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遊西山記
1樓:網友
出了城,向西北方向走了20裡,到達青龍橋。(站在橋上)向下看去,只見房多人密,景象興興向榮,花兒與柳樹之間互相交映,若隱若現。此時農田上,人們正在興起春耕的風潮。
注:「花柳隱映」,擬人手法。 水疇:農田。 東作:指春耕。
《遊西山記》譯文
2樓:網友
遊西山十記之一。
出了西直門,過了高粱橋,路旁皆是楊柳,清溪如帶,流水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見水底的沙石,水草藻類縈繞,像是馬鬣在風中飄蕩,小魚一條接著一條,忽然跳出水面,流水綿延,背依竹林,接著是一座古剎,綠葉濃郁,掩映著硃紅的大門,寂靜無人,惟聞鳥鳴花落。經過響水閘,聽見水聲汩汩流淌。到了龍潭堤,樹木越發茂密,水面越發寬闊,這就是頤和園昆明湖了。
每到盛夏的時候,蓮花十里如錦,風中滿是濃郁芬芳,眾多美麗高貴的女子聚在此處,列坐水邊,浮杯飲酒,真是極為美麗的景緻啊。在青龍橋上歇息,橋有數武之高,有一寺廟依山而建,下臨陡崖,古柏陰森,石路千級。山腰有一閣樓,千峰彷彿成了它的羽翼般,懷抱著閣樓像屏風一樣立著,此處常常沉積著流嵐霧靄。
前方平坦開闊如鏡,有溪流,旁植柳樹,稻田處處,一片翠綠之中隱隱可見村落。沿著溪水流向走,到功德寺,寺內寬闊而頗有野外的景緻,前面清澈的溪流繞過,有一看似危險的小橋可以坐下歇息。寺廟裡的僧人大多能做農活,日已偏西,可以看見修道之人拿著農具戴著斗笠唱著歌歸來。
有年老的僧人杵著柺杖在田間散步,水田因反光而泛白,青蛙鳴聲此起彼伏。啊,這就是田園生活的快樂啊,我已經三年沒有見到了,遂晚上就歇在這裡。
3樓:匿名使用者
香山(香山寺)跨石踞巖,以山勝者也;碧雲(碧雲寺)以泉勝者也。折而北,為臥佛(臥佛寺),峰轉凹,不聞泉聲,然門有老柏百許森立,寒威逼人。至殿前,有老樹二株,大可百圍。
鐵幹鏐(ㄌ|質地純美的**)枝(金黃色的樹枝),碧葉糾結;紆(ㄩ;彎曲;)羲(日神羲和,借指為太陽)回月(樹枝遮避日光及月光),屯風宿霧;霜皮(白色的樹皮)突兀,千癭(|ㄥ樹木上突起的贅瘤。)萬螺;怒根出土,磊塊(石塊)詰曲(ㄐ|彎彎曲曲)。叩之,丁丁作石聲。
殿墀(ㄔˊ臺階上的平地)周遭數百丈,數百年以來,不見日月。石墀整潔,不容唾(不允許唾液)。寺較古,遊者不至,長日靜寂。
若盛夏宴坐其下,凜然想衣裘(寒冷地想穿裘衣)矣。詢樹名,或雲娑羅樹,其葉若蔌(ㄙㄨ蔬菜)。予乃折一枝袖之,俟入城以問黃平倩(袁中道的友人),必可識也。
臥佛蓋以樹勝者也。夫山,當以老樹古怪為勝,得其一者皆可居,不在整麗。三剎(香山、碧雲、臥佛)之中,野人(山野之人)寧居臥佛焉。
關於《始得西山宴遊記》的問題,拜託文言文大神們了。。。
4樓:網友
1、整體感知。
1)填寫課文層次結構。
第一段:永州泛遊。
概述被貶到永州後,寄情山水。
自以為遊遍了永州,卻不知還有乙個「怪特」的西山。
第二段:寫作者對西山的發現以及引匯出自己精神上的新境界。
寫偶識西山的欣喜。
寫登山的經過。
遠眺所見之景,又顯示西山高聳雲天的氣勢。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寫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樂心情的句子是:
課文第一段中描寫作者遊興之大的句子是:
體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描寫始遊西山的過程的乙個排比句式是:
作者登高望遠所看的景緻是:
表現作者操守高潔與傲世情懷的句子是:
描寫西山巨集闊氣勢的句子是:
點明作者依依不捨的語句是:
寫作者在大自然美景中的超然忘我、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句子是:
2、重點**。
1)說明「始得」二字的含義及其作用。始得,開始看到。表現了作者的驚奇快樂心情。
2)作者怎樣用比照映襯來寫西山之景?又是如何運用側面襯托手法來突出西山之高峻的?描寫西山的高峻,氣象的闊大沒有直接著力於西山本身的景物,而通過登臨眺望的尺寸千里的感受,通過景物之間的相互映襯運用生動的比喻,色彩的喧染,構成一 幅絢麗多姿的山水畫。
3)作者借西山之遊抒發了自己怎樣的人生感受?作者借景抒懷,在山水之間澆灌自己的情感,賦予山水以個人的情志。
4)本文所寫的「西山」,已被作者賦予了偉大的人格力量,請你說說「西山」的形象意義。文中哪些地方寄託了作者的人格之美。西山的。
三、問題**。
四、活動體驗。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寫出了作者與自然的絕妙融合,在陶淵明的詩中,也有這樣的詩句,你知道嗎?請寫出來。
《遊西山記一》的翻譯
5樓:匿名使用者
出西直門〔西直門〕今北京的西直門,城樓已拆除。,過高梁橋,楊柳夾道,帶以清溪〔帶以清溪〕道旁清溪如同衣帶。,流水澄澈,洞見沙石,蘊藻縈蔓〔蘊藻縈蔓〕水草積聚,枝蔓纏繞。
鬣走帶牽〔鬣(liè)走帶牽〕意謂水藻像馬鬃那樣被風吹動互相牽扯。鬣,馬頸上的長毛。。小魚尾遊〔尾遊〕相隨地遊著。
翕忽跳達〔翕忽跳達〕迅疾的樣子。跳達,輕捷。。亙流背林〔亙流背林〕流水綿延,背依樹林。
禪剎〔禪剎〕佛寺。相接。綠葉鬱①〔(nóng)鬱〕茂密繁盛。
下覆朱戶〔朱戶〕泛指富貴人家的宅第。,寂靜無人,鳥鳴花落。過響水閘,聽水聲。
至龍潭堤,樹益茂,水益闊,是為西湖〔西湖〕指頤和園內的昆明湖。也。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錦,香風芬馥〔芬馥〕清新濃郁。
士女駢闐〔士女駢闐(tián)〕形容人多。駢闐,絡繹不絕。,臨流泛觴〔臨流泛觴〕列坐水邊,浮杯飲酒。
泛觴,酒杯放在流水上,任其漂流,流到誰面前誰飲酒。,最為勝處矣。憩青龍橋,橋側數武〔武〕古代以六尺為步,半步為武。
有寺依山傍巖,古柏陰森,石路千級。山腰有閣,翼以千峰〔翼以千峰〕以千峰為其羽翼。,縈抱屏立〔縈抱屏立〕環抱著像屏風一樣站著。
縈抱,環抱。屏立,像屏風一樣立著。,積嵐沉霧。
前開一鏡,堤柳溪流,雜以畦畛〔畦畛(qízhěn)〕田間小路。,叢翠之中,隱見村落。降臨水行,至功德寺〔功德寺〕舊名護聖寺,建於金時。
明宣德二年重建,因改今名。,寬博有野致〔野致〕野趣,田野風味。。前繞清流,有危橋可坐。
寺僧多業農事,日已西,見道人執畚者、者〔執畚(běn)者、(chā)者〕拿著畚和的。畚,簸箕之類的農具。,鐵鍬一類。
帶笠者,野歌而歸。有老僧持杖散步塍〔塍(chéng)〕田埂。間,水田浩白,群蛙偕鳴。
噫!此田家之樂也,予不見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方法
馬說 千里馬的悲慘遭遇緣於 食馬者 的 不知馬 作者從哪幾方面刻畫了 食馬者 的形象,抒發了怎樣的情感?作者從以下三方面刻畫了 食馬者 的形象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表達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社會現象進行了抨擊。馬價十倍 1.解釋詞語意思 1 願子還而視之 願 ...
文言文翻譯陸游的入蜀記,文言文《入蜀記》的全文如何翻譯?
原文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 1 謁妙用真人祠 2 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 3 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 4 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 衡 廬 5 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 6 所見 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 7 宜為仙真所託 8 祝史雲 9 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 10 往來峰頂,山猿...
文言文閱讀,初中文言文閱讀技巧
答案 小題1 通 披 穿著 腰上佩戴著 卻 小題1 到了學舍,我 四肢僵硬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洗腳,用被子把我包好蓋好,很久才暖和過來。小題1 跋涉之難 答案解析 小題1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理解詞語意思的時候,除了根據具體的語境之外,還要注意一些特殊用法的詞語,比如 被 ...