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與佛學,佛教有什麼區別佛教,佛學有什麼區別

2021-03-04 02:32:32 字數 6507 閱讀 3547

1樓:引經據典正法

1 我們這個佛號,如果聲聲佛號都能轉境界,那就消業障了。

2 如果這個佛號轉不了境界,那就消不了業障。

3 為什麼有人能消得了,有人消不了?這個問題就是你會不會,會不會個中的妙理。

4 你要果然會了其中的妙理,句句都能消業障,這是一點不假的,那真是無量的功德。

5 唸佛法門,它特別注重在「一心念佛」,這四個字決定不能夠馬虎過去!

6 我們平常天天唸佛,為什麼佛號轉不了境界,消不了業障?沒有用「一心」,所以佛號不得力。

7 如果你一心念,這個佛號當然就得力。所謂「一心」,最簡單的說法,一句佛號之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叫一心念。

8 一面唸佛,還一面打妄想,不但不能消業障,這是念念在造業。

9 念著佛還打妄想,還胡思亂想,這個業可造大了!所以,要曉得「一心念佛」。為什麼唸佛?「求願往生」。

10 沒有第二個想頭,一心一意就是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一定要知道這個世界苦,這個世界可怕。

11 曉得這個原則,無論在什麼場合、無論用什麼方法,統統都是修清淨心,唯有清淨心才能成就。

12 心清淨,才能斷煩惱;煩惱斷了,業障就消了。我們真正想消業障,一定要修清淨心。

13 你能夠懂得這個原理,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一年到頭在境界裡就練這個就行了。

14 用清淨心幫助你念這一句佛號,佛號是提起你的覺心;用一句佛號又幫助你如是用心,用清淨心。

15 用清淨心,就是用真心。真正能這樣修學,沒有一個不成就,正是古德所謂「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落空,這個原理是「性淨就障盡」。

16 我們不是天天講要消業障嗎?用真誠的心,業障就消除;業障消除,真心就顯,就這麼回事情。

17 你想真正消業障,要用真心待人接物。

18 要想真正消業障,我們一定要破自己的情執,一定要破一切妄想分別執著。

19 可是,我們也很想不打妄想,偏偏要打妄想;這個無可奈何,這是自己有業障。

20 業障如何消除?這也是個大問題。有些人急於要消業障,你有這個心、有這個願望,別人就有隙可乘了。

21 別人告訴你:「你出錢,蓋個廟或做個什麼,你的業障就消掉了。」諸位想想看,你把錢統統丟盡,業障消了沒有?

22 你做了功德還有障礙、還有麻煩,你不是又增加許許多多的妄念嗎?這是魔來擾亂。所以,你不但業障沒消掉,反而增長不少業障。

23 你果然在一切境界裡一念不生,業障就消掉了。你一天到晚還是打妄想,業障沒消掉!不但沒消掉,還增加不少。

24 我們今天唸經、唸佛的目的在**?為什麼要念經?為什麼要念佛?一定要懂得。

25 不念經、不念佛就打妄想,妄想是什麼?妄想就是業障。

26 有人說:「我業障很重!」你問問他,什麼是業障?他也說不出來。他罪業很重,什麼是罪業?他也搞不清楚。

27 《地藏經》上講得清楚,「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罪業是什麼?罪業就是起心動念,就是打妄想。

28 由此可知,學佛人他學什麼東西?就是把妄想去掉而已。妄想去掉,心就定,心就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29 學佛到底學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這個一定要搞清楚。絕對不是我念了多少部經、唸了多少部論,我也會寫、我也會講,那沒有用處的!

30 又會寫,又會講,那些世間人都會!把佛法當作世間一種學問去研究,他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

31 學佛是要修戒定慧,佛學是搞世智辯聰,完全是兩樁事情!學佛,成就的是功德;佛學,成就的是造業!

32 搞佛學,不但功德沒有,說老實話,福德也沒有,真正講老實話,那是造業。

33 我們自己,到底是在修積功德,還是在造業?這個不能不搞清楚。

34 我們天天希望消業障、消罪業,你要明理,你要曉得我們在生活裡怎樣去做。

35 如何運用我們的思想,如何運用我們的雙手,才能遠遠地離開一切罪業,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就在於你自己會不會用心。

36 在國外曾經有人問我:「懺除業障,是不是要去拜梁皇懺,拜水懺?」梁皇懺拜了,水懺也拜了,他業障消除了沒有?不但沒消除,還增加不少。

37 什麼叫懺除業障?你每天想想你的過失,能改過就叫做懺除業障。

38 每天想想,我今天哪些事情做錯?哪些事情念頭是不如法?能夠每天反省自己的過失,改正自己的缺點,就叫做懺除業障。

39 改進就是消業障,不改進就是業障沒消除!這是真正求懺悔。所以懺悔就是精進,就是日新又新。

40 有些同修常常來問:「我的煩惱業障太重,造的罪業太深,能不能往生?」如果你常有這個懷疑,的確是大障礙。

41 《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那一章,就是第十六觀那一章,佛給我們講:「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

42 我想,同修們雖然造罪業,還沒造那麼重!問題就在你臨終那一念是不是佛號?問題在這個地方。

43 如果臨終一念確確實實是佛號,對於淨土法門能信、發願又肯念,決定往生。

44 所以諸位要曉得,平時念佛唸到功夫成片,這就是真正的懺除業障。

45 什麼叫業障?心裡頭有念頭就是業障。「真心無念」,真心裡沒有念頭、沒有妄念;凡是起心動念都是妄心,妄心就是業障。

46 真心裡沒有念頭、沒有妄念,由此可知,念這句佛號,不摻雜一個妄念,就是消業障、懺除業障。

47 你起心動念打妄想就是業障,你一天到晚講廢話是業障。唸佛,你不打妄想了,也不說廢話了,你的業障豈不就消除了嗎?

48 我們天天想求消災,用什麼方法?唸佛就是最好的消災方法,最好的消業障的方法,你要會用!

2樓:玉奇教授

學佛是指真正的佛教徒,通過學習佛陀的教誨而修行最終成佛的一個行為過程。簡單的說就是修行。

而佛學是一種意識形態的產物,和我們平時接觸到的數學、物理學、化學一樣。作為一種學科存在,或者有人說是哲學。

學佛和佛學的區別在於人對於佛的認識和研究形式。比如,出家人是學佛者,是修行者。出家人用佛的教誨身體力行,融入到生活最終的目的是成佛。

而佛學的學者專家,一般的來說是當做學術研究,不是修行。古代有很多大儒名家都通看三藏經典,有的還看過好幾遍。但是論起修行呢,則絲毫沒有。

有的偶爾會有人格的昇華,但都不如學佛修行者是以佛為生活,完全用在生活上。這就是學佛和佛學的區別。總的來說,學佛和佛學在形態上,一個是一種行為過程,一個是一門學說;在行為上呢,一個是已成佛為目的的行為,完全融入生活的修行,一個則是作為研究和愛好,並不以成佛為目的。

那麼佛教呢,是一種宗教,一總形式。那麼但凡提到宗教呢,我們總是第一個印象就是西方概念中的宗教。有個至高無上的教主,宗教典籍和一些宗教形式。

其實漢語中的宗教源自佛教,而佛教的宗教則是另一番解釋。佛教中的「宗」是指的「明心見性」,也就是說佛教以明心見性為宗。而三藏十二部經典作為「教」。

在這裡呢,學佛者是以學習三藏經典(也就是佛的教誨)來達到明心見性的地步(就是大徹大悟)。所以佛教中,原始的宗教這個詞的意思和現在我們所認為宗教的意思是毫無關聯的,沒有任何宗教形式的體現。這是佛教的宗教和現在西方宗教上的區別。

如果以現代西方概念上的宗教來比較,佛教和學佛關係不大,可以說(佛教)只是學佛者在修行過程中所衍生出來的宗教形式,這就是學佛和佛教的區別。而佛教的原始意義是指佛的教誨,並不是宗教形式。

而現代西方概念的佛教和佛學應該是從屬關係,佛教中包含佛學以及其他的學科。

話說樓主 你是想抄**麼

3樓:百度使用者

學佛----的「學」是學習,動詞。就是學習釋迦牟尼佛想我們要做的行為。

比喻說:釋加牟尼佛想要我們不要吃肉,那我們在做著了並且做到了,這就是在學佛。

佛學----的「學」是文學,名詞。佛想要我們做的事情。

比喻為說:佛說殺生其中一個報應就是會讓短命,所以要想減少短命報的機會,那就不要殺生了。----這就是其中一小部分的佛學。

按不按照這樣做就是你的事情了,按照這樣做的話,那就是學佛。

4樓:獅子指月

佛學乃學科,是知識,知道了而不修,反而多了所知障。

學佛乃修行,是行動,需要有佛學相輔相成。

5樓:佛崽

佛是屁·但是比你的屁大很多·臭很多·響很多·神很多·不服就比比·要就給你來幾個q我

佛教,佛學有什麼區別

6樓:8萬4千法門

1 我們這個佛號,如果聲聲佛號都能轉境界,那就消業障了。

2 如果這個佛號轉不了境界,那就消不了業障。

3 為什麼有人能消得了,有人消不了?這個問題就是你會不會,會不會個中的妙理。

4 你要果然會了其中的妙理,句句都能消業障,這是一點不假的,那真是無量的功德。

5 唸佛法門,它特別注重在「一心念佛」,這四個字決定不能夠馬虎過去!

6 我們平常天天唸佛,為什麼佛號轉不了境界,消不了業障?沒有用「一心」,所以佛號不得力。

7 如果你一心念,這個佛號當然就得力。所謂「一心」,最簡單的說法,一句佛號之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叫一心念。

8 一面唸佛,還一面打妄想,不但不能消業障,這是念念在造業。

9 念著佛還打妄想,還胡思亂想,這個業可造大了!所以,要曉得「一心念佛」。為什麼唸佛?「求願往生」。

10 沒有第二個想頭,一心一意就是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一定要知道這個世界苦,這個世界可怕。

11 曉得這個原則,無論在什麼場合、無論用什麼方法,統統都是修清淨心,唯有清淨心才能成就。

12 心清淨,才能斷煩惱;煩惱斷了,業障就消了。我們真正想消業障,一定要修清淨心。

13 你能夠懂得這個原理,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一年到頭在境界裡就練這個就行了。

14 用清淨心幫助你念這一句佛號,佛號是提起你的覺心;用一句佛號又幫助你如是用心,用清淨心。

15 用清淨心,就是用真心。真正能這樣修學,沒有一個不成就,正是古德所謂「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落空,這個原理是「性淨就障盡」。

16 我們不是天天講要消業障嗎?用真誠的心,業障就消除;業障消除,真心就顯,就這麼回事情。

17 你想真正消業障,要用真心待人接物。

18 要想真正消業障,我們一定要破自己的情執,一定要破一切妄想分別執著。

19 可是,我們也很想不打妄想,偏偏要打妄想;這個無可奈何,這是自己有業障。

20 業障如何消除?這也是個大問題。有些人急於要消業障,你有這個心、有這個願望,別人就有隙可乘了。

21 別人告訴你:「你出錢,蓋個廟或做個什麼,你的業障就消掉了。」諸位想想看,你把錢統統丟盡,業障消了沒有?

22 你做了功德還有障礙、還有麻煩,你不是又增加許許多多的妄念嗎?這是魔來擾亂。所以,你不但業障沒消掉,反而增長不少業障。

23 你果然在一切境界裡一念不生,業障就消掉了。你一天到晚還是打妄想,業障沒消掉!不但沒消掉,還增加不少。

24 我們今天唸經、唸佛的目的在**?為什麼要念經?為什麼要念佛?一定要懂得。

25 不念經、不念佛就打妄想,妄想是什麼?妄想就是業障。

26 有人說:「我業障很重!」你問問他,什麼是業障?他也說不出來。他罪業很重,什麼是罪業?他也搞不清楚。

27 《地藏經》上講得清楚,「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罪業是什麼?罪業就是起心動念,就是打妄想。

28 由此可知,學佛人他學什麼東西?就是把妄想去掉而已。妄想去掉,心就定,心就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29 學佛到底學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這個一定要搞清楚。絕對不是我念了多少部經、唸了多少部論,我也會寫、我也會講,那沒有用處的!

30 又會寫,又會講,那些世間人都會!把佛法當作世間一種學問去研究,他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

31 學佛是要修戒定慧,佛學是搞世智辯聰,完全是兩樁事情!學佛,成就的是功德;佛學,成就的是造業!

32 搞佛學,不但功德沒有,說老實話,福德也沒有,真正講老實話,那是造業。

33 我們自己,到底是在修積功德,還是在造業?這個不能不搞清楚。

34 我們天天希望消業障、消罪業,你要明理,你要曉得我們在生活裡怎樣去做。

35 如何運用我們的思想,如何運用我們的雙手,才能遠遠地離開一切罪業,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就在於你自己會不會用心。

36 在國外曾經有人問我:「懺除業障,是不是要去拜梁皇懺,拜水懺?」梁皇懺拜了,水懺也拜了,他業障消除了沒有?不但沒消除,還增加不少。

37 什麼叫懺除業障?你每天想想你的過失,能改過就叫做懺除業障。

38 每天想想,我今天哪些事情做錯?哪些事情念頭是不如法?能夠每天反省自己的過失,改正自己的缺點,就叫做懺除業障。

39 改進就是消業障,不改進就是業障沒消除!這是真正求懺悔。所以懺悔就是精進,就是日新又新。

40 有些同修常常來問:「我的煩惱業障太重,造的罪業太深,能不能往生?」如果你常有這個懷疑,的確是大障礙。

41 《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那一章,就是第十六觀那一章,佛給我們講:「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

42 我想,同修們雖然造罪業,還沒造那麼重!問題就在你臨終那一念是不是佛號?問題在這個地方。

43 如果臨終一念確確實實是佛號,對於淨土法門能信、發願又肯念,決定往生。

44 所以諸位要曉得,平時念佛唸到功夫成片,這就是真正的懺除業障。

45 什麼叫業障?心裡頭有念頭就是業障。「真心無念」,真心裡沒有念頭、沒有妄念;凡是起心動念都是妄心,妄心就是業障。

46 真心裡沒有念頭、沒有妄念,由此可知,念這句佛號,不摻雜一個妄念,就是消業障、懺除業障。

47 你起心動念打妄想就是業障,你一天到晚講廢話是業障。唸佛,你不打妄想了,也不說廢話了,你的業障豈不就消除了嗎?

48 我們天天想求消災,用什麼方法?唸佛就是最好的消災方法,最好的消業障的方法,你要會用!

佛教裡如來,佛,菩薩,羅漢有什麼區別

佛與菩薩有什麼區別呢?覺悟的深淺不同。佛是完全覺悟的。其次是菩薩,再次是阿羅漢,他們都是出六道輪迴的。而我們還是凡夫,在輪迴裡面轉。南無阿彌陀佛 佛,菩薩,羅漢怎麼區別 佛與菩薩有什麼區別呢?佛,菩薩,羅漢的區別 1 在佛教中的地位不同 1 佛 地位高於菩薩 羅漢。是修行所能達到的第一等果位。從羅漢...

中原佛教與藏傳佛教有什麼區別,西藏佛教與中原佛教有什麼區別嗎

中原佛教是顯宗 佛教是密宗修練法門不同但是最終目的都是一樣的。在修行方法上 bai有非常大du的不同 相對來說zhi 藏傳更系統一些 從入門dao如何修行 一步步來內 而且 學藏傳容必須皈依上師 由上師帶著一步步走 如果上師沒有傳法 是不可以修的 中原佛教 也就是 漢傳 這種系統相對少一些 也有必須...

佛教中高舉右手是什麼意思,佛學中,佛的各種手勢代表什麼意思呢?

最普及的是佛祖的 釋迦五印 佛像的手,有各種不同的姿勢,佛教稱之為 印相 或 印契 各種印相有其特定的含意,這是識別各尊佛像的重要依據。最常見的印相是釋迦摩尼的 釋迦五印 分別有 說法印 施無畏印 禪定印 降魔印 與願印。分述如下 1 說法印 說法印,以拇指與中指 或食指 無名指 相捻,其餘各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