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上聯是登峰望嶽杜甫抒壯志,下聯是臨山觀海曹操表雄心。
杜甫(西元712年-西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春襲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森猜北方,並實此森型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2樓:匿名使用者
臨山觀海曹操表雄心。
杜甫的望嶽中哪一句體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俯
3樓:艾運旺公尺昭
末句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寫詩人從望嶽產生了登嶽的想法,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聯號為絕響,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寫出了雄視一切的雄姿和氣勢,也表現出詩人的心胸氣魄。「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
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比,表現出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望嶽。朝代:唐代。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曾。通:層)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透過望嶽中的哪兩句詩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4樓:韓學鼎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的《望嶽》中體現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的句子是:—————,—————。
5樓:匿名使用者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6樓:賽摩爾豪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不僅寫出了泰山的雄偉,也表現出詩人的心胸氣魄,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
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上春。」有時單用乙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
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比,表現出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絕頂。
7樓:
望嶽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曾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表現作者雄心和氣概的應該是最後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它也是千古名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的詩歌望嶽
8樓:網友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註釋。1、岱宗:泰山別名岱,居五嶽之首,故又名岱宗。
2、鍾:賦予、集中。
3、決:裂開。
4、凌:躍上。
譯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麼巨集偉壯麗? 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
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層層雲氣公升騰,令人胸懷盪滌, 看歸鳥迴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 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
賞析。杜甫「望嶽」共三首,這一首是寫望東嶽泰山的。詩以「望」入題,讚歎東 嶽,謳歌造化。
希望凌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志。開首兩句,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 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寫遙望, 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盪滌。最後兩句寫望嶽而生登臨峰頂之意願。表達了 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會 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
杜甫寫望嶽時的志向
9樓:網友
望嶽一共有三首:
詠泰山的《望嶽》表現的是一種積極用世的思想,代表杜甫青年時期光芒四射,積極進取的人生,因而予人雄奇壯闊的感覺,全詩形成了遒勁峻潔、氣魄雄放的風格;
詠華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報國無門之情,代表杜甫中年時期失徨,動極思靜的人生,此詩因而顯得委婉曲折,沉鬱頓挫;
詠衡山的《望嶽》即或是有所諷喻,代表杜甫晚年時期內斂安命,與人為善的人生。從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轉變的軌跡。
不過,無論他的心態如何改變,有一點始終是相同的,那就是他的忠君愛國之心了。青年時杜甫想要為國出力,中年時他雖不得意,卻仍有報國之思,晚年時他念茲在茲仍是君主與朝政。
杜甫望嶽抒懷的名句
10樓:永遠醒著
杜甫《望嶽》抒懷的名句是:會當凌絕猛辯頂,一覽眾山小。
望嶽。朝代:唐代。
作攜賣者:杜甫。
原文:岱宗夫如何?齊魯枝隱缺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的翻譯
五嶽之首泰山的景象怎麼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由於大自然的偏愛,給了這兒神奇秀麗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為一明一暗兩部分。層層雲升騰,心胸蕩然,極力張大眼睛把飛鳥歸山映入眼簾。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那時俯瞰群山會是多麼渺小!杜甫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
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中與杜甫《望嶽》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徵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 敢於攀登絕頂 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
杜甫的「望嶽」和春望」有什麼區別
一 望嶽 與 春望 的 望 不同表現在 1 望嶽 中的 望 指 遊覽,它體現了詩人登山泰山被所看到的美景折服而感嘆,情調是快樂的。春望 中的 望 指 對未來的思考,感想。它體現了詩人看到國家動盪而感到無限的悲傷,因此他心裡難受,對國家未來的一種思考。2 春望 的望寫出了作者憂國憂民的心情。望嶽 則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