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為重白雲為
夢溪筆談鍊鋼原文: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用柔鐵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其間,泥封煉之,鍛令相入,謂之「團鋼」,亦謂之「灌鋼」。此乃偽鋼耳,暫假生鐵以為堅。
二三煉則生鐵自熟,仍是柔鐵,然而天下莫以為非者,蓋未識真鋼耳。予出使至磁州鍛坊,觀鍊鐵,方識真鋼。凡鐵之有鋼者,如面中有筋,濯盡揉麵,則麵筋乃見;鍊鋼亦然,但取精鐵鍛之百餘火,每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鍊不耗矣。
此乃鐵之精純者,其色清明,磨瑩之,則暗暗然青且黑,與常鐵迥異。亦有煉之至盡而全無鋼者,皆系地之所產。 譯文:
世上打鐵所稱的鋼鐵,是用熟鐵盤繞起來,再把生鐵嵌在它的中間,用泥把爐子封起來燒煉,鍛打使它們相互滲入,叫做「團鋼」,也叫做「灌鋼」。這只是假鋼罷了,暫時藉助於生鐵使它堅硬,燒煉次以後生鐵就成了熟鐵,得到的仍然是熟鐵。但是天下沒有人認為不對的,那是因為不認識真鋼罷了。
我出使時,到磁州打鐵作坊看鍊鐵,才認識了真鋼。凡是有鋼的鐵,就像面裡有面筋,洗盡柔軟的面,麵筋就出現了。鍊鋼也是這樣,只要選取精鐵鍛打百多次,每鍛打1次稱1次,鍛打1次就輕一些,直到多次鍛打斤兩卻不再減少,那就是純鋼了。
即使再鍛打上百次也不會耗減了。這才是鐵裡面的精純部分,它的色澤清明磨得光潔明亮了,就呈現暗淡的青黑色,與一般的鐵明顯不同。也有鍛打到最後卻根本成不了鋼的,全是因為產地的緣故。
夢溪筆談的翻譯
2樓:匿名使用者
我退隱在山林之下,不同別人交際往來。想以前的日子我和門客說話,不時拿起筆記下一件事。那麼如果有會面交談,寂寞的度過了一天天的時光,所和我談過的東西,只有筆和硯臺而已,我稱它為《筆談》,皇帝的詔令旨意關係到國家政策,事情危極到皇帝的內廷和**的機構,我不敢私下記載,至於關係到當今士大夫名聲的好壞,雖然我不想寫書說明,但是還是不能停止惡人對我的惡評。
真嚮往的山間樹木小草,隨便談笑,都不關係到人間的利益和禍害。民間的言談,無所不有。也有的來自傳聞的人,這裡面不會沒有遺漏和錯誤的。
我著書立說盡管十分卑微,但我是無意中說的話,可以了。
沈括《夢溪筆談》的翻譯
3樓:匿名使用者
夢溪筆談 隕石 譯文。
治平元年(1064)在常州將近中午時,天上發出如雷的巨大聲音,一顆幾乎像月亮那麼亮的星出現在東南方;一會兒又有一聲震響,星移向西南方;又一聲震響後墜落下來,掉在宜興縣民許氏的園中。遠近的人都看見了,熊熊火光映照著天,許家的籬笆全被大火燒燬。到火熄滅時,看見地下只有乙個像杯子一樣大的洞,非常深,往深處看,見到那星在深洞中亮光閃爍,很久才慢慢黯淡下來還在發熱不能接近。
又過了很久,挖開那個洞,有三尺多深,得到一塊圓形石頭,仍有熱度,大小像拳頭,一頭稍微有點尖,顏色像鐵一樣,重量也差不多。常州太守鄭伸得到那石頭,送給了潤州的金山寺,至今用盒子收藏起來,有遊人來就開啟盒子讓他們參觀。
夢溪筆談日月之形譯文。
日月之形。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虧可驗也。
月本無光,尤銀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旁,故光側而所見如鉤;日漸遠,則斜照,而光稍滿。如一彈丸,以粉塗其半,側視之,則粉處如鉤;對視之,則正圜。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譯文:日月的形狀像球體。怎麼知道的呢?用月亮的盈虧可以證明。
月亮本來沒有光,就像銀質的小球,太陽照射它才發光啊。光開始出現在月亮上時,太陽在它的側面,所以光亮顯示在月球的側面而且看見的像鉤形;太陽漸漸走遠,就斜著照在了月亮上,所以月光稍稍變得圓滿。就像乙個圓球,用粉塗上一半,側面看它,那麼塗上粉的地方就像彎鉤一樣;正面看它,就是正圓。
憑藉這個就知道月亮的形狀是球體的。
夢溪筆談 海市蜃樓譯文。
在登州(即今蓬萊)的海上,有時候會出現(這樣)雲氣,象宮室、臺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都)清晰可見。有的人說:「(這是)海中的蛟龍吐氣而形成的。
我)懷疑不是這樣的。歐陽文忠曾經出使河朔 ,路過高唐縣,在驛管的房屋中夜間聽到有鬼神從天空而經過,車馬人畜的聲,都一一可分辨出.他說的很詳細了,這裡不詳細記錄。詢問本處的老人,他說:
二十年前曾經白天路過這個縣,也清楚可以看見人與物。人們也稱之為海市。同登州所看見的大致上相同.
《夢溪筆談》雁蕩山 原文翻譯
4樓:零℃沉淪
溫州雁蕩山(是)天下奇特、秀麗(的一座山),但是自古以來的地圖地理資料(對雁蕩山)都不曾有記載。(宋代)祥符年間,因為要建造玉清宮,開山砍伐木材,才有人發現這座山,這時還沒有山名。根據西域書記載,羅漢(名叫)諾矩羅的,住在中國東南大海邊的雁蕩山芙蓉峰的龍湫。
唐朝和尚貫休寫《諾矩羅贊》,有「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的詩句。這(座)山南有芙蓉峰,峰下(有)芙蓉驛,向前(可以)俯視大海,但(當時一般人)不知道雁蕩、龍湫所在的地方,後來(宋代)因為採伐木材,才開始見到這(座)山。山頂有(乙個)大湖,傳說把它當作雁蕩;(山)下有兩(個)水潭,就把它當作(大、小)龍湫。
還有經行峽、宴坐峰,都(是)後來人們根據貫休的詩句來命名的。(南唐詩人)謝靈運任永嘉太守的時候,所有永嘉(一帶)的山水,幾乎都遊歷遍了,唯獨沒有談到這(雁蕩)山。(這是)因為當時還沒有雁蕩山這個名稱。
我觀察雁蕩山許多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險峻、怪異,向上聳立(約)千尺(高),高大的山崖和巨大的溝谷,不像其他的山。(雁蕩山許多山峰)都包容在(周圍的)一些山谷裡面。從周圍山地外面遠望這些山峰,什麼也看不到;走到山谷裡面,(才看到這些山峰)峭拔林立,直衝雲霄。
推究它(形成)的道理,應當是被山谷裡的大水沖刷,沙土都沖走了,唯獨(剩下這些)巨大的岩石巍然挺立(在那裡)。像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也)都(是)水流沖刷(而成)的洞穴。從下面望這些山峰,(是)高聳的岩石峭壁;從上面觀察,(山谷裡的山峰峰頂卻又)恰好跟周圍山地一樣高,(甚至這)許多山峰的頂部還低於周圍山地的地平面。
世界上溪谷裡水流沖刷的地方,都有高聳直立的土層和底部凹陷像神龕的岩石,也(就是)這一類(情況)罷了,(它們和雁蕩山谷里的許多山峰的成因,原理是相同的。)現在的成皋、陝州以西的大溝谷裡高聳直立的土層往往高達百尺,高高地聳立著,也(可算是)形體齊備而規模較小的雁蕩山的許多山峰,只是這裡是黃土的,那裡是石質的罷了。(雁蕩山許多山峰)既然不是挺立在平地之上,而是被深谷老林所掩蔽,所以古人沒有發現它,謝靈運沒有到過(這裡),從事理上說是不奇怪的。
夢溪筆談的作用
5樓:網友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宋史·沈括傳》作者稱沈括「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夢溪筆談》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
被世人稱為「中國科學史上里程碑」。
然而,《夢溪筆談》也存在著一些侷限與瑕疵,被研究者普遍認定的不足之處主要有:一是由於所處時代的侷限,該書的部分條目充斥著維護封建王朝統治的意識與觀點;二是由於人類當時認知水平的侷限,該書部分條目的論述已經顯得不夠科學;三是主要由於作者自身的原因,該書的部分條目特別是「神奇」、「異事」類條目中,充斥著濃重的怪誕、宿命唯心色彩,成為該書受批評最多的方面;四是由於種種複雜原因,該書中的部分條目特別是據二手資料寫就的條目存有訛誤,胡道靜《夢溪筆談校證》、吳以寧《夢溪筆談辨疑》等多有校訂。
但是瑕不掩瑜,些許缺憾並不影響《筆談》的總體價值,這也是眾多研究者的共識。
6樓:匿名使用者
「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之,用採入缶中。頗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
這就是早先人們對石油的認識,那會兒並沒有什麼工業,小作坊生產的器物也多是為生活所用。
石油在當時除作燃料外,還可以有其他用途:「餘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川石液」者是也。」這就是石油燃燒後的煤煙可以做成墨。
書畫用墨有兩種,一種為松煙,一種為油煙。雖然沈括首先提出了用石油煙做墨,但是卻沒被世人利用起來,真正的油煙墨是桐油跟豬油做的。假如那會兒人們開發了石油墨,如沈括所說,傳世說話可能就是另一番風韻了。
雖說沈括倡導的石油墨沒有開發出來,但是他對石油的認識卻是今人所不及的。他說到:「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餘始為之。
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今齊、魯間松林盡矣,漸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蓋知石煙之利也。
石炭煙亦大,墨人衣。餘戲為《延州詩》雲:「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
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
7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不是初一十班 的。。。
《夢溪筆談》的作者是誰,《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是
沈括 沈括 1031 1095 字存中,錢塘 今浙江杭州 人,北宋時期著名的科學家,他同時又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夢溪筆談 的作者是誰?沈括 夢溪筆談 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筆記體著作,大約成書於1086年 1093年,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被西方學者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已有多種外語...
夢溪筆談文言文翻譯,夢溪筆談原文翻譯及賞析
太陽和月亮bai的運動軌跡du是圓形的.怎麼可以zhi知道呢?憑藉月亮的圓dao 缺可以驗內證.月亮本來沒有光,像銀色的球容,太陽用光照射它.光一開始照射,太陽在它的旁邊,所以光在側面看起來像鉤子 太陽慢慢邊遠,就變成斜照,光比剛才滿了一些,像一個小球,用色彩塗上一半.傾斜的看,有色彩的對方像鉤子,...
夢溪筆談總結了什麼,夢溪筆談裡都講了些什麼
夢溪筆談 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的成就。夢溪筆談 包括 筆談 補筆談 續筆談 三部分。筆談 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 故事 辯證 樂律 象數 人事 官政 機智 藝文 書畫 技藝 器用 神奇 異事 謬誤 譏謔 雜誌 藥議 補筆談 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 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