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五首詩歌,下列問題,線上求指導 閱讀詩歌,完成下列問

2025-02-05 11:00:24 字數 2851 閱讀 8190

1樓:了了安可

1、第一首: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第二首:沒有。

第三首: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第四首: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2、第一首:表達仕途多喘,他鄉任職,坎坎坷坷的悲涼處境。

第二首: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認為周瑜勝利於僥倖,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慨嘆。

第三首:表達亡國之痛,愛國之心,卻深感無力的悲傷和絕望。

第四首:表達和好友離別的不捨和思戀之情。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原意為翻覆的船隻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運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涵哲理。現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認為周瑜勝利於僥倖,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慨嘆。有情有致。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也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長壽,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亮。這裡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義,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後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志。

課外閱讀。1、原因是詩人的愛國之心,為國戍守邊疆,保衛國家是自己的追求和目標,即使年歲已高卻不能動搖自己的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

2、鐵馬冰河是夢境,僵臥孤村、夜闌臥聽風吹雨是現實;外面下著大雨,年歲已高的自己躺在茅屋裡無法入睡,報效祖國的志向一直在腦海中徘徊,帶著這份牽掛和夢想迷迷糊糊的睡去,卻無法停止思考報效國家的事情,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報效祖國之意。

3、尚思為國戍輪臺。

4、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之心和為祖國戍守邊疆的志向,卻年歲老已不能重回沙場的失落之情。

2樓:網友

詩人不自哀的原因是:他還想著為國戍邊呢。

陸游真是愛國的詩人啊。

**求指導:閱讀詩歌,完成下列問

3樓:網友

1)等待;贈給。

2)「搔首踟讓歷躕」四字,把「我」的焦灼、緊張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現了出來,表達了「我」對「靜女」的愛慕和思念之深。

3)「彤管有煒,說懌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青年託物抒陪枝情,表面上是喜愛「彤管」,其實是藉此蘆滑敏來表達他對姑娘的喜愛之情。

4)都表現了真摯、純潔的愛情。

這道題的解題過程是?閱讀下列詩歌,完成問

4樓:帶刺的男人

1.答案:「帶月荷鋤歸」這一句將勞動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靜謐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圖畫中,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滿足。

2.答案:(1)表達了詩人寧願歸隱田園,也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品行。

2)言之成理即可。如歸隱遁世是他消極逃避現實的表現或當時社會黑暗,他無力抗爭,只好逃避等。

3、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5樓:暴躁兔

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首聯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

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頸聯是說,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頸聯寫得十分工整,詩人巧妙的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感到難捨難分。

這裡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絃。

答案有幫助,記得點贊。

求詳細解答: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

6樓:儒丫鼠

1.「歲暮」交代時間,轉眼一年將盡,有時光易逝人生短暫之感,流露出悽苦的心境。「天涯」,身處夔州,有客居天涯自傷漂泊淒寒之感。「宵」亮逗寬這裡指黎明前,暗示詩人徹夜未眠,可見憂心之敬亮重,為下文寫聽到當地駐軍的鼓角聲作鋪墊。

意對即可)2.聽覺、視覺。上句借聽覺寫出了兵馬未息、戰局緊張的悲壯氣氛,音調鏗鏘;下句借視覺寫出了山川美景的秀麗,音調轉柔。乙份愛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壯情懷縈繞詩人的心頭。(意對即可)

3.寫「野哭」而多至「千家」,這是戰亂造成的,何至 「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災難;「夷歌」,顯示了地方風情,千家皆哭,而僅有數處有歌聲,且是少數民族之歌。上下句形指敗成對比,哀怨者眾多而歡樂者寡少。

意對即可)

求詳細解答: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

7樓:犯哥

1.構思:將現代人的「尋夢」思緒寄寓族碧在乙個「尋找兆弊舉金色的貝」的民間故事裡,一虛一實,巧妙地交織為一體。

特點:將類似民歌的誇飾、復沓與意象朦朧的現代象徵手法,不露痕跡地結合為一體;用親切的日常口語說話的調子,將複雜化、精微化的現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達出來。

2.告訴了我們人生的乙個真諦:任何美好理想的實卜戚現,任何事業成功的獲取,必須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艱苦代價;你的夢「開出嬌妍的花來了」的時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時候」。(言之有理即可)

閱讀下列兩首詩歌完成下列題目(10分)野步宋 周密麥隴風來翠

第一首詩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陶醉於春天美景,悠然漫步於郊野的隱逸者形象 2分 第二首詩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在陣陣秋寒中帶著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 2 賞析要點 將 秋風 擬人化,認為它是個 管閒事 的傢伙,染紅了楓葉,染白了人頭,一年年秋風吹走了一年年時光,它撩起人的種種愁緒,作者用擬...

閱讀下面漫畫,回答下列問題,閱讀下面漫畫,回答下列問題1漫畫反映了什麼社會現象

1 反copy映了我國當前還存在侵犯知bai識產權的社會現象du。2 向有關部門投訴zhi,運用法律手段維護dao 觀察漫畫,回答下列問題 1 漫畫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象?1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只想享受權利,不想履行義務。2 首先,在我國,公內民的容權利和義務是一致的,是密不可分的。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

閱讀下列古詩回答問題絕句兩首(其二)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比喻 擬人,誇張 對偶 襯托,反問。這首詩運用了樂景寫哀的手法,作者面對如畫的之景,勾起了長期漂泊在外急切盼望歸家,但卻一年又一年,遙遙無期,有家不能歸的無限漂泊傷感,最後一句流露出歸心殷切的思鄉之情。http 誇張 對偶 襯托,反問 誇張 對偶 襯托,反問表達了詩人思歸又不能回的傷感 無奈心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