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 求助,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1-05-02 06:07:11 字數 3959 閱讀 3049

1樓:李大米

天哦,你說的不是李賀的那首《雁門太守行》麼?那首是樂府舊題,唐人的這類擬古詩,是相對唐代「近體詩」而言的。有較寬押韻,不受太多格律束縛,算是半自由詩吧。

從它而來的成語~~~~~?怎麼會呢?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色滿天秋色裡,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輾君**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來看,「角」,古代軍用樂器。

《北史·齊安德王延宗傳》有「吹角收兵」的記載。

「塞上胭脂」,舊注引《古今注》:

「秦築長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解釋

「**臺」是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築的,傳說他曾把大量**放在臺上,

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天下士。

等等這些,包括對易水這個典故的應用,我都不認為這首詩出過什麼成語。

記得這是初中時候學的詩了。

就此,我大概說下可能的誤會。

以前做卷子,也有那種習題驢脣不對馬嘴,想破腦袋查最後發現是題目印竄了。

還有,如果是語文教學備案,針對這首詩,

我想,如果是非初中階段的,是不是所說的成語非彼成語。

李賀的詩常被人稱奇的也是替用字的用法。

比如「言其用不言其名」,

像「含風鴨綠鱗鱗起,映日鵝黃嫋嫋垂」

此處王安石詩裡用「鴨綠」代水,用「鵝黃」代柳。

又好比「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雲稻正香」,用「白雪」代絲,用「黃雲」代麥。

錢鍾書認為這些其實是替代字,

與「言用不言體」不同。

韓愈與孟郊聯句就有「紅皺晒簷瓦,黃團系門衡」,這裡以「紅皺」、「黃團」代「棗」、「瓜」。

李賀以「圓蒼」、「玉龍」代「天」、「劍」,也屬於這一類,皆「就事物當身本性」

而避開直言明說。

這就叫以事物成語,「隱曲其詞」,

如不言作賦、寄書、寒食,

而言「雕蟲」、「烹鯉」、「禁火」。

這裡邊都有以前的典故引入而來。

「雕龍」者,即雕鏤龍文也,

從戰國時齊人騶奭為騶衍修飾文字的故實而來;

「烹鯉」者,從《古樂府》

「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而來;

「寒食」者,從中國寒食節禁火之舊俗而來。

所以談到李賀的這首詩,真的並沒有什麼成語衍生。

應該是對替用字的「以事物成語」來做重點備案的。

故此「成語」非彼「成語」啦:)

2樓:匿名使用者

黑雲壓城城欲摧 原意為黑雲密佈城的上空,好像要把城牆壓塌似的。 後 比喻惡勢力造成的緊張局面或惡勢力一時的囂張氣焰。

07學科教學論(語文)求助

3樓:匿名使用者

參閱我寫的,再

怎麼學好小學語文教學?

4樓:匿名使用者

抓重點,看目標,備好課

5樓:水逝風留影

多聽好課,多請教老教師,多反思。

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6樓:xhj北極星以北

一、 要注意語文課的形式:

新課程提倡「對話教學」,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字之間、與作者編者之間要進行「對話」,這種「對話」其實是思維與思維的碰撞。但是,有些教師簡單地把「對話教學」變成了:「我問你答」的形式,教師設計一個總是然後學生圍繞這個總是思考、討論,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教師設計的思路和框架之內。

有時候學生不聽使喚,教師就使出渾身解數循循善誘,直到回答教師滿意為止。這樣的做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也不利於學生創造能力的形成。其實,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要引導學生自己提問,質疑問難,要能夠激發學生由產生問題始以產生問題終。

讓課堂成為學生思維的王國,而教師則創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他們的討論、交流與碰撞,課堂教學環境應該是民主平等、和諧、寬鬆、開放的,這樣的教學形式才是新課程所期望的、真正的「對話教學」。

二、 要注意語文課的味道:

無論教改怎樣改、怎樣變,語文課的特點不能被弱化,『語文味』不能被淡化。不讓學生去誦讀文字,不讓學生品味語言,不去培養學生的語感,只是讓學生去討論課文內容而提示的一些問題,結果成了常識課,甚至上成了政治課、地理課,這都是不對的。如有的老師講《明天不封陽臺》,在學生讀過一遍課文之後,只提出了一些問題:

「作者對封陽臺的態度有了怎樣的變化?為什麼變化?你認為人類有哪些不珍愛自然的行為?

結果怎樣?」整堂課既沒有引導學生品味和理解文章語言,也沒有關注人文和情感的因素,這樣的課顯得膚淺,缺乏語文課的意味和力度。

要濃化語文課的味道,一是通過讀讓學生整體感悟文章語言。據說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小時候,有一次,看到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獅子,他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好雕刻師?

」父親說:「以這隻獅子為例吧,我不是在雕刻這隻獅子,我只是在喚醒它。」父親繼續解釋說:

「獅子本來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它從石頭的監牢裡解救出來而已。」我們語文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喚醒生命的過程,是喚醒學生的情感和智慧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就是學生反覆誦讀文字,去體驗感悟文字,進行形象思維的過程。教師既不可越俎代庖代替學生誦讀,也不可淺嘗輒止只作潛淺的內容上的理解,一定要讓學生去讀、去悟、去感受、去做心靈的遠遊,這才是閱讀的生命。

二是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如果說朗讀可以讓學生整體感悟文章的話,這裡說的「引導」則是教師必須告訴學生怎樣去「感悟、品味」,是在更深層次上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語文素養。

三、 要注重語文課的實效: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用學生的興奮點,可以採取多種手段,但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首先是學生學習方式方面,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有些教師片面地認為,課堂上學生自讀、齊讀、互問互答、分小組討論等形式即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的全部,每堂課必安排學生間的互問互答、討論等,看似非常熱鬧,其實容易形式化,不能真正起到討論的作用,真正的討論,應該是教師提出問題後,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真正開動腦筋,討論出個「所以然」來。其次,演課本劇方面,有的老師遇到只要有情節、有對白的課文,必安排學生扮角色表演,有的甚至分幾組或要求全班同學參與,輪番上臺表演同一內容。

這樣的表演固然學生參與了,很大程度上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是很膚淺的,並沒有準確把握、領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這種表演所收到的效果與原先的設想可能會有差距。最後,在多**教學手段的使用方面。多**所反映的事物確實較具體、直觀、形象,常能起到化繁為簡、真實再現的作用,可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是,應該努力運用語言文字喚醒學生沉睡的生活體驗,並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體驗的能力。

過多地使用多**,實際上是剝奪了學生的思考權,扼殺其想像力,試想對問題事物沒有想象、思考,不經過頭腦的加工整理,那麼文章的朦朧之美、空白之美、蘊藉之美如何感受呢?又如何以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體驗呢?所以,要把握多**運用的「度」,使其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無定法,在教改過程中,不能拘泥於某一種方法的制約,應根據實際情況選取適宜的教法。教師只有真正轉變觀念,真正領會課改精神,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才能不斷探索課堂教學方法,使課改切實收到實效。

急需一個小學語文教學的流程圖!小學語文哪一課都可以!

7樓:寒風

一是匯入新課

二是教學過程分為1.自由讀課文 指名讀2.學習生字新詞3.再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4.體會文章的重點句子意思和思想感情5.課外延伸與課文有關的知識6.最後就是作業了

三是課堂小結

四是板書設計

五是教學反思

8樓:鄭洪磊

一 、匯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三、精讀感悟

四、細讀**

五、總結全課

另外在講完本節課之後,要有鮮明的板書設計,課後要有反思,反思是必須得有的,知道這節課有哪些不足和成功之處。

9樓:s詩云

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時間、教學過程(匯入新課、初讀課文、精讀課文、拓展延伸、作業設計)板書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小學語文教學中在實際中存在哪些問題,應怎樣解決

這是品讀還是內容分析?強調閱讀要整體感悟,從整體入手,整體把握內容內。因此倡導提核心問容題,提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文字的內容,這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需要,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益的需要。閱讀教學自課改後,一直在呼籲要摒棄過去那種對課文內容講解支離破碎,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的做法,但後來看到個別的...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維度怎麼寫,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怎麼寫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要明確寫出三個維度 知識和能力 1.2.3.過程和方法 1.2.3.情感態度價值觀 1.2.3.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三個維度 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 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絡,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突破重難點在小學語文教學怎樣突破重難點

向四十分鐘要質量,這句話體現出了人們對課堂教學效率的高度重視,的確,就學校而言,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關鍵.一個教師的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而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