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師幫翻譯成白話文正文見下面

2021-03-05 09:21:35 字數 5680 閱讀 8317

1樓:十三得勒

呂祖百字碑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無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返復,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首先講述入手養氣之法,在於忘言、降心、清靜、無為。在靜養之中尋找動靜之機產生前之先天本住,本性湛然,無形無象,因而無事以守之。由此悟得真常境界,真一不二,常清常靜,此時方可以「應物」,即採藥。

採藥之際,不可執於有為,迷失先天本性。本性不迷,自然能住,能住則炁自返回,而可採藥歸爐。炁回之後,內丹自結,而神與炁合,配坎離於壺(指丹田)中。

神與炁反覆配合,此為人身內部之陰陽交 媾。乃得真陽之炁點化全身陽質,如同雷聲普化之景。清陽之炁升於頭頂還精補腦,化為甘露灑下,溫煦全身。

修道之人,此時如飲長生美酒,如痴如醉,逍遙自在,凡人豈能知曉,此中之妙難以言述。功夫至此,進入自如境界,坐聽無弦之琴,明通造化之機。雖在人間,如同天上,因而名之曰「上天梯」。

寶誥背誦讀熟,時時轉念,大有靈感。只要做善道之事,所做必成,必能隨其心願。以下逐句解釋:

1.養氣忘言守

「養氣」,養的是元始祖氣,又名曰:「浩然正氣。」既然要養此浩然正氣,首先要把心靜下來,參禪靜坐,越自然越好。

閉口藏舌,舌尖頂上顎,此即「忘言」之妙用。為什麼要忘言呢?不忘言則開口神氣散矣,極為重要的是「守」之為妙。

試觀守字之意義。上有寶蓋,下有方寸,方寸者,即方寸寶地也。此寶地非上丹田,亦非下丹田,而是中丹田黃庭中宮也。

守此中宮方寸寶地,與《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之義理相同。因此,這句丹語注重在「守」之為妙者歟。

夫「守」之訣竅,內含性命雙修、取坎填離、水火既濟、陰陽交媾、嬰奼結合、天地交泰之意。夫天地乾坤得交接之道則天長地久;世間男女夫婦得交接之道則延年益壽、在世長年。道經雲: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至理者也。

2.降心為無為

人之心屬於離卦,為火,火炎上而好飛,所以人心好動。例如,長春真人作的《西遊記》,將人心比作猿猴,專門好動不好靜。「孫悟空」大鬧天宮,盜老君仙丹,偷王母蟠桃,大鬧龍宮要寶,得了定海神針即金箍棒,能大能小(比人之真陽外腎),大鬧陰曹地府閻羅殿,勾去了自己及其猴屬的生死簿,一切等等。

這就說明人的心動時多,不是想這就是想那,沒有清閒的時候。所以正文說要「降心」,只有降服了人的後天之心,道心才能復活呢。人的道心復活才能「為無為」,「無為」即無所作為。

經雲:「有為者動,無為者靜。」只動不行,只靜也不行,只有動靜結合才是清靜無為的大道呢。

人心者識神也,道心者元神也。所以修道之士,首先要降服人心,只有降服了人心,始可為其無為大道。無為、無所作為,就是清靜無為大道。

必須心平氣和,精神專一,保養太和真氣。先降服人心,忘言守中,靜之又靜,虛極靜篤,始可得到清靜無為元始大道。

然而只憑本身元神天性大慈悲也不行(此只是性功),必須分辨出真偽。喻如唐僧取經去西天,沒有火眼金睛的孫大聖,何以能取得真經來呢?到西天路途遙遠十萬八千里,而孫行者一個筋斗就十

萬八千里,其意義說明了什麼呢?這就說明了,人去掉十惡八邪立見我佛如來,而我佛如來分明就是人之道心。詩云:

「佛在靈山莫遠求,我佛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如此說來,我佛遠嗎?

不遠,汝心即佛,佛即心。只要你去掉十惡八邪,自然立見我佛如來矣。要想立見我佛如來,請先把心猿降服,自然為無為矣,清靜無為元始大道得之矣。

3.動靜知宗祖

動靜二字是老祖宗給的,我們再以動靜傳給子孫萬代,代代相傳。「動靜」二字,其意義大矣哉。經雲:

」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這豈不是老祖宗給的嗎?歌雲:

「行著妙,說著醜,惹得愚人笑破口。」其實動靜二字,動不能常動,靜不能常靜。經雲: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所以清靜者,大道也。

修道用功之人,常常清靜,使天地之正氣完全歸納於我身,久而久之,自然開靈機、長智慧。天地即我,我即天地。陰符經雲: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這也就是「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之意。既然知道動靜二字是老祖宗給我們的,就應當保持動靜,化為清靜,復還歸於元始祖炁。

常清常靜,常清靜矣。身在道中,道在身中,元始祖炁永遠在我身中。如此這樣,則金丹大道吾得之矣,這樣才真能知道動靜就是老祖宗矣。

4.無事更尋誰

這個無事並不是沒有什麼事,而是在心平氣和之時,捫心自問我要幹些什麼?為了說明這句話,還得用上句說的,「動靜知宗祖」藉以承上啟下。我沒有其他事,那麼我還找誰呢?

這些問號總結一下的答案那就是還得找老祖宗,溯本追源,為所無為,參玄悟道,做那個清靜無為大道。這個答案我認為極其正確,乾脆放下一切,參禪靜坐,追求真常清靜無為大道。

呂祖頭一句就說了「養氣忘言守」,為什麼要返復不斷地說呢?只有反覆說反覆講,紮紮實實地記在心中與腦海裡,就自然會悟到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呂祖他老人家諄諄教導我們,要將起始的四句真言作為中流砥柱看待,也就是看作照明燈塔,是此百字碑的綱領。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無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希我同道修士,志心稱念,則福生無量天尊,有不可思議之功德矣。

5.真常須應物

「真常」的大道理,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去體驗,比如應酬答對、交接來往、一切人情等等。古云:「練達人情皆學問,落花水面亦文章。

」如果不練達人情,不懂得和人交接來往,在世面上過正常生活那是不可能的。修士雲:「人道不全,天道遠之。

」這就是說,用人間的大道理來衡量尚不合格,何況修成天理的大道呢!

以上是在世俗上的說法,再談談修道內功。經雲:「湛然常寂」,才是真常大道呢!

又云:「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這是引用《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之言,借經證實「真常」之道。那麼「須應物」呢?真常大道內功來了,必須懂得「應物」,此則內隱修真天機。

為什麼要講得這麼神祕呢?為的使學者注意「應物」二字大洩天機。這也就是上句說的無事更尋誰,去找老祖宗無極大道。

即虛之極、靜之篤,活子時要來,不老不嫩時必須應酬這個真陽之物。這個「物」非同一般之物,而是先天至尊至貴的無價至寶。此物無形而有形,有形而不可見,修成無價之至寶,所以稱之至尊至貴。

亦名「聖胎成就,身內有身,神成真聖,真聖合太虛,太虛合真空,真空合虛無自然,虛無自然是元始真一,元始真一是吾真身也。先天而生,生而無形;先天而長,長而無體。雖無形體,大道常存,永劫不朽不壞,萬聖同居。

」這是引用《元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堪可證實此句「真常須應物」,越引用經典,越是證實了這句真言矣。

6.應物要不迷

上句對「應物」二字的重要性業已闡明,這句說的是「應物要不迷。」呂祖他老人家告誡我們應物的重要性,千萬不要迷誤。應物時機一有迷誤、稍一差失,則走丹漏爐、前功俱廢,悔之晚矣。

這句真言不只在修真丹道上重要,即便在世法處事上,也決不要差失迷誤。諺雲:「當事者迷」,當事迷誤則有差失,事後悔之晚矣,「應物」著迷可把人坑苦啦。

世上有等敗類分子迷花亂酒,這些酒色之徒不堪一提。所以丹道「應物」二字,道俗一理,分順逆。詩云:

「應物之基靜參玄,道俗一理分聖凡。順則生人成凡胎,逆則修仙結大丹。」其意是陰陽交合,水火既濟,混融於中宮,謂之五行俱全,會合凝聚為一家,自然暢美矣!

氣入臍為息,神入氣為胎,胎息相合。此即太乙含真氣,龍虎交媾產生藥物,是即「應物」也。喻如凡人母親有胎,自覺中宮有物,在丹道當用神意火符燒煉方得不散。

此即神氣交合,這就是應物。每一日得一交即得一物,狀如黍米,還於黃庭中宮,自可延年

益壽。以火候煅煉三百日足,如龍有珠,可以升騰。詩云:「如人有內丹,在世必長年。應物要不迷,修成大羅仙。」

7.不迷性自住

凡人在世如能不迷而常清醒,不被塵情所迷惑,方寸不亂自有一定主宰,這才叫真正的不迷性自住呢,此外說也。

內修丹道,如在本身活子時一來,凡人便起淫心慾念,稍一動搖,精趨熟路,此即迷也,落後天矣,修士可不慎哉。應當重整剛志,痛改前非,這才稱得起是一個修道之人而不迷矣。只有不迷,保住真寶之「應物」,才可能使我的元神真性自住於中宮,使神凝氣結、溫養聖胎而得到真寶至尊之應物呢。

此法號曰「太陽煉形」,以冬至陽生為起始**(即本身之活子時,比作冬至),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忙中抽閒即可用功。要把腰挺起來,端然正坐,默運心火之母炁,自然隨氣貫滿周身及四肢。鼻息綿綿若存,此即用之不勤,丹田中之五氣氤氳,達於遍體四肢百骸。

腎之真炁,煉骨如毛之輕,可以乘風駕霧。肝之真炁,煉筋如玉,可以馳如奔馬之速。心之真炁,煉成血白如膏,可以盈耐寒暑。

肺之真炁,煉就肌膚如雪之白,斯時也可以換骨易形。脾之真炁,煉肉堅實如石之硬。化氣如金,始曰丹成。

五氣朝真,炁聚而不散,五氣煉形凝而不衰,號曰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壽與天齊,斯可謂之「不迷而性自住」矣!

8.性住氣自回

性者天性也,即人之元神也。元神天性屬於離卦三。離卦納己,為己土,為自己,也就是**的己土也,就是自己的真意。

把自己的真意、天性、元神三者合一,總名曰性,住在自己的心中。夜眠居心臟,覺醒時入於腦海泥丸宮內。人之腦海好想事,好動、好飛而炎上,所以稱之曰離,為火,號曰天性,丹名曰內丹,其根源居心。

既然修道,必須使之心火下降,心火下降自然腎水上升矣(此內含性住氣自回之義)。

氣者命也,即人之元精元炁,屬於坎卦。坎卦納戊土,為陽土,就是人之真意。把自己的「真意、元精、元炁」三者合一,總名曰命,住在自己的腎宮。

夜眠睡熟,陽動,容易洩漏走精,屬於坎水、潤下。修士應注意:及時清醒過來用真意收回,不使之外出。

用意領使迴歸體內中田,號曰外丹,與元神凝聚為一結合,名曰神氣凝結,成為刀圭,入口,神化無方。

詩云:「丹成五氣自芳芬,炁真方可會元神。煉形換骨非凡客,自是長生物外人。

」長春真人曰:「金液大還丹」,其中純陽真炁長生,是為後天氣足養先天真炁,已是陸地神仙、在世長年。古今上真,有純陽真炁升入四肢便可升舉。

號曰太陽煉形而化真氣,自然形神俱妙、與道合真。隨五氣而換骨易形容,自然能避寒暑。昔日衰朽之姿,煉之豐潤而端正;從前枯槁的形容,煉得強健而紅潤,何止返老還童而又身輕骨健。

乘風馭氣,駕霧騰雲,號曰南宮飛仙,是塵環中的羽客。雖未離殼昇仙而已升騰自在,當為地仙者、上流神仙之下品,皆因丹田五氣煉形,貫通四肢百骸是也,煉形之功不為小矣。是曰「性住氣自回」,性命雙修其功巨也,可不尊乎?

9.氣回丹自結

當然氣回就是不使之外洩而出,俗曰漏精,把元精收回。元精元氣我之命也,氣回就是我命由我自己掌握,這就是精足氣滿用真意收回,和自己本身內丹(即自己元神天性真意)結合,是名曰性命雙修丹自結矣。亦名神氣交合、三田既濟,就是把頂中的神水下降,丹田真氣上升,號曰水火既濟。

一撞入腦,名曰肘後飛金精。本法用陽時中刻,平坐伸腰,闖三關,閉耳聞,神水下降;伸腰舉腹,鼻引長息,默運心火,一撞三關,金精入腦。補之數足,面紅肌白如膏,身輕。

金精入腦,緊閉兩耳(耳通於腎也),併入天宮(泥丸也),化成金液。下降如淋灰相似(去濁留清也),下降入咽,伸腰默運心火,自上顎承下,清涼味美,神水滿口,潤下黃庭,號曰金液還丹。當此上顎有甘美水下降入咽_,暗引丹田之真氣上升,而以鼻息引其氣遍滿四肢周身。

斯時上水下火.是為真既濟。訣雲:「頂神水,入中源,丹田真陽返上田。

水火相交為既濟,守中飛昇大羅天。」

長春真人曰:「喻如人之真意屬土,煉之為瓦,瓦可千年不壞;肝膽屬木,神火之母,煉而為炭,炭可年久不壞。」人慾修長生之道,無出乎既濟真意之法,是乃還丹煉形之法同用之功也。

那麼金液還丹,化丹成金;太陽煉形,形如美玉。還丹未還之際,煉形未起之時,水上火下,相見於重樓之下。而曰既濟之時,當用地天泰之卦,即子後午前是也。

每一次一粒如金粟,顆顆還於黃庭。每顆生金光一道,意運出放皮毛之際而金光滿室。何止長生不死,是欲棄殼昇仙之時也。

所以正文雲:「氣回丹自結矣。」詩云:

頂中神水降中田,腎宮真氣向上翻,龍虎交合憑真意,水火既濟結大丹。

請幫忙翻譯成白話文。謝謝,請幫忙翻譯成白話文,謝謝

出自 洛陽伽藍記 金莖和玉葉,長滿院子。炫目至極。香氣撲鼻。所有陽光下的和春天的蓬勃發展。像雪一樣清冷,是神明之骨。陰陽之精華。天地未知。與眾不同。鳥類紛紛棲息於此,毛色青黃相雜,有綠頭有紫頰,使翠枝芳草更為生意盎然。白鶴 丹足生自他鄉,都遠道而來,依賴水木而翱翔。以上文段出自 洛陽伽藍記 卷二的正...

翻譯成白話文,謝過,翻譯成白話文,謝謝

宋 南北朝時的劉宋 參軍 丞相幕僚 鮑照,他的詩風源自於二張 張協 張華 作品善於描寫事物的形狀狀態。其詩的 清新瑰麗深得景陽 張協 之精髓,又有茂先 張華 的華麗柔美,在氣勢上強於謝混,豪放過於顏延 顏延之 鮑照 綜合了蕭張謝顏四家的長處,是跨越兩個朝代 東晉和劉宋 的重要詩人,可惜他雖然才華出眾...

請幫我把下面3小句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謝謝

1 錦緞糊在燈籠表面 裝飾 玉石鑲嵌在刀口上,不是不好看,版 但 只為了一點裝飾 的效果,權卻不知道 原來的實用性 落在 咯。錦緞遮蔽了燈籠原有的照明的功能,玉石妨礙了刀口切割的作用,都是些無用之事啊 2 這個.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徐大椿 樂府傳聲 元曲家門 曾雲 直必有味,俚必有實情,顯必有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