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最後為什麼用綠字

2021-03-05 09:18:16 字數 5435 閱讀 5153

1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寫的泊船瓜洲,經過,到過入滿自等,最後想起來用綠,因為這體現出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更新增了春天的色彩

2樓:一生何求

王安石《泊船瓜洲》詩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句,言稱王曾多易詩稿,在「綠」字位上屢試用「到」、「過」、「入」、「滿」等數字,均覺平淡而棄,最後經冥思苦想終得一個「綠」字,成為全詩的點睛之筆,由此使全詩出神入化.用「綠」,有春天的色彩

3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的主旨是濃濃的鄉愁的抒發,所以詩的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論者所說的落在了對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繪上,它的語言重心不是「綠」字而是「又」字。而人們之所以特別欣賞「綠」的形容詞用作動詞對春天美景的生動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繪,原因就在洪邁的《容齋續筆》所記載的那一段膾炙人口的煉字故事上。其實王安石在這裡並不是要刻意描繪江南春景之美麗,他把詩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綠」字上,他要表達的是「春風」尚且有情,還知道一年一度「又綠江南岸」,而詩人自己呢,卻不得不在「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離開江南的家鄉,違心地重登仕途。

這一去,前途吉凶莫測,不知何時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個「又」字,融情於景,實在是詩人滿心難以排遣的無限鄉愁的真實寫照。

4樓:我是小小五郎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註釋]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現在江蘇省長江北岸,揚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

4. 鐘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數重:幾層。

6. 綠:吹綠了。

7. 還: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裡。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麼近,中間隔一條江水。

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

「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裡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5樓:匿名使用者

一「~~∨∽訂訂訂訂u∽vvv√∨~^^

據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作者經過多次推敲才用了這個字,作者用了哪些字?為什麼最後才用"綠"字?

6樓:匿名使用者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當宰相後,決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堅決反對,沒幾年就被罷了官。他在京城閉居無聊,決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兒。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揚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蘇省南京市),路過於京口(令江蘇省鎮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時,船靠碼頭,不再走了。他站在船頭上,極目西望,但見青山隱隱,江水滔滔,春風綠野,皓月當空,觸景生情,更加懷念起金陵鐘山(又名紫金山)的親人來了。他走進船舶,拿出紙筆,略一思索,就寫了一首題名《泊船瓜洲》的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寫完後,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麼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

想到這裡,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覆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一些,顯得十分醒目。

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後人所說的「詩眼」。後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7樓:顏景隆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寫完後,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麼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

想到這裡,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覆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一些,顯得十分醒目。

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後人所說的「詩眼」。後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還有,作者還用了"到 過"等字

8樓:小天使安琪兒

王安石是撫州臨川(今江西省臨川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當宰相後,決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堅決反對,沒幾年就被罷了官。他在京城閉居無聊,決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兒。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揚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蘇省南京市),路過於京口(令江蘇省鎮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時,船靠碼頭,不再走了。他站在船頭上,極目西望,但見青山隱隱,江水滔滔,春風綠野,皓月當空,觸景生情,更加懷念起金陵鐘山(又名紫金山)的親人來了。他走進船舶,拿出紙筆,略一思索,就寫了一首題名《泊船瓜洲》的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寫完後,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麼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

想到這裡,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覆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一些,顯得十分醒目。

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後人所說的「詩眼」。後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9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麼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

想到這裡,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10樓:葉綠之夏

作者用了"到 過"等

11樓:旁家灣

用過:到、入、滿;最後才用到綠;

「春風又綠江南岸」作者在作詩中改過多次,最後定稿時才用了「綠」。作者用過哪些字?為什麼最後用「綠」

12樓:西伯利亞的狼

王安石是撫州臨川(今江西省臨川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當宰相後,決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堅決反對,沒幾年就被罷了官。他在京城閉居無聊,決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兒。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揚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蘇省南京市),路過於京口(令江蘇省鎮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時,船靠碼頭,不再走了。他站在船頭上,極目西望,但見青山隱隱,江水滔滔,春風綠野,皓月當空,觸景生情,更加懷念起金陵鐘山(又名紫金山)的親人來了。他走進船舶,拿出紙筆,略一思索,就寫了一首題名《泊船瓜洲》的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寫完後,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麼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

想到這裡,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覆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一些,顯得十分醒目。

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後人所說的「詩眼」。後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王安石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什麼說綠字用的巧妙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泊回船瓜洲 詩中答的 綠 字用得巧妙,自古以來廣為稱道。據南宋洪邁 容齋隨筆 續筆捲八 記載,王安石先後用了 到 過 入 滿 等十多個字,最後才選定這個 綠 字。那麼,這個 綠 字究竟好在哪呢?原來這個 綠 字是一個表顏色的形容...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出自王安石的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出自宋代詩人王安石的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一年初春時節,詩人王安石從揚州到了瓜州渡口,歸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鐘山的寓所 他因變法失敗而被罷相之後,一直住在這裡。他打算先坐...

「春風有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為用好「綠」這個詞,反覆推敲的故事是什麼

王安石是撫州臨川 今江西省臨川縣 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熙寧二年 1069 王安石當宰相後,決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 大官僚的堅決反對,沒幾年就被罷了官。他在京城閉居無聊,決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兒。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揚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 令江蘇省南京市 路過於京口 令江蘇省鎮江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