能是白起的對手。

9樓:小巴兔

長平之戰那是乙個很殘酷的戰爭了,因為白起坑殺了很多的兵,趙國雖然很強盛,但是派出來的將領卻不是那麼的好,所以最後輸了。

10樓:職場小蔣

我覺得不是,是因為秦國戰術問題,要知道能夠攻克六國,秦始皇也不是吃素的。

11樓:光之綠巨人

我覺得不是,還有秦國的戰術剛好剋制住了趙國,趙國沒有人能敵得過秦國的將領。

12樓:啊洋

並不是,還是與校領的乙個用兵有關係,趙括紙上談兵是有名的,白起用兵如神,其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13樓:嘟嘟

其實他們兩個國家的實力差不多的,但最終趙國卻輸了。我覺得可能是在戰略上用得不恰當。

長平之戰後白起建議乘勝滅趙,秦昭襄王決定暫時議和,誰更有道理?

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為什麼殺白起,卻放過范雎?秦昭襄王之所以殺白起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政治鬥爭,對於這種情況,秦昭襄王惱羞成怒,就殺白起,也算是給其他軍功集團的人乙個警告吧。而不殺范雎也很簡單,他認為范雎並沒有犯錯,沒必要殺他。在長平之戰結束後,白起曾請求趁熱打繼續追擊趙國,可是那秦昭襄王卻聽信了范雎的...

春秋戰國時期,為何盛行「鐘鼓之樂」?

鐘鼓 樂隊,在史書中一般均稱為 鐘鼓之樂 這是一種以編鐘與建鼓為主要樂器的大型管絃樂隊。它興起於西周,盛行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之際。近年在湖北隨縣戰國初期的曾侯乙墓出土的 鐘鼓 樂隊便是典型的一例。禮樂 樂是禮的體現為了維護統治者的權威而出現了不同的樂曲。而春秋時周王朝已無法維護其統治權威故而天下諸...

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趙降卒四十萬,屍骸百里,確有此事

史記 記載 長平之戰長平之戰 選自 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 秦昭王 四十四年 前263 白起攻 韓 南陽太行道,絕之。四十五年 前262 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其守馮亭與民謀日 鄭道已絕,韓必不可得為民。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黨歸趙。趙若受我,秦怒,必攻趙。趙被兵,必親韓。韓趙為一,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