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平等原則和合理差別

2025-02-13 07:40:17 字數 5430 閱讀 1115

1樓:封琴瑟煙雨冢

憲法禁止的差別是不合理的差別,即憲法意義上的差別存在合理的差別與不合理的差別。平等權的相對性要求禁止不合理的差別,而合理的差別具有合憲性。如憲法對全國人大代表。

的言論免責權作了特殊規定,這一權利是人民代表基於其取得的代表資格而享有的,不具有代表資格的公民不能享有。在這裡,平等權的價值表現在人民代表在言論免責權行使方面的平等,公民之間權利方面的某些特殊規定是一種合理的差別,不能認為是一種特權。如果不承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合理的差別,僅僅以平等理念處理各種憲法問題,有可能導致平均主義,混淆平等與自由的界限。

基於性別、年齡及個人生活環境的差異,在法律或公共政策。

中有可能出現一些差別,對此應作具體分析,區分合理的差別與不合理的差別。當出現某種差別時,需要判斷是否具有憲法上的正當理由。從一般意義上講,判斷差別合理性的基本原則是:

1)是否符合作為憲法核心價值的人的尊嚴原則;(2)確定差別措施的目的是否符合公共利益;(3)採取的手段與目的之間是否有合理的聯絡等。(三)平等權型別目前,從世界各國憲法的規定看,平等權的型別劃分主要有以下幾種:1、禁止差別內容的規定。

在憲法中規定禁止差別的方式有三種:(1)憲法中只列舉禁止差別的理由;男女平等原則的規定屬於第一種型別。(2)只列舉禁止差別的領域。

有關教育機會平等內容的規定屬於第二種型別,它明示了教育領域的平等。(3)同時規定禁止差別的理由與領域。我國憲法第34條的規定屬於第三種型別,它規定了在行使選舉權。

領域不能以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

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為由進行差別對待。從憲法的基本精神看,除上述憲法列舉禁止領域與理由外,其他方面的不合理理由也屬於禁止範圍。

2樓:可可

平等原則是指在法律面前人平等,不允許有特權存在。平等原則要求在適用法律時,對任何人都不得以其種族、膚色、性別、語言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加以歧視,也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差別對待。合理差別原則是指在法律適用上應當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適用不同的法律,以保障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同時又要防止法律適用上的不公正現象。

合理差別原則要求在具體案件的法律適用中,應當充分考慮到案件的具體情況,對於不同案件的不同情況,適用不同的法律,以求得法律適用上的統一正確。平等原則和合理差別原則是法律面前人平等原則在司法領域的兩種表現形式,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我國法律面前人平等原則的基本要求。

3樓:十五愛水果

親~這道題由我來,打字需要一點時間,還請您耐心等待一下~

如何理解平等權與合理差別的關係?1.由於年齡上的差異所採取的責任、權利等方面上的合理差別。

比如我國《憲法》規定年滿18週歲的公民才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就屬於這種型別。2.依據人的生理差異所採取的合理差別。

比如女性的孕期保護。3.依據民族的差異所採取的合理差別。

比如我國法律對於少數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

平等原則和公平原則,有什麼區別?

4樓:知行三農

許多人喜歡將平等原則和公平原則混為一談,但是實際上平等和公平完全是不同的。平等在一定的程度上指的是一種資格,而公平則指的是結果以及產生結果的程式。平等原則和公平原則在法律的程式上就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平等指的是雙方都沒有任何的特權,無論是權利還是義務都是相同的。

而公平則指的是兩邊的行為是相匹配的,所以平等原則和公平原則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公平原則更多的指的是權利和義務是一致的,不會履行任何不公平的義務。<>

公平不容易許多網友在生活當中總是想要平等或者是公平,事實上平等是很容易的,然而絕對的公平卻是非常困難的。無論處於哪乙個領域當中,都沒有辦法做到完全的公平,因為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偏差產生,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追求公平則是非常困難的。在同乙個公司同乙個部門當中,上前沒有辦法做到公平,更不要說更大的平臺了。

沒有絕對的公平網友們一直都在追求著公平,但是現在社會當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因素非常嚴重的影響了公平的意義。首先不要說是在社會上了,就連在學校裡面都沒有辦法享受到絕對的公平。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作為乙個成熟的人也應該學會去接受這些現象。

沒有辦法追求絕對的公平,但是平等卻是一定要追求的。<>

平等的資格平等原則其實指的就是一定的資格,而每乙個公民都應該享有這種資格,所以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該遵循平等的原則。中國的平等原則實際上就是法治的最基本原則,如果沒有辦法做到平等原則的話,那麼一切都將會亂套。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每個公民都應該守護好自己相應的職責,也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權利。

5樓:周**強強

這兩個是有很大區別的,平等原則是在法律關係當中表現出來的,而公平原則是指雙方法律結果與雙方的行為是相互匹配的。並且是兩個方針也是不同的。公平原則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並且公平原則一般強調在市場經濟當中的。

而平等原則是指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是否是平等對待的。所以這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我們一定要理智的看待。

6樓:愛情來了擋不住

平等原則是在法律關係中權利和義務都是相同的,是沒有特權的。平等原則主要是指民事主體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承擔的責任和權利也是一樣的。公平原則是雙方的法律結果和雙方的行為是一樣的,公平原則也是民法最基本的一項基本原則,公平原則主要是強調在市場經濟中任何的經營者都是要以市場交易規定為準則的。

7樓:李佳楠那男

乙個是法律關係,乙個是結果,資格不同,程式不同,結果不同,行為匹配度不同。

8樓:天悅

平等原則一般指的是資格,而公平原則一般指的是結果或者過程,而且在這個社會上沒有絕對的公平,所以法律就會做出相關的規定,採用公平原則保證每乙個公民得到他們應有的權利。

9樓:開心就好

性質不同,本意不同,平等指人們在社會,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享有相同待遇,公平處理任何事情,何情合理,不會偏袒哪一方面?

10樓:白珍全全全

兩者的概念不同,適用的範圍不同,而且原則的標準不同,並且約束的範圍也不同,深層次的內涵也不同,並且兩者的目的性也不同。

11樓:撒的謊

說的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東西,雖然會有一些類似的地方,但實質是不一樣的,內容方面有很大的區別,而且平等也不代表公平,公平確實能夠代表平等,大家應該對這兩個原則都有乙個明確的區分。

如何理解平等原則

12樓:王長玉

平等原則的理解: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時候,不論年齡、性別、職業,一律平等,就算是行政機關與他人簽訂買賣合同,地位也是平等的。

民法物頃仔典》第四條。

民事主罩汪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乎弊民事法律關係。

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如何理解平等原則

13樓:姜超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條規定,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平等原則主要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一層族念含義是平等保護所有民事主體的合法民事權益。

所謂平等原則,也稱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則集中反映了民事法律關係的本質特徵,是民事法律關係區別於其他法律關係的主要標誌,它是指民事主體享有獨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其中平等以獨立為前提,獨立以平等為歸宿。

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係中,民事主體互不隸屬,各自能獨立地表達自己的意志,其合法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原則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體體現,是民法最基礎、最根本的一項原則。

現代社會,隨著在生活、生產領域保護消費者和勞動者的呼聲日高,平等原則的內涵正經歷從單純謀求民事主體抽象的法律人格的平等,到兼顧在特定型別的民事活動中,謀求當事人具體法律地位平等的轉變。我國民法明文規定這一原則,強調在民事活動中一切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意在以我國特殊的歷史條件為背景,突出強調民法應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

一、《民法典》平等原則的意思是什麼。

1、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2、不同的民事主體參與民事關係,適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的地位;

3、民事主體在產生、變更和消滅哪穗棗民事法律李拆關係時必須平等協商;

4、民事主體的合法權利平等受法律保護。

二、平等原則在民事訴訟主體之間的運用。

民事訴訟法》第8條規定:「當事人有平等的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平等原則: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比如委託**、申請回避、收集提供的證據、申請財產保全、在法庭提供新證據、要求重新調查、提起上訴、申請再審或執行等;二是雖為當事人雙方享有,但需由雙方當事人共同行使才能產生法律後果的訴訟權利包括請求調解、自行和解、質證;三是一方當事人專有的訴訟權利,包括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撤訴,而承認、反駁訴訟請求和反訴則專為被告享有。

1、當事人雙方的訴訟地位完全平等;

2、實體權利的享有者與實體義務的承擔者訴訟地位平等;

3、雙方當事人擁有同等的行使訴訟權利的機會、便利和手段;

4、人民法院要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平等保護和平等對待。

平等原則

14樓:北京周潔

解釋】本條是關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規定。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是我國刑法的又一項基本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

刑法解釋:第四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解釋】本條是關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規定。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是我國刑法的又一項基本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國憲法確定的法制原則譽御。刑法規定,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這一法制原則的具體體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刑法原則,有兩層含義。一是要做到刑事司法公正,吵手即定罪公正、量刑公正.、行刑公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對犯罪的任何人,不分民族、種族、職業、出身、性別、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情況、職位高低和功勞大小,都應予以刑事追究,公正、平等地適用法律。

在司法實踐中,只有遵守這個原則,嚴格依法辦案,才能維護和實現這個原則。二是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本條這一規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由於封建殘餘思想、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影響,特權思想在一些人中,特別是在少數領導幹部中仍有一定市場,以言代法、以權代法的現象仍然存在。因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其實質就是反對特權。

1.79年彭真同志在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關於七個法律草案的說明》中曾強調指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國全體人民、全體共產黨員和革命幹部的口號,是反對任何特權的慶碰巖思想**」,「對於違法犯罪的人,不管他資格多老,地位多高,功勞多大,都不能加以縱容和包庇,都應當依法制裁。」刑法規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為反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和反對超越法律的任何特權,提供了法律**。

民法平等主體中的平等如何理解

民法中的平等 也稱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平等原則是民法規定的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的準則,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民法通則 第3條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關係區別於其他法律關係的主要標誌。平等原則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體體現,是民法最基礎 最...

如何理解人格平等,人格是平等的

無論古今中外,人與人相處總是強凌弱,眾暴寡,戰爭侵略,人吃人,人殺人,很少能有真正公平待遇者,人格更談不上。而人之所以為人,本有與一般生植物特異之靈性普遍地存在,並不以善惡賢愚富貴貧賤而稍有區別。人各安其居,各事其事,不幹涉他人就不輕於被人壓抑乃可無愧於為人。作者認為,欲求人格平等,首先必須剷除奴隸...

如何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什麼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矢志不渝 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 存在和發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向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