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 什麼是真我,乙個佛學問題 什麼是 真我

2025-01-18 20:05:15 字數 5406 閱讀 2777

1樓:你傳

阿彌陀佛自性是真我,色受想行識是假我。自性也稱之為真如,本性,法身等。

老法師---第一句話,「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你真有智慧,你就曉得全是假的,你貪著那就苦不堪言。你要知道是假的,放下,你就解脫了,你就得大自在。

這五樣東西稱之為陰,陰是什麼?「覆蓋之義」,把它蓋住了。把什麼東西蓋住?

把自性蓋起來了,你見不到自性。自性,自性是真我,色受想行識是假我,它不是真我。凡夫錯就錯在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不認識,搞六道輪迴真叫冤枉。

老法師---如來的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法身是體,哲學裡面所說的本體,也就是真如自性。惠能大師在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都是法身所生所現,所以稱它為法身。法身沒有形相,能現一切相。

法身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見不到它

2樓:夢裡蓮花開放

真我就是真如佛性。一切法都是因緣生滅法,緣聚而生,緣散而滅,是生滅無常的,故而不是真實之法。只有真如佛性是唯一的非因緣生滅法,本來就有,而且永遠存在,所以說唯一的真實之法。

乙個佛學問題:什麼是"真我"?

3樓:網友

這是西方邏輯學,不是佛學。

你那種理論,還在自我意識中打轉,沒有發現真我,故不是佛學。

這是由於前後兩種不同的思想產生了矛盾,所形成的結果,而這兩種不同的思想,是因為前後所得到的資料不一致,才產生矛盾的。

所以不是自己反對自己,而是兩種思想在打架,兩個意識中的資料在衝突,與真我無關。

4樓:彌陀村長

佛教的「真我」,就是佛教常說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許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實相、佛性、法性、如來藏、圓成實性、本來面目、本地風光、大圓鏡智等。一心的真諦不可思議,不可思即禪宗的「動念即乖、心行處滅」,不可議即禪宗的「開口便錯、言語道斷」。

在此,只好引用蓮池大師的話作乙個牽強的比喻:「心是無形相的,所以沒有任何東西可作為比喻。大凡用來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彷彿與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東西來形容它,使人對於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領會,但不可以認為心當真如某種東西。

試舉一例,譬如以鏡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鏡能照物,當物還沒有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把物的影像攝入鏡中;當物正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因為物的好惡美醜而生憎愛;當物離開鏡子的時候,鏡子也不會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鏡子裡。聖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則一塵不染,照則遍覺十方。此心既不住內,不住外,不住中間,三際空寂,而又無所不住,無物不照。

所以用鏡子來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極而論,鏡子畢竟是一種沒有知覺的物體,心難道也象鏡子那樣無知嗎?而且鏡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體常寂常照。

以此類推,或以寶珠喻心,或以虛空喻心,無論用哪一種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樣的。

明白未?阿彌陀佛!

5樓:網友

這個是邏輯學吧。由兩個條件:1,a做了一件事然後他後悔了。2,a不可能反對自己。得出乙個荒謬的結論:a不是自己。

這個結論是靠不住的,因為a在做那件事時用的是他自己主觀的邏輯,這個邏輯可能是錯誤的,所以他後悔了,不是他反對自己,而是他反對那個錯誤的邏輯。

佛家講的真我可以說是把整個世界整個宇宙看成乙個生命整體,而把那個生命整體當作我,大概是這個意思。

6樓:大喬靚

a不是真我,b很可能也不是真我;因此其實兩個都是我,只是因為當時想法不同而對事情改變了想法。

佛教的真我是指那個無私心的人,無私心的人無慾無望,情緒十分平靜。除非b的觀念已改變成這麼乙個人,不然a和b都是一樣的我。但b若是真我,他就無需為a的行為後悔了,因他已沒什麼好後悔了。

7樓:腳大的人

這個問題是誰受誰的影響在什麼環境中為了達到什麼目標提出來的。這說的是因緣,並不是"真我"-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離言絕慮的,能用語言或思維表達的都是一些說明,都不是本體。

以此淺見供養,不當處望指正。阿彌陀佛!邏輯學我不懂,不好說!

8樓:網友

你說的a和b都有乙個名字叫分別念,而所謂的真我指的就是遠離一切四邊八戲的本體,所以並不會有矛盾。就像雲層遮住了太陽所以太陽的光芒無法投射下來,你說的a和b都只是雲層遮住太陽的狀態,雖然形態不一樣但是都是遮住太陽的狀態,而真如或者說心的本性就是太陽本身。不矛盾。

9樓:維緣為源

您好 你說的是故事 或是您沒表達清楚 做事的人是乙個就不會分ab 不是乙個又與另一人何干。

這只是人們的憑空猜測 推理範疇。

至於真我需要真行的 各位師兄答了好多了 自己體會到驗證了就好了 說食不飽。

引一段話吧「而其致力之本 則在於修身 修身之本 在於正心 正心之本 在於誠意 誠意之本 在於致知 致知之功 即在格物」道是相通的 您要是有興趣可以看一下南懷謹老先生講的《圓覺經略說》 還有關於四書等的解釋 對什麼是真我講的很透 不過那是他的 我們還要自己做到 澫益大師也對四書等做過講解 對照來看 會有收益的頂禮。

乙個佛學問題:什麼是"真我

10樓:自省

我們的肉身,只是借宿的軀殼,是幻化而成的假相,不是真實的。真正的我,是具有佛性的本性真身,也叫真我。如六祖慧能大師雲:眾生的本性都是佛,見性即可成佛。這個佛才是真正的我。

11樓:楊柳蘇橋

真我名字有很多,如第八識等。不過這就是乙個名字,不過是把「真我」二個字再換個說法。如實修法,證得真我,方是真。

高僧開示(1):什麼是真正的出離

12樓:匿名使用者

出離煩惱,出離生死,出離輪迴。

所以唸佛就是真正的出離。因為念佛就是念真我,心地清淨迴歸本性,這是淨業,沒有輪迴。

除此之外的,惡業,善業,無記業,都在輪迴中。

所以佛告訴我們,要斷惡,修善,但不執著自己做過的善事,心清淨,就是菩提心。再念佛,自然當生成就。

什麼是真我?

13樓:匿名使用者

朋友,其實人生很簡單,只要你做好兩件事,你的人生定是有意義並完美的:我認為這兩件事最重要也必須存在的便是「責任」與「信念」!我們生存在這個世間,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家人的責任,為他(她)們而盡我們的力量,使他(她)們快樂、幸福,則是我們最大的責任;而為了自己的夢想能夠實現,從而展現自我的價值,而面對困難永不氣餒,不言放棄,則是我們永不泯滅的信念。

14樓:匿名使用者

真我,就是內心真實的自己,我們人活著其實一直在不斷的追求著追求不到的東西,功名,名譽,金錢,愛情,等等很多的東西,但是很多時候這些東西都是輕而一舉就能追求得到的,只是我們人的內心沒有滿足現狀,但有些人卻不同,他們很滿足於現在的一卻,這就是所謂的知足常樂。 每天忙碌的工作生活背後,其實人人都想過,都想著怎麼去做得更好,怎麼來賺更多的錢和支撐著家庭或生活。我們人都是很瞭解自己的,人是很聰明的,有空的時候,你可以乙個人,帶上耳機,聽聽輕**,帶耳機是為了阻擋外界的聲音。

然後仔細的回想自己這麼多年來,所經歷的一卻,你可以從中收穫很多東西,也可以從中意識到自己那些地方做得不好。我們人都是瞭解自己的,就像你看到這個答案一樣,你感覺不滿意,就說明你知道答案(你發覺不到的),但是這個答案和你內心的答案不一 樣,所以你不會採納一樣,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樂觀為主,知足常樂。

15樓:匿名使用者

真實的「」我!人活著就是為生活!勞逸結合中享受生的快樂!真實的自己不容易被自己看清,別人就是一面鏡子!

佛教裡什麼是「小我」,什麼是「真我」?

16樓:網友

小我就是我們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是前世的業報得來的,又叫色身,真我就是《楞嚴經》裡佛提到的:「不知色身,外汲山河虛空大地,鹹為明妙真心中物。」這個「明妙真心」。

17樓:網友

小我是肉身,真我是佛心。

18樓:普願講堂慧蓮

阿彌陀佛!佛法當中所說的小我,是指我們的「我執」,是指我們執著於這個地、水、火、風四大聚合而成的色身是我身,執著六塵緣影和合而成的妄心為我心,從而安立乙個「我」的觀念加以執著。

佛法當中所說的「真我」是指我們本有的清淨佛性,此性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以及一切有情皆是同體,無二無別。此性從不曾生,更不會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此心微妙難見,唯有智慧契入!

舉乙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的佛性如同沒有邊際的大海,它能隨緣幻現一切大浪、小波等等,我們眾生都是認為這個大浪小波等等短暫的現象為我,就是前面所說的「小我」。而不識根本真我。根本真我,就是如如之水性,它雖能幻起一切大小波浪,但是卻不因波浪的生滅而生滅,不因波浪的大小而有大小。

19樓:最勝子

永恆、獨立、不依賴如何條件的"我",就是我執,是眾生輪迴生死的根本,也是佛教所要破除的根本無明。

初學很容易將常一自在的我當作佛性、如來藏。經教中把這個稱為"認賊為子",是一種顛倒的見解。

認為自我是諦實有,就會產生貪嗔痴等煩惱,造作有漏業,感受無邊的苦果。如果說佛教講"小我"的話,並非講乙個短暫無常的身心,而是對自我的錯誤認識。

要從三界中解脫,必須正確了知"無我"。究竟上說,佛教並不講什麼"真我",了義的說法就是"無我"。勉強要說真我是什麼的話,無非是五蘊的清淨分。

如果說五蘊之外還有乙個無可名狀的真我,那就是佛法一直批評的外道神我見解了。

什麼叫真我?

20樓:大霞子

簡單的說就是真正的自我。

也就是不忘初心,表現出真正的自己。

不需要任何的掩飾。

現在的人有很多迫於壓力。

而變得失去了自我變得迷茫。

其實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能迷失了最初的自己這樣你才能開心幸福的生活。

佛法中說的「神識」、「真如自性」、「真我」分別是什麼意思?

21樓:超級莓

真如就是真我,就是自性本體,阿賴耶識不平靜包括真心和妄心雜念,去除妄念的阿賴耶識就是真如,這叫佛境界!一般法身大士還達不到不起一絲雜念,做不到完全平靜,所以不理妄念的阿賴耶識也叫自性!心被妄念所亂,阿賴耶識就叫神識,這叫不平靜的阿賴耶識,也就是民間所說的靈魂,這叫不覺悟!

自性和神識是乙個東西的兩種表達,神識覺悟了就轉為自性真我,這就是修行!

22樓:心海

神識會輪迴六道,但是你把神識定住了就不味輪迴了。味是什麼意思大概意思就是不怕輪迴,而一切眾生都有神識就都是佛,而大部分的眾生確不明白神識的存在 而這個世界是對立而產生的就是陰陽 而佛是中道 也就是說對立的中間就是佛也 也就是把神識定住 如何定住神識那就是念佛 念一次佛就是定一次神識 不要執著善也不要執著惡 要死執著佛號死執著意思很深 執著佛號越多次神識就定住越多次 目的就是不味輪迴 不味對立產生的世界 就是念佛法門的目的。

問化學問題,問一個化學問題

那得看你是學什麼化學的,有很多分類的,分類不同 化學實驗的重點就不同的 問一個化學問題!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指幾種氣體組成的混合氣體,按照組成混合氣體的單一氣體的相對專分子質 屬量和它們所佔的體積分數所求出的平均值。如果化學平衡移動過程中,涉及氣體的質量或體積變化,就會引起氣體密度的變化,要分成若干種...

物理力學問題,一個物理力學問題

所受阻力主要有兩方面構成,一方面是粘滯力,也可以稱為黏度,對於在定常流動的水面運動的半徑為r的球,如果流體的粘滯力系數為 球與流體的相對速度為v的話,那麼球會受到f 4 r v,的粘滯力,另一方面是縱向壓差力,對於上述情況,有f 2 r v,故總體阻力為f 6 r v。當然,這僅僅指球形的情況,物體...

小學數學問題,一個小學數學問題。

答案好象並不對。請看圖,假設10秒後甲超過b點追上乙,這時甲乙距b點的距離相同 30秒後甲到了甲2處,乙到了乙2處,這時甲乙距b點的距離也相同。當然各處是假設的,只是大概意思 假設10秒時,乙爬了x米,則甲爬了1 x米。30秒時乙爬了3x米,甲爬了3 1 x 米。甲比乙多爬了4 3x米 3 1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