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在教材使用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地補充和取捨版,以使教材的權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做教科書的主人,而不應是教科書的奴隸;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應是課程的設計者。課程資源除教材以外,還包括學生生活、學校、社會、自然中所有有利於課程實施,有利於達到課程標準和實現教育目的的教育資源。
開發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資源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條件,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保證。要改變依靠教科書實施課程的做法,充分合理地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這是我們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利用除教材以外的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生活在自己身邊的相關資料,各種形式的網路資源,報刊等等。
通過計算機和因特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此外,學生、家長和其他社會人士也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生命載體和開發主體。
在教學過程中應處理好哪幾個基本關係 5
2樓:匿名使用者
1、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必然聯絡: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間接經驗;學習間接經驗必須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基礎;防止忽視系統知識傳授或直接經驗積累的傾向。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必然聯絡:智力的發展依賴於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又依賴於智力的發展;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才能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智力;防止單純抓知識教學或只重能力發展的片面性。
3、掌握知識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聯絡:學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積極的態度才能使他們的思想得到提高;學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動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
4、智力活動與非智力活動的必然聯絡:非智力活動依賴於智力活動並積極作用於智力活動;按教學需要調節學生的非智力活動才能有效地進行智力活動、完成教學任務。
5、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的必然聯絡: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學生簡捷有效地學習知識、發展身心的必要條件;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教師有效地教學的一個主要因素;防止忽視學生積極性和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偏向。
3樓:·侯斯頓之戀
1 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係
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間接經驗;學習間接經驗必須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基礎;防止忽視系統知識傳授或直接經驗積累的偏向.
2 掌握知識與培養思想品德的關係
學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積極的態度,才能使他們的思想得到提高;學生思想的提高有推動其積極地學習知識;防止只專注知識傳授或搞純思想教育的傾向
3 掌握知識與提高能力(發展智力}的關係
能力的發展依賴於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又依賴於智力的發展,二者互為條件;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才能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智力和能力.防止單純抓知識教學或只重能力發展的傾向
4 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關係
智力因素主要指感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認知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指興趣,動機,需要,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個性心理特徵等方面的因素.二者密切聯絡的
智力活動是非智力活動的基礎,非智力活動依賴於智力活動,並積極作用與智力活動;按教學需要調節學生的非智力活動才能卓有成效的進行智力活動,完成教學任務.
5 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係
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基本含義
教學本質是特殊的認識活動,是教師教學生認識的活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具有主導作用,就是同教學活動的意義上說的,他決定教學的內容,方法,和形式.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從教學認識上說的,教學中師生關係只能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關係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學生間接有效的學習地學習知識,發展身心的必要條件.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教師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主要因素,防止忽視學生主體性和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偏向.
閱讀教學中你認為教材內容和教學內容之間的關係是怎樣?
4樓:張宇大俠
我認為教材內容不等同於教學內容。長期以來,教師們一直受到:在課堂教學中是以教師為中心、在課堂上開展工作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以課本教材為中心的影響。
這種影響牢牢地束縛了教師的教學思想及教學行為,使得眾多的教師不敢越雷池一步。於是到今天就演變成了「考什麼,就教什麼;考什麼,就學什麼」,出現了越教越死,越學越死,只記結論不講過程的局面。
顯然的,這種現象出現,與新課改精神是相背離的。那麼,應怎樣科學地處理好「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辯證關係呢?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必須首先搞清楚這兩個概念的問題:
「教材內容」。這是學科教材具體形態層面的概念,它主要 面對「用什麼教」的問題:為了使廣大的學生較好地掌握既定的課程內容,學科教材編制者提供「通常可以用什麼教」的建議。
理想的情況,學科教材內容應該做到「課程內容教材化」、「教材內容課程化」。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課程內容要通過種種資源的運用使之具體地顯現;另一方面,教材要形成可操作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走進教材設定的世界,構建科學的思考與研究能力。
事實上,這種情況由於受到客觀制約,是很難實現的。
「教學內容」。這是學科教學層面的概念,它同時面對兩個問題:第一,針對具體情境中的學生更有效地達成既定的課程目標,「實際上需要教什麼?
」第二,為使具體情境中的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課程內容,實際上最好用什麼去教?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它邏輯性地蘊涵了教師參與課程研製、用教材教和教學為學生服務等教學理念。
當我們瞭解了上述概念的區別後,也就明白什麼是教學內容,什麼是教材內容了。所以說,教材內容不等於教學內容,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不同的概念,作為教師,不能再單純、片面地將教材內容理解為教學內容了。
怎樣將教材內容轉換為教學內容,需要教師在備課時用心揣摩:揣摩教材;揣摩學生;揣摩教法;揣摩教學情境的設計等。教學內容既然是對教材內容的再加工,這中間就有裁剪取捨和編排組織的問題。
因此說,教師備課,不是簡單的教材內容大搬家,不是印刷體的手寫化。唯如此,備課的真正意義才能得到落實,高效課堂目標才能真正得到實現。
我認為,教材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應著重把握以下幾方面:
一、妥善處理「城市化」傾向的教材
教材的編寫者主要是生活在城市的學者、專家,他們有時為了獲取相關的調研資料,在學生中進行調查,但往往調查的物件主要是城市學生,使得我們的教材、試題有明顯的「城市化」傾向,有些農村中學的學生無法理解,在授課時對其做一個簡單的變革,讓其符合農村實際,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些。
二、根據學生實際處理教材
教材中的觀點都是編者經過精心策劃的,具有嚴密的邏輯順序性。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在編寫教材時有時無法處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碰到的具體問題。此時作為老師則可以根據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或最關心、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進行授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們的編者在編寫教材時已經賦予老師靈活處理教材的權利。
三、運用課外事例、書本事例 , 豐富教材
如今的教材已經為我們的教學和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為避免教材中材料的不足, 教師在運用這些材料時應對它們進行認真地再挑選.對一些蘊意不深文字淺顯的事例材料,只要求學生自閱,教師略為點撥皆可,而對一些因受教材篇幅限制敘述過略的典型事例材料,教師則須對其進行充實性講解。
同時教師應善於收集那些與學科知識相關的事例材料,在收集事例材料時,要注意事例材料的科學性,真實性,並適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學生的生活環境是豐富多彩的,社會上各式各樣的現象他們都有所見有所聞.其中一些社會反面的人和事也必然成為他們見聞的一部分。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涉及到這些社會現象的事例材料是難以迴避的現實。但是,教師在使用反面事例材料時,必須在堅持正面教育的前提下,一方面要把握一定的量和度,另一方面更要善於引導.用對反面事例材料持批判地講述,達到正面教育的效果。
教師運用的事例材料應有強烈的時代感,特別要善於運用一些學生關注和喜愛,而又是在近期發生的事例材料。這樣能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有新穎感,使學生更能夠接收和理解教師的教學。教師在上新課時,不要怕 「 炒現飯 」 ,除了找一些課本以外的典型事例進行論述外,還要充分運用課本的典型事例,對於這些課本事例不要怕學生已經看過,教師可以對這些學生已經瞭解的事例進行概括、綜合,用以分析、論證基本觀點,這樣學生在熟知具體事例的同時,能夠理解記清知識要點,有利於理清教材結構,更好地論證基本觀點和原理,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對於課本教材中例項教師要避免不管不問。
此外,運用事例材料進行教學,教師應儘可能地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如投影,幻燈,錄音和錄影等。採用這些教學手段能使事例材料的運用更為直觀,其良好的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現在各校基本已將電腦多**引入了課堂教學,在為教學中運用事例材料開拓了更為美好的前景。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紙質教材知識承載量畢竟有限,編者難以緊隨時代的發展變化及時更新教材內容,迅速打造「升級版」。此外,容量有限的教材不可能將所有內容明示出來,少數知識點由於缺乏足夠的條件難免讓人產生疑問。因此,教師不應拘泥於教材,而應大膽用好、用活教材,應以教材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緊密聯絡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科學合理地生成或新增少量內容來彌補教材的些許缺陷,使教材內容這一「骨骼」變得血肉豐滿,使課堂教學煥發勃勃生機,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全面昇華。
我們的源泉便來自教師、學生豐富、鮮活的教育實踐。教師實踐的智慧總是勝於理論的智慧。課改必定在實踐中踐行,我們得在教學實踐中去磨礪、去礪煉,只要我們充分利用我們手中材料,用好用活我們的教材,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開創一個新的局面。
讓我們師生都迎著課改的風浪,在實踐中成長吧!相信經過短暫的陣痛,便會迎來一個新的開始。這是我一名普通教師的期盼,是千千萬萬孩子們的心願,更是我國教育大業的希望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來開展工作
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善於提問激疑,引導教學步步深入 注重通過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啟發學生獲取知識 發揚教學民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和現有的已有的物質條件,做出工作計劃,按計劃去做,邊做邊修正自己的計劃,最後反饋回來,在研究。問題比較複雜,還是先接觸學生,從學生的需要開始。瞭解學生,...
如何認識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之間的關係
教學bai 過程是學生掌握知識du 發展智力的過zhi程.掌握知識dao與發展智力既相互關係 回又有區別 答.在教學過程中,應正確認識和處理二者的關係,把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統一起來.x0d1 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必要前提,智力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離開了知識的掌握學生智力的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
如何 把握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的鼓勵賞識評價
鼓勵的話語如春風細雨。合理的評價能點亮學生心中智慧的明燈。作為美術教師,在評價方式上要從 美 的角度來實施。一個賞識的眼神,一次滿意的點頭,一個會意的微笑,加上客觀合理的話語,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評價方式有自評 他評 集體評 教師評等。在評價過程中,不要只注重教師與他人對作品的評價。更要注重學生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