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資料不詳
1、古代詩詞(以唐詩宋詞為例)最初較風月靡麗,也可通俗地把她認為是黃色詩句,因為大部分是描寫風花雪月、男女情愛及閨中之樂。這和當時的社會風氣、習俗及環境有影響。
2、到了南宋時期,婉約派(李清照為代表人物)清新詞的出現,徹底扭轉之前詩詞鄙俗與高度。
3、任何一名詩歌作者心有千言萬語或思緒萬千,通過詩歌精煉簡短的手法表現,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沉澱,否則憑空杜撰是寫不出來佳句的。
4、另外要清楚各流派風格與詞律:豪放派、婉約派、邊塞派、田園派、寫實派、浪漫派、上官派、山水派、幻想派、個性派。
5、詩詞是唯美主義、浪漫情懷的結合。但現實往往殘酷與詩人的心境格格不入,因此很多詩詞帶有一種憂傷、悽美元素,放射出詩人尋求自我真理的光彩。
6、那麼你的閱歷、性格、思想、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格局、高度決定了你的寫作思想感情層次。
7、打個比方:豪放派的辛棄疾、岳飛,你讓他們去寫婉約派的李煜、柳永、秦觀等風格詩句,那表達出來意境和層次完全不一樣的。
以上供參考。
2樓:
「何」,何其,今言「多麼」,是嘆美之詞。
為什麼說詩歌是文學藝術中最具情感性的代表體裁?
3樓:漫閱科技
詩歌是文學藝術中最具情感性的代表體裁。詩言志,志是詩的思想核心,而情感卻是它的表達形式。古人所謂「五情發而為辭章」、「情者文之經」,《文心雕龍》的「為情造文」都是說「情」在吟詩著文時的作用。
感情在詩中相當於它的靈魂,相對於其他因素而言,它對詩歌的影響幾乎是第一位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錄了三百零五首詩,幾乎都是抒情詩。西方詩歌的發生與發展與中國詩歌有些不同,它是先有史詩,後有戲劇詩,最後才有抒情詩。
但無論它的形式呈什麼形態,有一點是與中國詩歌一樣,即具抒情特色,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情感奔湧,雖有客觀唯心主義的浪漫特色,但實質還是濟救蒼生的思想。
自己在閱讀**,散文,詩歌文學作品所收穫的情感體驗和精神成長
4樓:匿名使用者
我說說我的感受:我喜歡讀一些散文和詩歌,有時候並不一定是有什麼實實在在的效果,或者說考試能多拿幾分。更多的,我覺得有一種潛移默化莫影響,文學積澱會更深,當然在這個很重物質的社會,這似乎沒什麼用處,不過,最大的用處,可能只有你自己知道。
反正我覺得精神世界越來越充實,有時候會情不自禁地說出兩句詩或做兩句詩。
5樓:王靜靜
閱讀**、散文或是是個文學,可以說是對心靈的一種慰藉,他能讓你在煩躁的時候靜心,讓你在失落的時候寧心,有時更是給人一種動力,一種支援,帶領你走向正確的道路。
6樓:匿名使用者
讀散文得到的心靈的沉靜,是任何活動都難以換取的。比起**更容易代入自己的生活經驗,卻不致像讀**時投入而感到沉鬱。一篇散文讀完,抬起頭來感覺周圍的空氣都變得不一樣了。
7樓:匿名使用者
閱讀**,一口氣讀完最好,以客觀之眼去觀察這個世界。散文重在平而不淡,重在其中的意境。讀詩歌,要與作者產生共鳴,要激情澎湃,觸動靈魂深處,進而有創造的慾望。
8樓:裝置一室
還是現實中來得更靠譜些。。
如何體會詩歌教學中的情感
9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是文學的驕子,詩歌教學是最好的文學教育手段之一。詩歌是情感的形式,作為文學教育的詩歌教學有什麼特點呢?
我想,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有一種情感體悟。
學習詩歌,首先要有情感體悟:春風是怎樣吹開百花?燕子是怎樣痴戀著綠楊?
詩歌渲染、張揚詩人真誠、自然的情感世界來呈現自己生命的意義。因此學詩要先有情感體悟。那麼在詩歌教學中怎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進**感體悟呢?
情感體悟的途徑之一是:誦讀悟情。吟誦把文字的美與學生領悟的美融合到一起,因為接受
者與詩人之間一旦產生心靈對話,就會產生強烈的共鳴。以吟誦方式表現的誦讀注重涵泳、
體悟、意會,這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延續了幾千年,培養了大批學子。詩歌教學尤其要
注重吟誦,略去相對次要的視覺形式實際上我們許多學生是通過聽朗誦而獲得最初經驗的強烈快感的。不難看出,詩的感性形式主要在於聲音的組合模式。適當的吟誦不僅迫使學生把注意力傾注在詩的**效果和意義之上,而且有助於學生的最初的理解。
情感體悟的途徑之二是:意境把握。所謂意境,就是客觀物象同詩人主觀感情高度融合的結
晶和語言呈現。詩歌是語言的藝術,但偉大詩人總是能超越文字的羈絆,在詩歌中把語言文
字幻化成直觀的視覺的美。
情感體悟的途徑之三是:悟理。在重視情感教育時,許多論者忽略了理性因素。藝術的情感
用黑格爾的話來說就是一種情致、合理的情緒。裡面有情感有思想,情感與思想實現了合一。
熱情永遠是人的心靈裡為思想點燃起來的激情,並永遠向思想追求。劉勰說:情者文之經,
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的確,文學的情感不是人的天生的慾望,是經
過理性梳理過滲透過的那樣一種情感。它是具體的,感性的,動人的,同時又有深刻的蘊含。
詩歌情感教學中一定要有理性認識,悟理是很重要的情感體悟。
什麼是詩歌的情感基調
10樓:sc瘦臉**
詩歌常見的感情基調:
歡快、憂愁、寂寞、傷感、恬淡、閒適、激憤、思念、激昂、消沉等。
感情基調即為詩人在寫詩的時候心中的所觸所感,一般要通過景物來表現出來,而讀者再讀詩歌時也會產生一個從心底而來的共鳴。
11樓:星願下的期盼
意思如下:
詩歌的情感基調即寫作詩歌的感情推動力,正是這種力量推動了詩歌創作,奠定了全篇基調。詩歌的情感基調有歡快、憂愁、寂寞、傷感、恬淡、閒適、激憤、堅守節操、思念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取決於以下三點:
1.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
2.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
3.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彩的語言形式。
擴充套件資料
詩歌情感基調的基本內容
1.邊塞征戰:有建功立業的渴望,有報效祖國的激情,有抒寫徵士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反映對帝王開邊的不滿和驚異於塞外絕域那種迥異於中原的風光;
2.即事感懷:古人常以「即事」為題寫詩,因一點事由生髮,抒寫心中的感慨,如懷親、送友、思鄉、贈人、人生感悟、閒情逸趣等;
3.詠物寄託:古人賦詩的普遍現象,或借詩歌以抒寫懷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發其報國無門、不為當道所重之憤,或逞其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之感,或敘其命運無常、孤苦無助之難。
12樓:子若不語
(1)感情基調:歡快、憂愁、寂寞、傷感、恬淡、閒適、激憤、堅守節操、思念。
(2)常見主題:憂國憂民、懷古傷今、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憶友懷舊、思鄉念親、離愁別恨。
(3)不同詩歌類別感情不同:
邊塞征戰詩,有建功立業的渴望,有報效祖國的激情,有抒寫徵士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反映對帝王開邊的不滿和驚異於塞外絕域那種迥異於中原的風光;
即事感懷詩,古人常以「即事」為題寫詩,因一點事由生髮,抒寫心中的感慨,如懷親、送友、思鄉、贈人、人生感悟、閒情逸趣等;
詠物寄託是古人賦詩的普遍現象,或借詩歌以抒寫懷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發其報國無門、不為當道所重之憤;或逞其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之感;或敘其命運無常、孤苦無助之難。
******************************=
以上是摘錄。我自己的理解,就是那首詩歌想表達什麼感情。舉個例子,如果是一首軍旅詩歌,通常它的感情基調有以下幾種:
1)渴求殺敵立功,建功立業;2)報國無門,表達對統治者的憤懣;3)(由於戰爭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災難,所以)感嘆民生疾苦,對戰爭的不滿;3)表達思鄉之情。
13樓:寫給你
感情基調即為詩人在寫詩的時候心中的所觸所感,一般要通過景物來表現出來,而讀者再讀詩歌時也會產生一個從心底而來的共鳴,至於是什麼基調就要自己去感覺,我相信只要是自己的所觸所感就都是對的,詩歌的創作不一定要讀者很深的瞭解作者的心,只要從中得出自己的感想便是一片成功的詩歌。
「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這個觀點屬於文學觀念中的?
14樓:素衣何起風塵嘆
「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英國浪漫派詩人華茲華斯的文藝觀點 屬於浪漫主義文學觀念
「我詩歌中的意義是讀者賦予的」不知道是誰說的 但是應該是 現代派
15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觀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文學觀念。
處的時代,立場,環境的不同,會內對你的觀點有很大的容影響。
但是,有些觀念永遠不會變。
比如,親情,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你說,這個世界,只要有些良知的人,無論過多少年,會變麼?
好吧,跑題了。
你的這句話,讓我想起了美國現代學者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中提出文學四要素理論,即作品、藝術家、世界、欣賞者。
而從「讀者賦予的」可以看出,這句話應該是文學觀念。
為什麼面對**詩歌或其他文學作品,我看不到作者的思想情感,總浮於表面?
16樓:只因是我
應該是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一樣吧,你也許只是從作者的另外一個角度去考慮問題了,所以你無法理解作者的意思。隨著你的經歷不斷的豐富,我相信你肯定會懂的。
什麼是詩歌?
17樓:匿名使用者
古典詩歌相對而言,一般不拘一格式和韻律。現代詩的發現可以追源到清末,當時,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一些從西方引進的詩作已開始用白話進行翻譯,但是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較鮮為人知。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202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
現代詩主要流派為新月派、九葉派、朦朧派。
2、特點: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於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採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
3、形式:
按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
按體裁分: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韻腳詩、愛國詩等。
按表達方式分:敘事詩、抒情詩。
18樓:蝸牛
詩歌是一種不深奧卻很簡明易懂的表達方式
19樓:s嘟囔
詩者,感其況而述其心,發乎情而施乎藝也——摘自趙缺《無咎詩三百序》。詩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而詩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孔子認為,詩具有興、觀、群、怨四種作用。
陸機則認為:「詩緣情而綺靡」。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後世將兩者統稱為詩歌。
古代詩歌四首的感悟,七年級《古代詩歌四首》譯文及重點句子的解釋
此感悟僅供參考 觀滄海 中,詩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抱負。次北固山下 中,詩人細緻地描繪了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抒發了旅途中的思鄉之情。錢唐湖春行 中通過湖水 雲腳 早鶯 新燕 亂花 淺草 楊樹陰,展現了一副景色明麗 春意盎然 充滿生...
如何鑑賞古代詩詞的思想內容,如何鑑賞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
鑑賞要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入手。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 詩經 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
如何區分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與仁的思想
仁 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 仁 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 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 仁 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 弟 悌 忠 恕 禮 知 勇 恭 寬 信 敏 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