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看待儒家思想的核心,「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2025-02-17 23:05:09 字數 2334 閱讀 5113

1樓:牧博秋夢澤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上面寫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在古代這個「三」是複數虛指,代指很多的意思,「無後」指的是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並不是指沒有後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

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其中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是最大的不孝。並且這句話後面還舉了乙個「無後」的例子。

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說的就是舜在娶妻時沒有提前告知自己的父母,沒有盡到自己做兒子的責任,這就是「無後」了。所以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並不是說沒有後代就是不孝。那為什麼後人的理解出現了錯誤呢?

這是後世腐儒們在研究先賢書籍時,根據自己的理解擅做註釋所造成的。漢代有位文人叫趙琦,他寫了一本《十三經注疏》來解釋先賢哲言。在書中他寫道「於禮有不孝者三,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在這裡他把不孝具體劃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曲意逢迎父母的錯誤,對父母無條件的服從,這是不孝,第二種是家中貧困,父母衰老,子女卻不是謀取官職俸祿來供養父母,這也是不孝,第三種指的就是不為家族延續後代,這也是不孝,並且是最大的不孝。這種說法與古代宗族家庭思想十分符合,所以廣為流傳。

2樓:木偶有淚在掉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怎樣理解?

3樓:匿名使用者

三種解釋,唯一稱得上荒唐的,就是不盡責任的說法,但它被到處複製,網民跟著喊口號。

1、「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意思是什麼?答案當然只有乙個,就是:無後通假於無後,是目無尊長。

它出自中國倫理學會會刊《道德與文明》2020年第5期發表的劉霖映**《「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之「後」當釋為尊者》。

2、網路流傳的說法,「不孝的表現很多,不盡後輩的本分(責任)為最大」,稱得上胡言亂語!!無論作子女還是作哥哥、姐姐、職工、**,要麼盡責任、要麼不盡責任嘛。不孝=不盡後輩的本分(責任),不孝的事情都沒盡責任!

孝=盡了後輩的本分(責任)。不盡本分(責任)為最大,就是說,不孝有三,不孝(不盡本分)為大。

3、舊說法,無後是沒有後代男子傳宗接代,第一句還是說得通的。但第2句說不通了。

4、比較一看,沒盡本分(責任)的說法,比舊說法來得荒唐!

5、「不盡後輩的本分(責任)為最大」,一句胡言亂語,怎麼廣泛流傳?

乙個原因是普通網民文化素質低,習慣於跟著別人喊口號。另個原因是傳播者不講理,到處複製,特別是「哪吒搞笑動漫 」,在知道里與人辯論,說不過(凡事有理,他不講理,只宣告各有各的說法,他不在意說法是否荒唐),正常的做法是在這種情況下不會去繼續複製了,但他不理睬了,不斷變換標題的文字,不斷髮帖,複製他的內容,2021-22年發帖幾個,多年來發帖不少了,在知道里搜尋那句話的解釋,很多就是他的複製說法,小變換罷了。他的做法,正常嗎?

6、三種解釋,各有各的適用物件,舊說法適合於守舊的人,不盡責任的說法荒唐,適合於喜歡喊口號的那些網民,專家的說法只適合於那些喜歡擺事實說道理的人。網民起碼幾億,素質如金字塔,分層次,絕大多數人習慣於跟著喊口號,喜歡擺事實說道理的人還是比較少,人群從來就是分化的。所以,不要認為某種說法會成為唯一說法,人們從自己的心態和認識能力出發,去認可某個說法,不是因為某個說法有理就認可,也不會因為某個說法荒唐就拒絕。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誰的觀點。?

4樓:love靜心觀天下

孟子 離婁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趙岐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

趙岐補充: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孝。

2.當父母親年老,為人子,若因家裡沒錢,無遊簡法侍奉父母親,使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或者無功名,不能考秀才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神弊褲家揚名吐氣,是為二不孝。

3.孟子以為,為人子,若不娶媳婦,傳宗接代,沿襲家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為三不孝。

其中第三點,又延續到現代,父母親看到孩子長大,到適婚年紀,或者兒女結婚多年,卻沒有子嗣,就開始著急,常常會念叨:「孩子不孝卜告。」這也就是為何中國人一向重男輕女的原因。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誰說的?

5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誰說碰御的?

1.孟子。2.老子。

正確答案:孟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說的,記述在《孟子離婁上》中,全文是則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笑盯巖君子以為猶告也。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儒家思想核心,就個體而言,是仁義禮智聖德性論 五行 思想 就社會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愛 厚生,公平 涵蓋 中 正義 涵蓋 正 誠實 守信,革故 鼎新,文明 和諧,民主 法治等,它是我們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石。仁 大家耳熟能詳,是儒家最核心的思想之一,在 論語 中 仁 字出現次數高達109次,是出現頻...

如何正確看待儒家思想,今天如何正確對待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其實就是忠君思想。由忠君思想衍生出來的等級制度,可以強化老百姓心中君權至上的信念,同時在任何一個階層也都有各自的規則,使得整個社會較好管理。其實西方的古代封建社會也是類似的,只不過他們那些君主的權威來自於暴力和 教 條。目的一樣手段不同。我國古代雖然戰亂不休,但對老百姓還是多采取溫和的教育方...

儒家思想是如何發展的,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經過漢代思想家的改造和完善,儒家思想發展成漢代的經學。經學的代表人物,首推西漢著名的哲學家董仲舒。他建立了一套 天人感應 的神學目的論體系,提出了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建議,開以後兩千多年中國社會以儒家為正統的先聲。董仲舒主張的 天不變,道亦不變 和 三綱五常 性三品說 等思想,為後世統治者所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