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因搬遷給員工賠償,請問賠償金要扣稅嗎?扣多少?

2025-02-10 18:55:14 字數 4365 閱讀 4568

1樓:不得瑟中年

看數額。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2樓:網友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徵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3樓:老實人老實幹事

1、如題所述內容不夠具體,難以提供確切答覆;

2、一般地,如果屬於常規的補貼補助性質的,那麼,應予併入員工個人工資薪金收入計繳個稅;如果可舉證公司搬遷損害員工利益而向員工賠償相應經濟損失,那麼,員工取得該賠償收入無需計繳個稅;

4樓:套富

您好,我是諮詢的合作律師,已經收到您的問題了,目前諮詢的人比較多哈~您好,我是諮詢的合作律師,已經收到您的問題了,目前諮詢的人比較多哈~您稍請等一下。

親親 國家規定了對勞動者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最低標準,只有超過該標準的數額,再按照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的實際年限進行平均後,才向勞動者徵收個人所得稅。 以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為標準,低於該數額的,勞動者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高於該數額的,勞動者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親親 不需要,如果是指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即賠償金,是免徵稅的。

提問。高於是按多少比例交?

以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為標準。

提問。好的,謝謝!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公司企業拆遷賠償款要交稅嗎

5樓:謝鵬輝

法律分析:公司企業拆遷補助款的企業所得稅,拆遷補助並非營業所得,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 的規定,企業取得的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按4種不同的方式處理。企業取得「搬遷補償收入」除了涉及企業所得稅外,還涉及營業稅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稅和印花稅等3個稅種。

法律依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衫族的通知》 第二條 企業取得的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按4種不同的方式進行企業所得稅處理:

一)企業根據搬遷規劃,異地重建後恢復原有或轉換新的生產經營業務,用企業搬遷或處置收入購置或建造與搬遷前相同或類似性質、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以下簡稱重置固定資產),或對其他固定資產進行改良,或進行技術改造,或安置職工的,准予其搬遷或處置收入扣除固定資產重置或改良支出、技術改造支出和職工安置支出後的餘額,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

二)企業沒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資產、技術改造或購置其他固定資產的計劃或立項報告,應將搬遷收入加上各類拆遷固定資產的變賣收入、減除各類拆遷固定資產的折餘價值和處置費用後的餘額計入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三)企業利用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購置或改良的固定資產,可以按照現行或纖弊稅收規定計算折舊或攤銷,並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四)企業從規劃搬遷次年起的五年內,其取得的搬遷收入或處置收入暫不計入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在五年期內完成搬遷的,企業搬遷收入按上述規定豎陪處理。

公司搬遷賠償款需要交稅嗎

6樓:姜超

一)需要,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118號)文的規定,企業取得符合規定的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根據搬遷規劃,異地重建後恢胡缺正復原有或轉換新的生產經營業務的,用這些搬遷或處置收入購置或建造與搬遷前相同或類似性質、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以下簡稱重置固定資產),或對其他固定資產進行改良,或進行技術改造,或安置職工的,准予其搬遷或處置收入扣除固定資產重置或改良支出、技術改造支出和職工安置支出後的餘額,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

二)企業利用政策褲悔性搬遷或處置收入購置或改良的固定資產,可以按照現行稅收規定計算折舊或攤銷,並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三)企業從規劃搬遷次年起的五年內,其取得的搬遷收入或處置收入暫不計入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在五年期內完成搬遷的,企業搬遷收入按上述規定處理。

一、我國的拆遷稅收是怎樣的。

對企業取得的政策性搬遷收入,應按以下方式進行企業所得稅處理:(一)搬遷企業根據搬遷規則,用企業搬遷收入購置或建造與搬遷前相同或類似性質、用途的固定資產和土地(以下簡稱重置固定資產),以及進行技術改造或安置職工的,准予搬遷企業的搬遷收入扣除重置固定資產、技術改造和安置職工費用,其餘額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二)企業因轉換生產經營方向等原因,沒有用上述搬遷收入進行重置固定資產或技術改造,而將搬遷收入用於購置其他固定資產或進行其他技術改造專案的,可在企業政策性搬遷收入中將相關成本扣除,其餘額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

二、拆遷補償收入企業所得稅繳納。

搬遷企業根據搬遷規劃,用企業搬遷收入購置或建造與搬遷前相同或類似性質、用途的固定資產和土地(以下簡稱重置固定資產)、以及進行技術改造或安置職工的,准予搬遷企業的搬遷收入扣除重置固定資產、技術改造和安置職工費用,其餘額扮扮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企業因轉換生產經營方向等原因,沒有用上述搬遷收入進行重置固定資產或技術改造,而將搬遷收入用於購置其他固定資產或進行其他技術改造專案的,可在企業政策性搬遷收入中將相關成本扣除,其餘額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拆遷賠償還需要扣稅嗎

7樓:王長玉

企業在搬遷過程中,從**部門得到的拆遷款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而營業稅及增值稅大部分情況下不要繳納。關於所得稅應納稅額,也有多種計算方式,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公式。企業根據搬遷規劃,異地重建後恢復原有或轉換新的生產經營業務,技術改造支出和職工安置支出後的餘額,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

營業稅屬於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一、土地使用權轉讓需要交預繳稅嗎。

轉讓土地使用權需要預繳稅款,具體有營業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其中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是土地用於經營才會繳納的。納稅人提**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按照營業額和規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

二、土地出讓金返規定。

一是對開發企業為**建造學校、幼兒園等公共配套設施而取得土地金返還款的處理意見。

有的認為應該視同銷售處理,徵收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土地增值稅;有的則認為,開發企業建造的學校、幼兒園等公共配套設施是無償贈送給**部門的,與土地出讓金返還沒有直接的聯絡,所以不應徵收營業稅。

二是對開發企業取得土地出讓金返還用於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工程的處理意見。

有的認為對開發企業應視同建築總承包人,徵收建築業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而有的則認為,開發企業已將七通一平的基礎設施工程分別承包給相關專業部門或專業施工隊伍,所以對開發企業不應徵收建築業營業稅。

三是對一些外來的開發企業將土地出讓金返還款直接匯入集團總公司或其他關聯企業的,是否計入開發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出現了不同的意見。

四是對開發企業取得土地出讓金返還款計算繳納土地增值稅的處理意見。

公司搬遷是否有賠償金

8樓:王譯鋅

公司搬遷不一定有賠償金。如果公司在市內進行搬遷的,則沒有賠償金,即使勞動者因此解除勞動合同也沒有賠償金;如果公司辦理現在住所地的城市的,則如果勞動者因此解除勞動合同的,公司應當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如果勞動者沒有解除勞動合同的,則也沒有賠償金。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乙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公佈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公司搬遷是否有賠償金

9樓:集智

公司應該徵求每位員工的意見,同意到新位址工作的,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不同意去的,則提前30天書面通知解除勞動合同,並給予經濟補償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陸鍵動法》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乙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指粗的醫療期滿早逗巧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公司因轉型辭退的員工可以得到賠償金嗎

公司因轉型辭退的員工可以得到賠償金。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 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這裡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法律分析 因企業轉型辭退員工有賠償金...

公司登出員工有賠償金嗎?

僅僅是登出,有無吊銷停止經營活動呢?根據法律規定,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 責令關閉 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為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 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

無故辭退員工 賠償金

根據 勞動法 第三章 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第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 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