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之以文,齊之以武什麼意思,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什麼意思啊?

2021-05-01 09:55:27 字數 3341 閱讀 2183

1樓:聽雲者

《孫子·行軍篇》中說:"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

這是說,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義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軍紀來統一步調,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就必定勝利。"令之以文,齊之以武",體現了文武兼施、德威並重的治軍思想和治軍原則。這樣的文武之道也恰如其分地體現在高瑞彬在摩托羅拉的管理藝術中。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什麼意思啊?

2樓:手機使用者

《孫子·行軍篇》中說: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這是說,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義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軍紀來統一步調,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就必定勝利。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體現了文武兼施、德威並重的治軍思想和治軍原則。這樣的文武之道也恰如其分地體現在高瑞彬在摩托羅拉的管理藝術中。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3樓:匿名使用者

《孫子·行軍篇》中說:「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不服。

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義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軍紀來統一步調,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就必定勝利。平素能認真貫徹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會養成服從的習慣;平素不認真貫徹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會養成不服從的習慣。

命令平素能得以認真貫徹執行,是由於將帥與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緣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體現了孫子文武兼施、德威並重的治軍思想和治軍原則。這一思想和原則也同樣適用於管理企業,孫子所講的「文」、「武」之道,也就是今天企業的「硬性」和「彈性」管理。

企業管理是一個過程,是管理者向被管理者施加影響和控制的過程,管理又是一種藝術。決定這一過程和藝術的本質物件是人,核心是人。對人的管理和協調,既可以借制度約束、紀律監督、直至懲處、強制等手段進行剛性(硬性)管理,也可以依靠感召、啟發、誘導和激勵、獎懲等方法進行彈性(柔性)管理。

科學管理的關鍵在於它的精確性和規範性,即變放任管理為規範管理,依靠規章制度、法紀和組織職權進行程式化、有序化的管理。它所強調的是組織管理的戰略、體制、結構等硬體,這就是硬管理。軟管理是依據員工的思想、組織的共同價值和文化、精神氛圍進行的人性化、人格化管理。

4樓:兵法大師

是的。是《孫子兵法》行軍篇中的句子。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什麼意思?

孫子兵法軍形篇令之以文齊之以武什麼意思

5樓:兵法大師

是行軍篇的。意思是:所以要用「文」的「懷柔手段」去管理他們,用「武」的軍紀軍法使他們整齊一致,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就必能勝利。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談談對管理看法,想法

6樓:木永

《孫子·行軍篇》中說:"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

令:命名,引申為施教;齊:使整齊。指用政治道義教育部隊,用軍紀軍法來統一步伐。

有利有弊,酌情對待

誰的軍事思想核心是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7樓:白山黑水濁衣客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出自《孫子·行軍篇》體現的是文武兼施、德威並重的治軍思想和原則。

看你的問題應該是認為是「孫子」(孫武)的軍事思想核心吧

其實這個原則只是孫子軍事思想中的一部分,遠遠算不上核心。

8樓:每天活飽

玉皇大帝, 動不動就派天兵天將,還請別人吃仙桃`

請問《孫子兵法》「行軍第九」中「令之以文,齊之以武」還是「合之以文,齊之以武」 哪一個版本是對的?

9樓:夜月楓誠

行軍第九

孫子曰:

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渡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唯亟去無留,若交軍於斥澤之中,必依

水草而背眾樹,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凡此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

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

軍旁有險阻、潢井、蒹葭、小林、蘙薈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其所居易者,利也;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採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辭卑而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而陳兵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杖而立者,飢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殺馬肉食者,軍無糧也;懸甀不返其舍者,窮寇也;諄諄□①□①,徐與人言者,失眾也;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先暴而後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

兵非貴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併力料敵取人而已。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卒未親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

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

故合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10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合之以文」。合,親合。漢簡本等都作合。意思是用恩賞來團結士卒。李零《吳孫

子發微》說:「『文』,指賞;『武』,指罰。《管子·禁藏》:『賞誅為文武。』.注:『賞

則文,誅則武』。」

11樓:兵法大師

兩種說法都有依據,來自不同的版本。以「合之以文,齊之以武」為長。在漢簡本《孫子兵法》中就是「合之以交,濟之以……」,在《北堂書鈔》和《太平御覽》中都是「合之以文,齊之以武」。

合與齊都是一個意思,是詞義互現。都是整齊,統一,整飭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用政治、道義來教育部隊,進行思想教育,統一思想;用部隊紀律和法治條例來懲罰和管理部隊,保持步調一致。

文武結合。

12樓:網路教育資訊

兩個版本都有 解釋樓上的都說了 其實說白了就是統御人的方法 就是要恩威並施 對其施之恩 以結其心使其為我效忠 對其示之威 以統一其行動使其服從命令 孫子還有提出養兵還要用兵 只養不用士兵便會驕橫 無法管束 這是隻「合之以文」 只用兵而不養兵 士兵就會渙散 無法忠誠於你 這是隻「齊之以武」 因此兩者要兼備

13樓:運籌大師

兩個版本都對,確實有這麼兩種不同的說法。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於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 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被尊為儒教始祖 非儒學 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

令以三日之糧中以的意義

以 這裡指攜帶 原文 晉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而去只。諜出曰 原不過一二日矣 軍吏以告,公曰 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門,而原請降。翻譯 晉文公出兵討伐原國,命令攜帶三天的口糧。到了三天,原國還不投降,文公就下令晉軍撤退。這時探子出城來...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是什麼意思,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是什麼意思?

周南 卷耳 又言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是好也。衛風 木瓜 解釋成白話則是 他送我的是紅桃,我報他的是瓊瑤,瓊瑤哪能算報答,是求彼此永相好。這就是 投之以桃,報之瓊瑤 的成語原產地。膾炙人口的 邶風 靜女 則活脫脫寫出了一對無暇情人相約城隅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