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戴眼鏡的詹姆斯
幼兒園和小學的差異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看待:
1)幼兒園教育是「教養並重」,小學教育則是「以教為主」;幼兒園的教學方式以遊戲為主,小學則以課堂教學為主。
2)幼小銜接。
是孩子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乙個過程。我們不能單純把這個過程看成是擇校、上培訓班,而要從多方面著手準備,最終幫助孩子順利跨過這道坎。
3)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孩子面對的學習環境、行為規範、同伴關係、老師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對於這些差異,幼兒園老師和家長要確保孩子的知情權。
提前讓孩子有所瞭解,甚至親身去體驗,從而為順利過渡到小學做好心理準備。
4)幼兒園教育「教養並重」,小學教育則「以教為主」
5)幼兒園的主要任務不是要教會孩子多少知識,而是要在保證孩子健康發育的同時,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性格。在這個階段,幼兒園除了給兒童以生活照料和養育外,還要對他們進行敬慶全面、和諧的啟蒙教育,讓孩子能度過乙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6)小學則要亮搏握依據銀判一定的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對孩子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包括德、智、體等方面的全面和可持續教育。每門課程不僅有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
與教學要求,還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等。
讓孩子能更好的幼小銜接,家長可以考慮選擇專業的機構去幫助孩子更好的過渡。
2樓:網友
對的,在下達檔案通知的主要措施裡有。
一)幼兒園做好入學準備教育。幼兒園要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冊旦為入學做好基本素質準備,為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要進一步引導教師樹立科學銜接的理念,大班下學期要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做好生活、社會和學習等多方面的準備,建立對小學生活的積極期待和嚮往。
要防止和糾正把小學的環境、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簡單搬到幼兒園的錯誤做法。
二)小學實施入學適應教育。小學要強化銜接意識,將入學適應教育作為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納入州飢擾一年級教育教學計劃,教育教學方式與幼兒園教育相銜接。國家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減緩教學進度。
小學將一年級上學期設定為入學適應期,重點實施入學適應教育,地方課程、學校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主要用於組織開展入學適應活動,確保課時安排。改革一年級教育教學方式,國家課程主要採取遊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等方式實施,強化兒童的**性、體驗式學習。要切實改變忽視兒童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的現象,堅決糾正超標教學、盲目追趕進度的錯誤做法。
三)建立聯合教研製度。各級教研部門要把幼小銜接作為教研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教研計劃,推動建立幼小學段互通、內容融合的聯合教研製度。教研人員要深入幼兒園和小學,根據實踐需要確定研究專題肢鬧,指導區域教研和園(校)本教研活動,總結推廣好做法好經驗。
鼓勵學區內小學和幼兒園建立學習共同體,加強教師在兒童發展、課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時解決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實踐中的突出問題。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需要遵循哪些原則?
3樓:纖月舞
幼小銜接。應遵循的原則。
原則一:整體性原則。幼兒園教育與小爛罩學教育是乙個整體的系統,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連續性要求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相銜接,幼兒園為小學作預備,階段性要求各自的教育內容、要求、途徑、方法符合兒童發展,帶有明顯的、不同的階段特點。
在幼小銜接工作中,要把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內容視作乙個整體,堅持整體教育;
原則二:協調性原則。幼小銜接作為一項複雜的任務,由家庭教育。
幼兒園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承擔和完成。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必須處理好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相互關係;
原則三:雙向性原則。雙向性是指小學和幼兒園相互銜接,園領導和老師要設法與小學溝通,既要保持幼兒園的獨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與小學保持連續性;
原則四:全面性原則。全面性是指銜接的內容要包括體、智、德、美各個方面。
入學準備是全面素質的準備,包括身體、學習和社會性適應等方面。教師和家長最關心的是兒童的學習,最苦惱的是他們的社會適應效能力,而兒童的身體素質。
和社會適應效能力對學習又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幼小銜接應是全面的銜接;
原則五:漸進性原則。漸進性是指從幼兒入園之初就開始逐步做銜接工作。
兒童某方面的能力和爛襲習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將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各方面素質分解成不同層次、水平的教育目標,劃分到不同階段的教育中去完成。銜接工作應該從兒童一入園就開始,整個幼兒教育時期,都要為兒童入小學和今後的成長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質準備。在學前的最後一年,側重做好兒童入小學的特飢歷鬧殊準備。
試述幼兒園方面的幼小銜接工作策略。
4樓:考試資料網
1)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幼兒對小學生活的態度、看法、情緒狀態等,對其入學後的適應性影響很大。為此,幼兒園應當通過多種教育活動,特別是加強與家長、小學的合作,來讓幼兒逐步瞭解小學,喜歡小學,渴望上小學,最後愉快、自信地跨進小學。
2)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性。培養幼兒的主動性;培養獨立性;發展人際交往能緩姿力;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發展動作,增強體質。
3)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學習準備。培養良好的擾大絕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品質;仿廳發展思維能力和基礎能力。
德國幼兒園與中國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有什麼區別?
我個人覺得前者是培養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自由發展,後者是強迫孩子們去學習,每天還給他們規定學習時間和學習的數量等等。德國幼兒園教育更加親近自然 放鬆幼兒天性,中國幼兒園教育方式更傳統,害怕孩子受傷害。教育的區別就是德國相對來說比較重視,孩子們小時候玩耍讓他們不會失去他們應有的天性,而中國幼兒園可能就...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如何防止,如何防止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內容
幼教 綱要 明確規定了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 那就是幼兒園要讓孩子在各種遊戲中完成其學習任務,並在保育教育並重的基礎上保證幼兒的語言表達力,空間想像力,社會交往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創造力均得到充分的發展和鍛鍊。幼兒教育絕不是讓幼兒寫幾個字算幾道題那麼簡單,幼兒園應給幼兒培養出其人生髮展所需要的誠...
幼兒園與小學的區別是什麼,小學和幼兒園有什麼區別
幼兒園與小學有哪些不同?星知計劃 入學前,孩子的主導活動是遊戲,他們在遊戲中無拘無束的模仿 學習。入學後,孩子的主導活動由遊戲轉為學習,他們要在課堂上認真地 系統地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完成各科作業,並要認真地遵守學校 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由鬆散 隨意轉向嚴格 認真。這種根本性的變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